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建设 提升统计信誉
编者按 为落实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国家统计局9月23日至2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经验交流表彰会。会议表彰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交流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经验,部署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有关工作,现场考察了吉林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吉林省统计局局长姜国钧、安徽调查总队总队长骆飞以及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本版特刊发他们的发言摘要。
加强基础建设 推进体制改革
吉林省统计局 姜国钧
从2005年开始,在国家统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在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统计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一定成效。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开展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开展县级数据质量管理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受企业管理升级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启发,我们于2005年初着手制定全省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并把2005年确定为吉林统计工作的“质量年”,全力推进县级数据质量管理工作。
开展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统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是制定办法。2005年7月份推出了《吉林省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及与之相配套的《吉林省县级统计数据质量考评赋分标准》。
三是组织实施。积极搞好宣传工作。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如何贯彻《办法》,如何进行自查,如何考评、赋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培训。
四是考核认定。在全省各县区认真自查整改的基础上,2005年完成了“A级”单位的考核认定工作。今年我们又对数据质量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组织省市联合检查组对申报“AA”和“AAA”级的县区进行了考核。
开展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收获
一是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提高。如扶余县统计局2004年各专业数据差错达43笔,开展数据质量管理以后,2005年差错率下降到3笔。
二是统计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办法》实施对统计基础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基层统计网络得到恢复和健全,统计档案资料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工作条件和待遇得到改善。
三是统计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据对今年检查的21个县的统计,2005年共完成统计分析419篇,平均每县为19.5篇;得到领导批示的223篇,平均每县为10.6篇。
四是县级统计部门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办法》实施两年来,在县级统计部门中引起了极大反响。目前已经达标的积极争取晋级,没有达标的努力改进工作,争取达标。
五是统计工作的地位得到提升。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得到确立。统计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统计部门的社会形象有所改变。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
体制保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狠抓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结合省情,摸索出了一条省以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的新路子,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体制保障。
抓住机遇,力推改革
近年来,为了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吉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办法和实行了大量放权政策,这些办法、政策给统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感到这是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我们适时地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统计系统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设想,并向邱晓华局长作了汇报。
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从完善体制入手,解决体制上的缺陷,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推动统计工作健康发展。好处是:有利于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有利于更好地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有利于统计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2005年12月22日,国家统计局正式批复同意在吉林进行试点。为了慎重起见,我们相继召开了各市州、各县(市、区)分层次统计人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随后又派专人到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等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争取支持。在省直各部门的协助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一步地推进改革。
周密部署,稳步推进
首先,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保证改革平稳进行,局党组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局人事处、办公室、财务基建处组成3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前期的准备工作。同时,与省编办、省人事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对省以下统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冻结的通知》,就有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考察调研,确定模式。着手准备改革工作时,我们就派出专人到省国土资源厅、省技术质量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地税局和省食品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学习实行垂直管理的做法和经验。通过认真调研考察,详细了解了改革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实行“一垂三统”的模式,业务上实行垂直管理,在人、财、物上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认真斟酌,制定方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几易其稿,2006年7月18日,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吉林省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至此,吉林省省以下统计垂直管理改革方案拍板定音。
