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体系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业迅猛发展。只有高效运用科技资源,才能够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交行适时把握机遇,通过新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各项业务步上了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针对原有信息系统和架构已逐渐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问题,已经成功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交行正在以国际化视野和眼光,从战略高度把握银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通过适时启动数据大集中工程,构建集中、统一、整合的技术平台,同时创建全球数据中心和国内一流金融创新研发基地,交行正在举全行之力,悉心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体系,为业务发展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标准化服务。

  全面构建数据大集中平台

  2006年8月13日,历时4年的交行数据大集中工程宣告胜利完成。至此,交行境内2624个营业机构和香港、纽约、新加坡、东京和首尔等海外分行均已实现基于数据大集中系统平台的业务集中处理,从而构建起具有交行特色、现代科技含量较高、有关技术指标居于同业先进水平的IT管理平台,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促进经营管理、以优化经营管理推动科技创新的成功发展之路。


  自2002年起,交行就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作用,对业务模式、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和整合,积极打造基于数据资源、客户信息、管理信息、业务流程、授权管理全行集中的现代商业银行IT平台。数据大集中工程明确了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的基本模式,不仅考虑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功能,而且将全行的安全系统、国际业务、信贷管理、外汇宝、个人贷款、基金代销、客户分析、事后监督、银保通、银信通、消费积分、国际借记卡、大额及小额支付、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分行特色中间业务、电子交换渠道等其他业务处理系统纳入考虑,改变原来对私和对公应用系统联系离散、数据分散,各外围系统功能扩充需改变成面和环节较大的局面,从而形成全功能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使全行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业务流程得以再造。


  在实现海外分行系统和境内全行大集中系统的实时对接后,交行IT建设水平、营业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产生了一系列积极效应。首先是提高了银行信息技术水平,使全行系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于在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新的信息技术体系不仅规范、灵活、适应市场需要,同时也将交行信息化建设带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促进了全行IT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全行IT条线管理建设奠定了基础。数据大集中后,交行技术条线及时改造IT体系架构,建立总行———省分行———省辖行层次架构,发挥集约化管理和运行的优势,减少了大量低层次的投入。同时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形成了全辖一体的技术维护支撑队伍,通过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工程建成后,全行紧密型一体化IT管理的理念已经初步树立,IT条线总行、省分行和省辖行的整体性和互动性显著加强。


  优化了交行的经营管理流程,为新一轮发展拓宽了空间。数据大集中工程的投产和推广,标志着交行数据集中化、业务综合化、渠道多样化、系统集成化、主机大型化、网络全行化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实现了业务一体化操作,优化了操作流程,实现了多重管理目标。


  集中了信息资源,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数据大集中完成后,一方面实现了生产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结合,有利于强化总行对分支机构管理,落实法人授权管理;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公业务“一柜通”,有利于全行营业机构向客户提供同一性、标准化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有利于集团客户构建跨地区的资金运作平台。而系统的可扩展性又为业务创新、交叉销售、差别化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扁平化的业务处理架构提高了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此外,大集中还实现了建立后台数据仓库的目标,为成本分析、信用风险评估、负债资产定价、资金管理、效益评估、投资管理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规范了业务运作,有效防范各类操作风险。目前,交行已在全行范围内实现了账户的统一管理,建立了事前设权、事中授权复合、事后集中异地监督的处理模式;设置了由总行到分行、分行到网点、网点到柜员的层层分解、层层监控的分级授权体制;增加了总行远程监控,使总行对任何企业、任何个人贷款审批状况以及分支机构不良贷款的迁徙情况能进行实时监控。随着系统上线后的管理流程再造,自上而下的主动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得以建立,银行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配合数据大集中上线工作,交行还启动了客户和账户的清理工作,完成了境内92家分支机构约108万客户、140万账户的清理工作,不仅理清了关联关系,还挖掘了一批优质客户,形成了统一的客户综合信息资源,为面向不同客户、衍生不同组合服务和产品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数据大集中工程不仅是银行信息技术的变革,更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变革,必将对银行运作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按照交行信息化建设“海内外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全行联动”的部署和要求,随着海内外数据大集中建设的稳步推进,交行将得以充分发挥境内外数据处理集中、平台统一优势,推动全行境内外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完善IT组织架构创建全球数据中心
  
