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三大体系造福民生促进和谐
来源:深圳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福田三大体系造福民生促进和谐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立勋评点三大体系重要事件

  构建公共服务管理、城市安全管理、社区服务“三大体系”,是福田区落实“基层基础年”和“城市管理年”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
 
 
福田区围绕三大体系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基层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深圳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杨立勋研究员,杨立勋结合福田区创新和管理的重大新闻事件,点评了福田区构建三大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事件回放一:优化投资环境,铁腕查封115家违规娱乐场所

  福田区今年采取铁腕手段治理“城中村”违规娱乐场所,在半年时间内依法查封关闭115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歌舞厅、卡拉OK厅。“法律有规定,不管不执行就是失职”,福田区领导严肃地表明了彻底整治的决心。

  为了做到“令行禁止”,强化执法力度,福田区专门成立了包括工商、公安、文化、消防、安监、劳动等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的分管领导组成的联合整治指挥部,依照法律程序对“城中村”内无证照、超范围经营和违规的公共娱乐场所进行了联合整治。

  福田区3个整治行动小组在7月10日正式“上岗”,每天从下午一直到晚上12点,执法人员对逾期不整改的违规公共娱乐场所进行逐一查封。截至8月4日,联合整治行动,共查封存在安全隐患和无牌无证非法营业的酒吧、餐厅、休闲中心64家,收缴各种娱乐设备一批。而到9月底115家违法违规公共娱乐场所全部查封完毕,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按照福田区安委会下发的整治方案,区监察部门会严格落实责任倒查制度,对整治工作中态度消极、走过场、摆样子,没有履行职责、推卸责任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杨立勋点评:服务型政府不是无能政府,小政府也不是弱势政府。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来自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自于依法行政,来自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自于政府本身的廉洁和透明。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政府既要依法行政又要以人为本,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近年福田区在“净畅宁”、“梳理”行动、“清无”行动、拆违建等方面严格执法,不但没有损害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反而提升了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用“铁腕”手段坚决清理城中村无牌无证娱乐场所,得到市委书记李鸿忠的高度赞扬,并指示全市六区要以福田为榜样。

  事件回放二:优化人文环境,莲塘尾山畔崛起国家级示范高中

  今年9月1日,红岭中学高中部崭新的校园迎来三个年级3000多名学生。短短8个月的时间,在福田辖区莲塘尾山畔禾镰坑水库旁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高中教学楼及配套校区,这就是新建的福田区红岭中学高中部。

  依山傍水的新校园占地近10万平方米,校区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65个班,提供3000名在校学生优质学位。

  校区由教学实验区、体育活动区和生活服务区三部分组成,建设投资3.8亿元。这是一座现代化信息化全日制全寄宿的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是福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教育资源、铸造中心区优质教育的又一个新高地。红岭中学高中部8个月的施工工期创造了又一个“深圳速度”。红岭中学高中部校区是福田区委区政府领导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的结果,也是所有参战部门和参战单位建设者顽强拼博、争创一流的结果。

  杨立勋点评:教育、文化、医疗是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核心指标,是提高人口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在这些方面不作为就是政府失职。福田区急老百姓之所急,果断决策,舍得投入,建成红岭中学高中部,扩大了优质学位的供给,优化了教育资源,它进一步增强了福田作为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和魅力。另外,福田在全省最早实行由政府购买婚检提供给辖区居民,使辖区婚检率上升,出生缺陷率下降,这种模式值得全市推广。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是一句简单的政绩口号,只要真正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公共服务的内容和供给方式就会不断推陈出新。

  事件回放三:提升安全指数,“人眼”、“天眼”、“电子眼”覆盖全区

  目前福田区治安电子防控工程已经全面启动,福田区政府将投入足够资金构建一个基本覆盖全区、全天候的电子防控、报警系统。据了解,该工程建成后,福田区直接监控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将达到3万多个,并与市“四大治安防控网络”相结合,形成“人眼”、“天眼”、“电子眼”互动,给形形色色的犯罪活动布下了天罗地网。

  该工程主要包括“三道防线”防控、社会面防控、内部防控三个层面。“三道防线”层面中除了包括市际、区际出入口、海关、边防口岸等重要地点外,特别重视各街道之间结合地带的道路、路口防控,做到不留死角。社会层面防控将包括城区主次干道、各类专业市场如证券交易市场、人才市场等,公共复杂场所如公园、广场、车站等。还有治安复杂区域及长途客运车辆内部、旅游包车等交通动态点。内部防控层面则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防控、企业公司防控、小区防控等等,力求点对点连成网,覆盖辖区。