第四,组织实施、全面接管。经过紧张的筹备,全省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于2006年7月27日在长春召开,吹响了吉林省统计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的号角。会议以后,我们立即成立垂直管理划转接收小组,对9个市州60个县(市、区)统计局进行划转接收。历时半个月,省局领导与全省9个市州党委、政府签署了市州统计局及其所属县(市、区)统计局垂直管理划转《交接书》。之后,省局又责成市州局分别对所属县(市、区)统计局进行划转和接收工作。目前,全省60个县(市、区)全部划转接收完毕。
科学管理,完善体制
我省的统计垂直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才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仍很多。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靠制度保证垂直管理的成功。要结合各地实际,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出一套适应新体制的完整的工作运行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人事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二、靠素质提高保证垂直管理的成功。加强对省以下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统计执法培训。三、靠充足的经费保证垂直管理的成功。上划以后,9个地区和绝大多数的县,经费都比以前有所增加。对于能够在地方财政多划经费的地方,省里一不截留,二不搞抽肥补瘦,在经费管理上保证公正、透明。四、靠加强管理保证垂直管理的成功。垂直管理以后,要在完善统计管理体系上下工夫,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测功能,充分发挥垂直管理的优势,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强基层之本 务基础之实
安徽调查总队 骆飞
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安徽省统计部门在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放松,切实做到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有序推进、狠抓落实。基础工作日益完善,数据质量稳步提高,统计信誉不断提升。安徽调查总队成立以来,越来越被社会公众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肯定。
主要做法
基层基础工作头绪多、情况杂、难度大。如何有效地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是我们统计调查工作中必须认真破解的难题。
一是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做到“三个坚持”:一、坚持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调查制度不走样。各地、各专业调查必须严格按国家的统计调查制度开展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变通或打折扣,切实维护统计调查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坚持贯彻执行基础工作规范化规程不走样。在统计调查活动中始终要求各专业严格按照基础工作规范化规程办事,认真完成好每一个“规定动作”,不得擅自降低标准或搞“自选动作”。
三、坚持贯彻执行直接调查、直接上报要求“不走样”。
二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好“三个关口”:一、把好数据进口关。改进原始数据采集方法,如工业调查建立了入户实地调查和现场评估制度;消费价格调查建立了上报集贸市场6次采价的时点价格制度。在原始数据录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编制了一些录入校验程序,避免录入差错。二、把好数据审核关。坚持在数据审核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查一审”制度,全省各级调查队采取自查、互查、抽查和计算机程序审核等多种措施,强化数据审核把关,对数据波动超界指标,进行重点查询,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公开通报警示。三、把好数据评估关。在数据评估时,既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又充分考虑到政策、生产条件、自然状况等多种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程度,同时也不忽视数据间的内在逻辑性。通过评估,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确保不出假数。
三是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实现“三个转变”:一、基础原始数据台账载体由原始纸介质台账向电子台账转变。经过多年努力,原始纸介质台账逐渐减少,电子台账日渐增多。农业调查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仪,建立了31个县区3万多个面积、产量调查地块的电子台账。二、业务培训模式由面对面集中培训向网络化多媒体课件培训模式转变。三、数据质量控制模式由事后数据质量检查向事前数据质量控制转变。
四是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营造“三个环境”:一、领导懂法的环境。通过积极向各级领导进行宣传汇报,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在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责任,为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提供坚强后盾。二、自身依法的环境。通过统计法制讲座等形式,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三、社会公众知法的环境。面向社会大力宣传统计法规,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的统计调查对象更好地支持和配合统计调查工作。
五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构建“三个保障”:一、思想保障。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以实事求是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工作氛围。二、作风保障。通过深入持久地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将调查队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三、条件保障。在经费与任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将节约的经费全部用于改善市、县队办公条件和缓解基层工作困难上。
几点体会
首先,领导重视是关键。安徽调查总队党组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在总队成立之时,我们就明确要求,各市、县调查队要继续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同时,总队领导班子身体力行,带队开展专业数据质量检查以及基层基础工作调研。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十分关心和支持调查队的基层基础工作。今年8月21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支持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队系统改革和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一如既往地支持调查队工作,统筹解决好工作中的困难。
