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上海9月23日消息(记者肖志涛 实习记者龚洁)近日,记者从上海信息产业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十五”期间,上海紧扣集成电路和软件两个信息产业核心领域,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全市信息产业科技水平的政策与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拥有量快速提升。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指导,加强部市、院市合作,大力展开先行先试,有力地促进了上海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如从2000年起,上海市信息委与上海市科委联合组织实施了作为部市(科技部与上海市)合作项目的“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S219)”。(2)重点领域的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软件业在中文软件系统、软件构件平台、嵌入式软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中标软件的桌面中文系统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和23个省级政府所采购。集成电路产业从引进消化吸收起步,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链。如上海中芯国际的月产能达到12万片8英寸晶圆,跻身全球芯片代工三强。(3)一大批以科技研发为主业的企业落户上海成长壮大。目前,上海已登记的软件企业超过1500家,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455亿元,其中25家软件企业被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占全国1/6;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多家。此外,上海还吸引了60多家信息产业领域跨国企业的研发机构落户。(4)培育了一批促进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公共平台和基地园区。组建了集成电路研发中心、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软件测评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等公共平台,通过提供信息共享、设备共用及专业服务,为信息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助力。(5)信息化人才和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规模显著增长。近年来,按照推进基地、项目、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大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及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据介绍,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上海信息产品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和信息服务业年经营收入合计从1079亿元增长到502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6%;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GDP比重从7.4%提高到12%。今年1—6月份,信息产品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和信息服务业年经营收入合计达到2727.8亿元,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GDP比重达到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