  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努力建设“平安福田”。要建立覆盖区、街道、社区三个层次的城市立体安全网络队伍和责任体系。要打破现有的公安、交警、维稳、消防、疾病预警、社区服务等电子信息网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模式,逐步建立高度统一的信息接受和处理平台。

  杨立勋点评:平安是一个大安全概念,包括社会治安、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等方面。平安是福,平安是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平台,平安这个平台不牢固,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福田区从体制机制、安全网络、责任体系、信息平台等方面构建大安全格局,抓住了源头,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基础,也抓住了关键。

  事件回放四:创新管理模式,

  数字化城管应运而生

  数字化城管促进了福田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城市管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从2006年7月1日开始,福田区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福田区78.8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分成200个电子化网格,首批120名信息监督员巡查在各自的责任网格里。他们手持城管统一配置的“城管通”手机对隐患现场拍照取证,并将信息发回到位于区城管综合大楼的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而城管指挥中心快速安排处置,整个过程实现了信息化、即时化、互动化。伴随着数字化城管的到来,福田区城市管理也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杨立勋点评:福田是深圳的CBD,是深圳的“脸面”和“名片”。今年是城市管理年,福田在城区管理、环境治理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走在全市全列,对于增强深圳城市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对于增强福田吸引力、发展总部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件回放五: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深圳河畔响起城中村改造第一爆

  2005年5月22日下午1时整,随着现场总指挥发出命令,“五、四、三、二、一——开始爆破!”深圳河畔渔农村工地响起巨大的爆炸声。16栋8层以上、总面积为5.1万平方米的楼房在20秒的时间内整体倒塌或倾斜,一片旧的渔农村建筑立刻在深圳的版图上和深圳人的视线中永远消失了。这是我市城中村改造爆破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一次行动,这标志着渔农村整体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两年的时间内,在现有土地上,一个规划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渔农村小区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城中村”改造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而推倒重来、全面改造是强度最大、难度最大的改造模式。在渔农村的改造进程中,福田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周密部署,化解坚冰,制止抢建狂潮,平衡利益关系,开创了渔农村和福田区整个城中村改造的新局面。福田区委、区政府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也经受住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加快推进渔农村改造的同时,福田区全面启动岗厦河园片区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沙嘴村、沙尾村、上步村埔尾片区等“城中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行旅业化出租屋物业管理模式。

  杨立勋点评:福田区是深圳的中心区,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城中村”,是对过去城市化的补课,是一种深度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能有效整合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还能解决“城中村”的治安、消防、卫生、超生“游击队”、黄赌毒等问题。

  事件回放六:刷新基层管理理念,构建社区“十分钟服务圈”

  今年4月21日,福田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开始运行。这是福田区首个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社区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在设计上结合非网络用户的实际,让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居民群众也能通过家用电话搭上电子政务的快车,努力消除“数字鸿沟”,使电子政务惠及千家万户。

  家用电脑坏了再也不用抱着主机打车找人维修,一个电话,小区“电脑医生”就上门了。高龄老人呆在家里太寂寞,社区“日托”服务员准时上门。福田区华富街道办今年年初公布了2006年为民办10件实事方案,构建“十分钟服务圈”作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华富街道“十分钟社区服务圈”旨在把各种生活服务引进小区,便民惠民。本着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便民利民原则,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和协调辖区医院、社康中心、商店、家政公司、行业公司、中介组织及个体户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利用电脑网络手段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共同建立起“十分钟社区服务圈”,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促进社区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网络化、产业化发展。

  杨立勋点评: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平台,最大的好处是为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和社区服务的需求者搭建了一个跨时空的撮合平台,整合了社区服务资源,延长了社区服务半径,提高了社区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降低了社区服务成本。同时社区服务信息平台链结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促进了社区服务资源的共享。

  事件回放七:共建美好家园,百名来深青年成为“文明之星”

  2005年9月6日,福田区评出百名来深青年建设者“文明之星”,区领导为他们隆重颁奖。百名“文明之星”代表着深圳的新型移民文化,充满活力的来深青年与深圳特区一起奋进,一起分享着这个城市的成功。福田“文明之星”中有从夜宿街头奋斗成功的企业副总裁;有双手捏出“世界上最大麻花”的吉尼斯纪录创造者;还有来自塞拉里昂的外籍英语明星。文明福田要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享受到“市民待遇”,让所有居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杨立勋点评:市民对城市、城区和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就是非常宝贵的无形资源和精神财富,通过它们可以衍生出生产力、竞争力、和谐感和安全感,这种无形资源还能降低社会协调成本和城市管理成本。对于福田来说,培育市民家园意识,必须推进两股潮流:对于原居民,要尽早融入到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大潮中;对于新移民,要尽快培育新的家园意识和城市归属感。两股潮流并行不悖,共同成为构建和谐福田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