其次,建章立制是保证。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基层基础建设、行政管理、勤政廉政、机关党建等方面都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责任目标,将任务分解到处室,责任明确到处室,考核奖惩到处室。
其三,以人为本是动力。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同时我们以多种方式关心基层和干部职工,努力做到想基层之所想,帮基层之所需,解基层之所难。
其四,督促检查是手段。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的督促检查,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总队把每年的3月份作为基础工作检查月,对基础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和重点抽查。10月份作为数据质量检查月,对基础数据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要求各专业处要不定期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实地跟踪督查基层基础工作质量。
今后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支持,切实改善基层工作条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服务基层的工作理念,开源节流,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基层工作条件。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切实提高统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通过市县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改善调查队的人才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继续完善系统内部协调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渠道。
三是以“视统计信誉为生命”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增强调查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紧密联系安徽调查队系统实际,开展“信誉,道德,责任”大讨论,举办“我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言”征文活动。
四是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切实完善基层基础建设长效机制。我们将更加突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的绩效考核,建立分工负责、分级负责、分类负责的责任机制,明确各个时期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规范,环境上宽松,行动上坚决,使安徽调查队系统基层基础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狠抓基础工作 提供优质服务
吉林省延吉市统计局 肖艳新
我是2003年12月底调任统计局长的。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是我到任以后思考最多的问题。
抓源头数据质量
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项工作:
一是走出去调查。我们采取全面调查和个别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经常深入到企业调查了解情况,随时掌握第一手数据,变“固定”统计为“动态”统计,变“等你报”为“要你报”。两年来,我们的很多干部走出去,蹲单位暗访摸清实情,并注意从各种媒体、广告中获取信息,从而使宏观统计数据更全面了,数据种类更丰富了,对经济发展的底数更清楚了。
二是拓宽统计领域。延吉市是个少数民族边境城市,旅游业发达。2005年我局会同旅游局联合制发了《延吉市旅游统计管理制度》,将全市34家旅行社纳入了旅游统计范围,进行了全面统计,摸清了底数。
三是建立完善统计网络。在加强基层单位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方面,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加强部门统计业务建设。建立了部门统计数据报送制度。促成了市委办、政府办《关于建立部门统计数据报送制度的通知》的下发。二、加强统计员队伍建设。今年4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建立统计协理员制度》的通知,决定在全市各乡镇、村社及街道、社区,实行统计协理员制度。目前,政府在全市61个社区,34个村首批聘任了122名协理员。三、加强基层组织业务建设。统一了基层单位统计台账。统一后的台账共有四种:即《基本单位调查情况台账》、《个体经营户调查情况台账》、《家庭人口调查情况台账》和《统计组织工作登记台账》。
抓制度建设
2005年按照省局《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一些制度,为做好工作提供了保障。
一是《源头数据监控办法》。二是《统计数据管理办法》。三是《岗位考核制度》。四是《档案归档制度》。五是《统计执法检查回访制度》。六是《网上短信催报制度》。
抓干部素质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过去我们干部的思想比较僵化,工作主动性差。沿袭过去的“坐等数据”方法,你报我统,你报多少我就汇多少。为此,我们多次在全局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统计工作的大讨论,使大家认识到不仅“汇数”是统计的职责,“要数”和“评数”也是统计的职责。
二是请专家讲课。近两年,我们每年都抽出2-3天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请系统内外的专家讲课。通过专家讲课,使大家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三是岗位自学。两年来我们采取各种形式倡导自学,组织各专业的科长为大家介绍各自专业的基本知识,使大家对统计局的各项业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布置学习题目,集中进行交流。如曾开了一个宏观经济学习交流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选题目,然后安排一天的时间在全局进行交流,全局同志都踊跃参加。交流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很大。
四是外出考察学习。近两年,我们曾派出了11名同志到省外统计局学习取经。还派人到省内的一些县市统计局去学习,取长补短,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是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主要采取了集中办班和以会代训的方式。2005年按照《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我们对全市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专业知识培训,2852人获得了从业资格证书。
抓优质服务
省局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从统计数据实用性的角度对统计服务提出了要求,推动了我市统计服务工作上层次、上水平。2005年撰写统计分析30篇,获得领导签批21篇,其中《中央1号文件让我市农民富起来》被省委办公厅社情民意专报采用,《对延吉市出国劳务人员情况的调查报告》被延边州长金振吉签批。2006年7月底已撰写统计分析22篇,获得领导签批18篇,其中市长签批4篇。另外,我们还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统计调查,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两年来,我们结合本地区和本局的实际,先后开展了“全市贫困人口调查”、“全市朝鲜族中小学单亲、无亲学生状况的调查”、“我市外出留学、打工人员情况调查”等17项专项调查,获取了大量统计数据,撰写了一批统计分析报告,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两年来通过全面落实省局《县级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我们有很深的体会:一是统计地位得到了提升,二是工作更加规范了,三是数据更加真实了,四是精神更加振奋了。
总之,近两年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领导的要求、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站在新起点 谋求新发展