  在实施数据大集中的同时,交行已经开始了全球数据中心的筹建,并将其作为后台支撑服务体系,保障各类银行业务的高速运行,实现365天24小时的不间断运行和监控,为总行核心部门提供实时的决策支持,为各业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最全面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


  2004年,位于上海浦东银行卡产业园区的交行数据中心开始建设,并于2005年11月交付使用。在数据中心大楼交付使用后,技管部和开发中心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完成1500箱上百套设备的软硬件安装、应用安装及测试工作,并由IT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同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系列数据中心迁移的准备工作,先后于2006年1月7日、14日和21日完成3次迁移演练后,于2月3日圆满完成了数据中心系统正式切换工作。目前数据中心系统已经正式对外提供服务,组织机构也开始模拟运作。作为交行全行的数据枢纽,数据中心将按照国际先进的ITIL理念推进各项工作,近期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的筹建、数据中心二期迁移工程、海外分行数据迁移工程、数据大集中工程(二期)推广及确保系统平稳运行等工作。


  目前,数据中心在技管部内部进行模拟运作,按照职责明晰、相互制约的原则,拟设立8个二级部,并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确保生产安全。数据中心二期迁移工程主要是针对MIS及


  OA系统,包括CIIS、管理会计、办公系统等,由于这些系统多为内部应用系统,不直接面向客户,因此将采用分期分批的方式,利用非工作日逐步迁移,力争不对正常的工作造成影响。


  为降低全行IT运营成本,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目标,目前由香港分行代管的海外分行数据也将于今年迁移到总行。海外分行的数据迁移除涉及技术难题外,还需考虑监管法规差异、知识产权约束等重重困难,而香港作为交行的上市地,迁移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引起不良影响。因此,数据中心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将采用数据中心迁移工程的成功经验进行具体实施,目前已与香港分行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期将确定初步方案,年内完成搬迁。海外分行系统迁移完毕后,数据中心将成为交行全球集中的数据心脏。


  数据大集中工程(二期)的推广任务重、时间紧,涉及个人客户众多、迁移时间短、数据量大,相对一期工程难度更大。但如何保证各分行上线后系统能够平稳高效运行,是数据中心今后工作更为重要的课题,也是核心工作。为此,数据中心按照


  ITIL的理念设计各项工作流程,并开展应急管理、灾难备分等多个项目,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为建立国际先进的数据中心而努力。

  加快金融创新建设一流研发基地
  
  随着数据大集中工程的稳步推进,交行的业务处理和数据高度集中,同样风险也高度集中,为顺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交行组织架构再造的要求,承载着交行全行系统开发建设重任的软件开发中心应运而生。


  开发中心在成立伊始就明确了“以人为本,建设中心文化氛围;在文化建设的指导下,建立中心运作机制;在有序、高效运作机制的管理下,创造性的为全行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满足和促进全行业务的发展”的工作方针,将开发中心建成开发机制规范、运作高效、业内一流的金融创新研发基地。组建一年多来,软件开发中心承载着总行各重点工程项目的系统建设开发工作,以及新业务产品的开发和现有系统维护等任务。去年按计划完成所有分行大集中一期工程投产,实现全行对公数据处理的完全集中,同时完成数据大集中二期核心系统、外汇宝系统、基金系统、个人信贷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实现基于数据大集中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建设。


  交行数据大集中二期试点分行的切换工作相继完成,交行自主设计和组织建设的管理会计项目一期也于今年3月在全辖92家分行和总行本部全面上线。实施综合报表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为全行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该项目在完成一期建设目标的基础之上,于今年初顺利完成了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信息表的第一次系统报送工作。此外,作为交行与汇丰合作标志性项目的贷记卡系统,也是由软件开发中心负责提升系统性能和功能,从而满足了交行贷记卡业务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