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需要方法论
来源:国门时报e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4

 
  “电子政务建设在多年的发展之后,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以及与业务结合的深入,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一位专家在参加完某部门的决策支持系统规划项目感慨地说。这个项目,原本计划采用封闭开发的方式,利用一周完成规划。结果一个月过去了,才匆匆完成。“很多时间都浪费在对于项目范围、业务需求的争辩上了。”这位专家指出,“虽然号称有项目管理,但是实际执行得并不好。几百万元的信息化项目,还比不上十几万元钱的装修工程有章法。”

  信息化建设,这是一个被很多人寄予希望的领域。从国家的层次上,已经被定位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而政府行业的信息化,则是社会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如今,尽管有不少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实现信息化。于是,往往是领导层在各种会议上大谈信息化的重要性,号召全员配合,任何人不得阻碍信息化建设。但最终在项目真正实施中,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体系,信息化的责权利难以落实,导致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规划不符。

  先行者FEA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助理、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千祥指出:“信息化建设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信息化的管理同样需要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方法论在政府信息化工作中的体现之一,是电子政务的成功其组织必须从管理层面考虑,而不能仅从IT建设的层面展开。

  搞电子政务建设多年的美国政府,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基于美国联邦政府CIO委员会于1999年提出的“联邦政府组织架构框架”,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管理办公室于2002年提出了更为完善的统一规划———联邦基础架构(FEA),并为此专门成立了“联邦基础架构项目管理办公室”。这一架构,将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都纳入其5个参考模型,即绩效参考模型、业务参考模型、服务构件参考模型、数据参考模型、技术参考模型,从而使美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管理由原先的注重具体项目、业务细节与资金供应的管理转向基于绩效评估、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制度化的例行管理。

  美国电子政务联邦基础架构,实际上是对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府建设所做的统一性规划。该构架的应用,表明美国联邦政府的电子政府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现在,美国电子政务联邦基础架构已被应用于美国联邦政府2006和2007财政年度的预算编制,正在成为联邦政府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与操作工具。

  我国开始起步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子政务方法论体系。不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已经从国家层次强调了方法论的重要性。该《发展战略》中的电子政务行动计划指出:“建立电子政务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的审计和监督。明确已建、在建及新建项目的关系和业务衔接,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作为指导。这一点,在我国信息化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已经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在2006年北京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伯元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北京信息化的工作”。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办公室主任朱炎则表示:“‘十一五’期间做好北京的信息化工作,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运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居民结合,安全可靠的方针,着力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北京市的信息化工作确实转入科学发展的通道。也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反过来,信息化工作要成为把经济社会引入到科学轨道中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当前,已经有研究机构在关注局部领域的方法论,例如针对现有电子政务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中心提出了“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指数”的方法,希望从结构设计上进行改进,从而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指数方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努力把握“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之间的行政生态关系。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奇平则非常认可这种电子政务评估方法论。他认为:“电子政务的就绪评价与能力评价,是基于就绪状态与能力状态测度的电子政务事实判断。就绪评价与能力评价是电子政务评估中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姜奇平指出,启蒙运动通过倡导“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性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工业化确定了长期的规则和秩序;那么,信息化作为又一次启蒙,针对启蒙理性僵化、反创新的本质,倡导“变的本身不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持续推进自发生成和演进的技术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