山东省嘉祥县统计局 韩玉君
2005年7月28日,嘉祥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根据统计工作任务需要,各乡镇成立综合统计站,人员、业务、经费实行上划,由县统计局直接管理,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统计工作”。根据这一要求,到2005年底,我县乡镇统计站全部建立,实现了机构、人员、业务、经费四统一的完全垂直管理模式,各乡镇统计站成为县统计局的派出机构,被誉为“嘉祥经验”、“嘉祥模式”,在山东予以推广。
形势所迫,知难而进
提出乡镇统计站管理模式改革之时,恰逢山东省实行乡镇机构人员实名制管理改革,这种情况下进行改革的难度很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而县及县以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影响了统计的信誉和统计事业的发展,因此,乡镇统计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领导重视,破体制之困
统计体制改革关键是取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为此,我局以统计基层基础调研为突破口,对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现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形成了《关于我县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调研报告,之后,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又形成《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汇报》材料,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于7月28日下发了《嘉祥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拉开了统计体制改革的序幕。
我们还有两点深刻体会:一是当地领导对统计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为改革奠定了基础。二是统计局的有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领导对统计工作和县乡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和支持。
周密操作,建立规范化的乡镇统计站
一是考选高素质的人才。县人事局成立公开考选乡镇统计人员办公室,制定了公开考选乡镇统计人员简章,通过考试为乡镇招聘人才。同时,由县人事局招聘大学本科生,每个统计站1人,与考选人员组成乡镇统计站。二是明确经费来源。县统计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上划乡镇统计站业务经费的通知》。全县每年上划乡镇统计业务经费16.4万元,县级每年列统计事业费15万元。三是明确建站标准。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及验收方案。2005年11月份集中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符合要求的由乡镇写出验收申请报告,由市统计局、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的验收组按照验收标准验收,验收合格后给予挂牌。
“六个到位”昭示乡镇统计美好未来
实现了机构、人员、业务、经费四统一的完全垂直管理,各乡镇都有了县局派出的统计机构,做到了“六个到位”:一是机构到位;二是人员到位;三是职能到位;四是经费到位;五是场所到位;六是设备到位。“六个到位”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奠定了基础。2005年12月省统计局在我县召开了全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把我县做法称之为“嘉祥经验”。省统计局局长杜昌祚要求在全省推广。《中国信息报》于2006年1月10 日、1月17日、2月7日连续刊发了《中国统计基层强身的一次低调行军》等长篇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济宁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也对我县统计体制改革进行了报道。济宁市委、市政府,山东省统计局先后下发文件推广我县实行县乡统计垂直管理的做法。
“三个有利于”彰显统计改革成效
第一,有利于减少或者排除对统计工作的一些干扰和不恰当的干预,提高数据质量。第二,有利于增强统计的一致性。第三,有利于稳定统计工作,稳定统计队伍。由于县乡队伍一体化,管理、培训等工作成为内部的事情,工作程序更加规范,我们先后制发了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乡镇统计站职责与分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培训计划、乡镇统计站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目前,各项管理制度有序运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规范。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嘉祥县通过对乡镇统计站实行派出制(垂直)管理和对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国家、省、市统计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保持“嘉祥经验”的先进性,我县又于今年初申报了省级科研课题“县乡统计管理体制创新性研究”,并成立了专门科研小组,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对县乡统计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系统的总结、完善、规范,以努力探索一整套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目前我们又正在筹划成立统计事务所,打算以统计事务所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部门和企业统计,尽快建立嘉祥县社会化大统计格局。
夯实调查基础 提升统计信誉
湖南省汉寿县农调队 王运建
多年来,我队通过夯实基础工作,调查数据的权威和信誉得到大大提升,同时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万丈高楼平地起,统计部门要“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我们得出的一条深刻体会就是:必须始终牢牢地抓住基层基础建设不放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以人为本,铸就一支硬队伍
一是靠教育激励人。队里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时组织观看英模人物的优秀事迹影片,多次邀请本系统的老同志现身说法,通过这些多样化、经常化的学教活动,敦促全队干部充分认识到农调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事关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大局,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二是靠情感凝聚人。一方面,在事业上培养干部。鼓励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学和培训,使原有6位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干部职工均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其中3人还考取了中级以上职称,全队6名干部均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有2人先后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尽力关心干部。着力创新“情感管理”机制,在对全队干部职工的“感情投入”上始终做到“四必”,即干部职工生病,必去看望;干部职工家属病故,必去慰问;干部职工婚嫁或子女成亲,必去祝贺;逢年过节,必请干部职工家属子女团聚。近年来,还想方设法解决了干部职工住房、夫妻分居、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
