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与研究
来源:前进 更新时间:2012-04-15

阳泉市制造业门类齐全,其中纺织机械、电工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煤炭行业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居于重要地位。在新兴制造业门类中,电解铝、磁性材料、新型建材、纺织器材等新型材料得到了较快发展。据2005年《阳泉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1个,其中制造业企业122个,占5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价总产值222.6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现价总产值48.12亿元,占2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17.4万人,其中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3.86万人,占22.2%。

  一、“十五”期间阳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显著成效

  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围绕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通过应用技术信息化,实现设计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来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综合市场竞争力。

  “十五”期间,阳泉市被确定为山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六个重点示范城市之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期间阳泉市大力推进数字化设计、加工、装备、网络和管理技术在企业的运用,培育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应用环境。通过示范带动,制造业中90%以上的企业拥有了计算机办公设备,在煤炭、化工等11个行业127个企业建立了“企业与产品数据库”,在部分重点企业建立了“银行资金运作”和“纳税情况”数据库,相当比例的企业采用CID/CAPP/MIS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一批重点企业实现了办公、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控制,使企业在产品档次、新产品的开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塑造企业形象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全面增强了阳泉制造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示范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期间,阳泉市被省科技厅列为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有11家。这11家企业都设置了由企业老总或总工程师任职的CIO,六家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信息中心,其他几家信息化建设职能均由技术中心或技术科室承担。11家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人员总数达2600人。信息化试点重点在办公自动化(OA)、产品数字化设计三维(CAD)、ERP企业管理集成的应用等,企业累计投入示范经费4207万元,示范工程项目进展良好。

  2、单元技术应用推广效益突出。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已大面积应用推广的单元技术主要有CAD、CAE、CAM和ERP,其中二维CAD在装备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的推广率达到了95%以上,三维CAD已在省部属大中型企业得到推广,ERP单元技术的推广率也较高,应用单元技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企业普遍收效良好。

  3、集成技术示范应用成效显著。阳泉市在CIMS集成制造技术和ERP集成技术的示范应用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示范效应,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如阳泉煤业集团五矿实现了矿内信息发布、文件传递、煤炭生产、通风瓦斯、商品煤外运、大型设备运行监测监控等在线联网控制,全矿吨煤成本由107.61元/吨下降为80.35元/吨。阳泉铝业公司通过集成技术完全实现了对生产数据、各种技术资料的共享交流,其中仅一项技术参数就使一年增加产值达1000万元,增加利税170万元。

  4、示范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明显。“十五”期间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企业不但提高了管理水平,实现了管理现代化、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技术设计、加工水平,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11个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中,示范前企业的年平均销售收入为14329万元,示范后平均年销售收入19813万元,示范前企业的平均年净利润252万元,示范后企业平均年净利润1046万元,示范前企业年平均交税额498万元,示范后平均年交税额894万元,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二、阳泉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阳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发展不平衡。阳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较好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起步较早的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加工行业,如阳泉电工机械有限公司、山西金星纺织器材有限公司、阳泉铝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发展信息化工程起步早,成效显著。其他一些行业,有的仍处于举棋不定的状况,徘徊观望。有的发展信息化工程积极性不足,只是等待政府、部门的支持,资金投入不足,发展缓慢,效果较差。如:作为阳泉市的支柱产业的耐火行业,信息化工作只是停留在应用一些财务软件和办公设备上,信息化水平急待提高和发展。

  二是内部管理体制不规范。管理方法和手段不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需求,表现为: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各级主管部门对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技术力量薄弱,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共享差。网络安全保密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初期建设时对涉密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认识浅陋,在规划和布局上漏洞较大,在网络安全上,还需要大的投入。

  三是信息技术不健全。经过几年的推进,信息化工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企业之间认识参差不齐。有些企业认识不到信息技术与企业效益的必然联系,对信息技术不够重视;有些企业的信息技术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有些企业对一些更高层次的管理软件缺乏认识,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很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技术兼容性差,各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采用不同的技术,资源无法共享,出现信息孤岛。总体而言,普遍存在重硬件购置轻应用开发的问题,尤其是软件的正版化问题非常突出。

