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我在清华大学做一次“新营销模式”的主题演讲时,曾经提到过这样一组数据:2005年中国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到67260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增长了12%.2005年中国的无店铺销售(包括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电视购物、直邮等形态)的营业额也达到了空前的336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增长了65%,占到同期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5‰。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增长增长迅猛;第二,电子商务行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还太小。
据悉,在发达国家,无店铺营销的比重要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5%左右,而在我们国家,这个比重还仅仅是5‰。如果按5%计算的话,2005年无店铺营销的营业额应该为为3363亿元人民币,而实际上只完成了个零头。
就是说,在2005年,我们的电子商务行业还有3000亿元的零头需要去填补。预计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按照这个比例的话,电子商务将会达到1万亿元。多么庞大的一个行业啊。
可以估计,即将看到的将来,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将会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同时,中国的基础设施也具备了支撑电子商务的跳跃发展,请看下列数据:
据报道,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已达1.11亿。同时近10年来,中国电信业一直保持了超高速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预计到2006年底,中国电话用户数将超过8.2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超过4.4亿户,固定电话用户将超过3.8亿户。
在了解了上述互联网和通信终端发展后,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技术和应用基础,依附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下,在商品的零售流通形式上催生出了许多的销售新业务模式和形态。如果争议不大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些形态统称为电子商务。
既然电子商务会有跳跃式的发展,那么,其中那个行业会成为突破口与井喷点呢?
个人认为是通讯行业,而且是通讯行业中占主导的手机销售。原因有六:
第一:专家预计,今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超过4.4亿户,基数很庞大。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在把手机仅仅当作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装饰、一种点缀,再加上中国固有的面子、攀比、显摆等心理,致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更换手机频率最高的国家。
第三:手机价位处于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这个价位最适合电子商务。如果价值太小的商品,如手纸、纸杯,会有人通过网络购买吗?如果是价值太大的商品,如房子、汽车,会有人通过网络购买吗?而且这个价位的产品的实体店的差价和电子商务的差价能够使消费者心动。
第四:我在各种场合一再重申,电子商务的主导必须是标准化产品。手机就是这样的产品,从它上市后,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你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的都一样,几乎不需要试用。而衣服等非标准化产品则很麻烦。
第五:随着市场的发展,关于手机的实体店随地都是,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去看、去比较价格。
第六: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通讯行业的电子商务已有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北斗和鸿信通两强领先、群雄割据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