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信息化想百姓所想
来源:电脑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苏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公司,2003年才成立,但现在,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苏州人的生活都在因这家公司的成立而受益,因为“苏州一卡通”项目就是由这家公司完成的。

现在,几乎每个苏州人出行,都会使用“苏州一通卡”,使用便利是其最大的特色。但也许苏州人并不知道,要实现苏州通卡的各种功能,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定位城市信息化

如同公司名称的含义一样,苏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有限公司一开始就定位在城市信息化建设。由于城市信息化影响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其建设意义也就更加重大。

讲述公司由来时,苏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玉琢处处不离老百姓的需求,“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难点在于支付环节,老百姓经常会碰到一些小额费用,比如坐公交、乘出租、到24小时便利店采购、交水电费等等,虽然老百姓有银行卡,但当遇到类似这些小额支出时,就用不上了。”因此,苏州城市信息化建设有限公司从开始成立,就在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整合各方资源

城市一卡通脱身于交通一卡通,交通一卡通最初是由交通部门提出的需求,就是以月卡的形式代替原来付现金或出示月票的方式,来解决老百姓出行的问题。

随着卡服务的逐渐成熟,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基于卡应用推出各种服务业务,比如社保卡,甚至苏州园林局也要发行年卡,方便苏州人民的游园需求。但遇到的问题是互相不兼容,造成的结果就是老百姓手中的卡越来越多,本来是想方便老百姓,却又造成了另一种不便。

苏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有限公司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交通一卡通,而是思考整个城市的一卡通问题,从全国范围来说,我们是第一家推出城市一卡通的。”李玉琢说。

经过前期的艰苦努力,从一开始,苏州通卡就把全市的公交车、出租车、园林店、24小时便利店、水电费交纳业务等应用都整合到了一起,用一张卡实现多种功能,追求一卡在手、走遍苏州的境界,这为苏州通卡的大规模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3年多的迅速发展,苏州通卡目前的发卡量已达40万张,每天交易数量达到100万笔,还将在吴江试点,再推出60万张卡,发卡量越大,模式就会越成熟。“开始时请了很多专家,市政府大力支持,从安全性、易用性等各方面进行论证。”李玉琢认为,业务能在今天有如此成果,得益于一开始的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