"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 中国印度各有长短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中国青年报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订阅手机版】
 
    ——访印度科技部长卡皮尔·赛巴尔先生

    “如果给印度的软件业打分,我会打100分。信息产业最需要‘创新’,而这恰恰是印度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近几年印度的软件业项目没有一个是超过3个月完成的,因为我们的技术更新以3个月为周期,新产品的需求更催生了我们的创造性。”9月8日,正在中国访问的印度科技部长卡皮尔·赛巴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本国软件业发展的充分自信。

    赛巴尔部长为什么会对印度的软件业如此自信?印度近年来怎样一跃成为世界上IT产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发展前景无比光明的印度软件业目前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印度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又该怎样与印度的软件业优势互补结合?就这一系列问题,9月8日上午,赛巴尔部长在北京接受了中外媒体的联合采访。

  软件业发展何以如此神速

    近几年,印度的软件业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世界软件业年均增长率是20%。到2008年,印度的软件业产值预计可增长到870亿美元,年出口总额达到500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并将把印度的GDP增长率提高到两位数。那么,是什么使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如此迅速?

    赛巴尔部长认为,有这么几个因素:一,印度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培养出了大批高质量人才;二,由于“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这一历史原因,印度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可以说很流利的英语;三,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特点是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投资,它所需的只是人才、计算机或者信息高速公路,在资本投入上并没有太高要求;四,政府给予信息产业相对较大的发展自由度,而不是进行过多干预,而且政府还给予“零税收”这样的优惠政策。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促使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咄咄逼人,而且这一趋势毫无疑问还将持续下去。

    凭借着“开发成本低、质量高、可靠性强和交货快”等特点,印度软件公司吸引到许多世界知名大公司的投资,比如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就有200多家请印度企业开发软件;再比如微软遍布全世界的两万名职工中,约10%在印度。

    尽管如此,印度软件业目前仍然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就连自信的赛巴尔部长也冷静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说:“印度现在需要更多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来推动IT业继续向前发展,然而,我们当前的教育还不足以满足这一要求。在‘印度的人才教育供给’与‘市场所需的高技术人才’之间还存在着一条鸿沟。由于IT业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人才技能的提高速度,所以到2015年,印度服务于IT业的人才将会出现较明显的短缺。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吸引“海归”回国有何秘诀

    事实上,有很多杰出的印度IT人才一直在美国或欧洲发挥着他们的能量,为了吸引他们回国发展,弥合印度的教育和人才需求之间的鸿沟,印度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赛巴尔部长说:“在过去三五年中,有2.5万名IT从业人员从国外回到了印度。”

    他具体解释说:“首先,今天的印度IT产业为这些‘海归’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工作环境。如果你去班加罗尔看看就会发现,那里的IT业环境不比世界的任何地方差。而那些海外的专业人才所寻找的正是健康的、风气自由的工作环境,而并不仅仅是薪水高低的问题。”的确,印度政府对IT产业的支持非常到位,不仅对专门的研究机构和重要企业制订了鼓励措施,还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和对专利的保护,国家用于研发的预算也大幅度增加,对前沿科技的审批手续也被简化,工业和大学间的联系也得到加强。

    “同时,吸引‘海归’回国也与国家自身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精英人才愿意回来。”赛巴尔部长说。事实上,印度国力的增强带动了以技术人员为主的工资上涨,而这一上涨又反过来带动了消费,扩大了内需,促进了出口增长。

    “还有,给他们充足的发展机会也很重要。现在,在中国和印度有比美国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为什么不回来?”赛巴尔部长最后补充说,如果说几年前,美国是技术创新的摇篮,那么今天,技术创新的摇篮就在印度。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才放弃在美国6位数的高薪,回到印度寻找创业机会。

  “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的合作

    中国由于在制造业上有优势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印度由于长于软件服务业而被称为“世界办公室”。这两个称谓本身就体现出了两国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合作潜能。

    那么,这种互补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赛巴尔部长说:“很多方面,比如印度人口60%生活在乡村,他们创造了印度24%的GDP,而中国有更大数量的农村人口,他们对中国GDP的贡献却只有14%。目前,印度的大米、小麦、蔗糖产量上都位居世界第二,玉米产量列世界第一;而中国也有大量的农产品进口的需求,所以双方合作很有必要。此外,中国的制造业占GDP的46%至48%,但缺乏管理经验和技能,而印度在管理上是强项。因此,中印在这一点上又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可以把中国的硬件制造和印度的软件管理进行完美结合。”

    9月7日,中印两国政府刚刚签署了一个“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于今年11月前制定出一个路线图,以确定如何把之前的部长级合作提升为政府级合作。赛巴尔部长就此表示:“印度方面认为,中国很快将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因此变得更加‘战略’,而我们之间的科技关系也要相应地变成‘科技战略伙伴关系’。”

    他说:“这一科技合作伙伴关系包含4个支柱,其中两个在高技术和前沿科技领域,两个在公共产品领域,所有这些的基础是两国硬件业和软件业的结合。原因很简单,因为当今世界市场由两个标准左右着——高质量、低成本,前者可以通过利用印度的人才资源来获得,后者可以通过发挥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来实现。这样合作出的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此,这一模式将是我们未来的理想合作方式,它不仅可以提升双边贸易额,而且将使中印两国共同分享到更多的世界贸易份额。”

    那么,印度是不是只有软件?随着其制造业的发展,印度在未来是否也会成为另一个“世界工厂”?赛巴尔部长表示:“过去几年中,制造业在印度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经占到29%。中国和印度在制造业方面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中国在低端产品的生产上能力极强;而印度则更看中高端市场,比如高品质的纺织品、皮革制品等。此外,印度的农产品制造业也发展很快,大量的投资不再仅仅属于城市,也开始属于农村,印度政府正在农村下大力气投资兴建公路、电话、电力设备、房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