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物流前景广阔
来源:江门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基础设施优势明显 特色产业后劲充足

江门物流业前景广阔

  今年年底,省重点工程江珠高速江门段建设项目有望通车,届时,估计从我市市区驱车到珠海市区只需半个多小时。江珠高速的建成通车,直接把江门拉入与珠、澳半小时经济生活圈,为江门打造粤西物流业中心添加了又一个重要砝码。

交通网络完善通达

  在广东交通版图上,江门无疑是高速公路网络最密集、港口运输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拥有2个国家一类港口,被视为“粤西的枢纽”。广湛高速、中江高速、广东西部沿海高速等多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江珠、江肇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三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不仅将江门拉入港澳“一个半小时生活圈”,也大大缩短了粤西地区乃至西南诸省区陆路与港、澳、广、深的距离。 
 
  如果把外贸运输物流链比喻为一条龙的话,港口就是龙头,它对整个物流链起带头作用。江门作为省内三大陆运口岸之一,拥有16个客货运输场及6条直通港澳客运航线,年通关能力达8.5万辆次以上;水陆运输拥有口岸6个(其中新会港区天马作业区和台山港区广海作业区是国家级一类口岸),银洲湖水域可通航万吨轮;全市有港口泊位近295个,年吞吐能力达2438万吨。如此优越的水域资源,不仅可以以港口为中心进行扩展,为其他运输方式联运,提高综合物流服务效率,而且有着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口岸经济的优势和潜力。

  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网的规划建设,使得江门通往其他珠三角城市将更加便捷,其中江门至中山支线将与广深、广珠两大主轴计划在2010年同步建成。

信息化程度高

  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而一个高效的覆盖面广的物流网络,必须有相应的信息化网络作支撑,当今全球网络资源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可能。

  江门市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125万门,实现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超过204万户。江门又是广东省区域性长途汇接中心和通信枢纽,以光纤、数字微波、电缆为骨架的主体通信网已覆盖江门五邑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初具雏形,光纤线路已联通全市95%的镇和60%的行政村,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逐步普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已达55%。江门市政府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已被省认定为电子政务示范项目,江门的公共信息平台正在建设中,此外,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基层网络正在逐步建立和得以完善。数字江门,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各行各业包括方兴正艾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化网络支持。

产业基础后劲足

  建设物流中心必须有发达繁盛的本地制造业为依托,否则,江门这个未来的粤西物流中心就没有附着点。综观青岛、深圳、上海、郑州等全国性知名物流中心,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当地制造业本身的发达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物流中心能走多远。

  经过多年的积聚和发展,江门已初步建立了从传统加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等配套较为完备的外向型工业体系,逐渐形成了机电、纺织服装、食品、造纸及纸制品、电子信息、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形成摩托车、新材料、五金卫浴、电子信息等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17个省市级专业镇,拥有了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具备了5000多种工业产品综合设计、制造和生产能力,有20多个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居广东省乃至全国第一。2005年,江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3.28亿元,市高新区、江沙工业走廊和银洲湖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68亿元、163亿元和294亿元。

  拥有如此规模的产业集群和生产能力,江门产品的流通及生产链条的优化急需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因此,积极建立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充分提高企业生产及服务效率,增强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才能使之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本报记者  刘楹冉  陈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