  四是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与国民经济建设未能协调发展。由于部分企业这些年来经营效益一直欠佳,自筹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非常困难,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依赖国家投资的项目建设,因而投入偏重于研发部门、偏重于工程技术信息化建设和测试分析上,项目建设中的实施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整体规划存在一定偏差,因而建设的效果不是最优的。

  五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设计或者会使用软件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尤其近年来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在岗老同志比较多,相应岗位的相关人员接受信息化的速度慢,多数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操作上有问题。据统计,70%以上的企业软件应用技术人员短缺,专业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信息化工程发展需求。企业普遍缺少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复合型人才。CIO型的人才不多,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设想不一致,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识,技术人员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构想难以得到真正推行。

  三、进一步推进阳泉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到观念创新、体制的转变、人员的素质、人文环境、政策扶持等方方面面的变革,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在今后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合力。

  1、政府要加强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和引导

  要建设工业园区,发挥工业园区积聚人才、积聚创新能力的洼地效应。建立优秀的工业园区,发挥工业园区在生产能力的延续、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劳动力素质的逐步提升等方面强者恒强的积累效应,对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最终推进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抓好一批省市信息化示范项目的发展、完善工作,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的支撑和保证;继续抓好信息化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继续争取省、市厅对信息化工程的扶持,在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利用市级科技费用加大对示范企业的扶持力度,奖励一批为信息化工程做出成绩的优秀人才。

  2、企业要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目前,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在认识上有误区,有的认为企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不具备实现信息化的条件;有的简单认为信息化就是买计算机、建网络平台、建企业销售网站;有的在信息化建设中走过一些弯路,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对信息化形成了偏见等。因此,必须引导企业深刻认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于后进国家、地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单位生产效益,更在于构建共享信息的创新环境和激发人的智慧的创新源泉。在指导思想上,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的系统创新工程来抓,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既牵涉到企业内部各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又牵涉到企业与外部市场的各种联系方式的调整,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要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随着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制造业信息化的许多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现在已成为一项成熟技术,示范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利用这些成熟技术和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可以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少走弯路,取得更大成效。

  企业领导层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模式,深刻认识信息化的广泛渗透性和对生产各个方面的广泛影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全方位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信息部门单兵突进。这样才能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其次,坚持务实原则,有务实的整体策划和分布实施策略。推行信息技术要符合客观需要,按照客观需要来进行。务实的要求就是要有好的效益,做完以后就会很快获得回报,感到值得。要按照《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大投入,高度重视成本效益。

  整体策划是一个战略层次的部署,第一要明确业务需求,明确信息化能为企业解决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信息化的驱动力。第二要明确信息化的目标,做到什么水平,取得什么效果。第三要研究测评指标,要有定性定量指标,对经济效益进行测评。第四是确定行动计划,不仅是技术层面,也包括管理、制度、人员等方面,最重要的是用机制来推动信息化。

  整体策划是重要的,但一定要分出阶段性目标,防止资源浪费。要有重点,有突破口,要找到好的切入点集中资源先做影响力大的项目,技术层面、业务流程、人员培训都要做实、做好,收到实效。

  再次,加强横向协调,合理配置资源。信息化的典型特征是广泛的渗透性,比如通过网络和公开,不仅仅是信息部门的事情,会牵扯到保密等问题,牵扯到企业政务财务公开和税制改革等内容,使某些人和某些利益集团失去寻租的机会。这就需要加强横向协调,既要协调企业外部的市场关系,又要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防止牵扯到利益方的反弹。

  加强横向协调,一是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没有资金的整体部署和掌控,协调配合不力,重复建设的事情就会发生。二是要与外部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尤其要和产品的市场销售联系起来,不能只关起门来埋头技术,不管市场需求。三是高度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借助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提升素质教育,不断开拓眼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开拓能力。

  总之,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必将带动阳泉市制造业的展翅腾飞。

  (中共阳泉市委讲师团课题组负责人:刘瑞平 执笔:刘瑞平 韩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