三是靠待遇留住人。近些年尽管基层调查队的经济条件不宽裕,但我队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和地方政府支持,确保了干部的工资发放从未出现过拖欠,而且还为每名干部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发放了外勤补贴、防暑、防寒等劳保待遇,有效地消除了干部的后顾之忧。
队伍建设的加强,使全队同志精神饱满,工作积极性持久稳定,团结协作精神很强,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不断提高,整体战斗力不断增强。
以质取胜,“统”出一组真数据
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队切实做到了“八抓”:
一抓政府支持。通过向县委、县政府勤汇报、多请示,使县政府将农调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二抓宣传教育。在宣教中扩大影响。三抓培训辅导。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不定期召开基层调查员工作例会、记账户座谈会。四抓督促检查。明确规定县队干部每月必须两次上门,到调查户家中督促检查住户记账情况,农产量实测时必须到田间地头亲自取样,检查实测规程。五抓感情投入。每逢春节,队里都会专程上门给辅助调查员、记账户拜年;每遇高温“双抢”农忙时节,队员都会带上防暑用品逐点慰问;岁末,必请他们到县城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联络感情。六抓质量评估。在认真分析调查点情况的同时,坚持把自身调查情况与县直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综合评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可信度和权威性。七抓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调查数据和分析报告,坚持严格的审核把关程序,把疑问消除在萌芽状态。八是抓基础资料整理。对所有农产量调查点的地块进行了实地丈量,并建立了地块丈量清册电子档案。对所有住户调查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建立了调查户“一档三归”电子档案。“八抓”的实施,使我队提供的各类调查数据扎实可靠,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以责提力,形成一套铁制度
一是完善内务管理。制定出每年度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将住户、农产、农经、重大信息、农村调研、财务、出纳、文件收发、档案管理、上传下达等工作任务分解到人,实行月计划、周调度、日安排的考核记分制,进行德能勤绩全面考核。二是强化日常管理。在每次周前例会上,要求每位干部认真总结上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提出本周工作计划和思路。通过面对面会商的形式,“逼”着干部想事,敦促干部干事,激励干部成事。三是规范财务管理。坚持做到大额开支必须经全队干部民主讨论并签字同意后方可报销,杜绝了财务开支上的“一人拍板”和“暗箱操作”。四是改善工作条件。随着农调事业的迅速发展,我队的工作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以谋立业,撰写一批好内参
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调查资料是农调干部的神圣职责。为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努力当好各级领导的参谋助手,我队在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努力让“死数据”变成“活情况”,得到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如2003年8月,我队针对洞庭湖区农民负担过重等问题,撰写了《湖区农民对农排水费负担意见大》的信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曾培炎、回良玉等领导先后作了批示,省、市、县各级政府随即采取了有力的整改措施,解决了多年来各级人大代表联名提案都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2005年5月,我队报送的《今年早稻收购存在五大突出问题》信息被省长周伯华同志批示,为全省增设粮食收购网点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据统计,近3年来,我队共撰写各类调查分析材料535篇,先后有268条上报信息被上级采用,其中6条被中央领导批示,12条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
规范渠道 强化管理
四川省射洪县统计局 张小平
近年来,我局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狠抓统计基础工作。通过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规范统计渠道,强化统计管理,优化统计服务,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信息、咨询、监督和调控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我局在全市统计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并荣获四川省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局领导班子被县委授予“四好班子”称号。
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统计渠道
一是加强乡镇综合统计工作。通过积极争取,我县统计基础建设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出台文件,对乡镇统计工作的职责和人员配备作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全县30个乡镇的综合统计员已经全部到位。二是加强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目前在全县350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中,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大对统计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县财政对乡镇统计人员按每人每月50元给予奖励性补助,由县统计局负责考核兑现;对统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每两年由县政府进行一次表彰。四是合理界定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职能,进行统计报表归位。全县统计工作切实做到了任务落实、职责分明。
严格管理,确保统计工作顺利运转
一是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将统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内容,对凡不按规定设立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和统计报表出现迟报错报的单位,一律要扣减县政府对部门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得分。二是制定并以县府办名义下发了《射洪县统计数据管理办法》,对各部门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采集、汇总、审核、上报提出明确要求。三是加强检查监督,按季对各部门报送统计报表的情况进行了清理并通报,定期组织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四是严格统计执法。近年来,查处了5个统计违法单位,处以罚款3.2万元,切实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
突出重点,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近年来,我局业务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GDP核算、规模以上工商企业统计、普查、城乡住户调查、物价专项调查等统计部门必须有所为的领域,以便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切实加强政府统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以统计局直接掌握的农村住户调查为例,其经费投入由过去的1.5万元提高到3.5万元,每个调查员的年度报酬达到1000元,同时对调查员的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对于由部门搜集、汇总报送的主要统计数据,我局认真履行质量把关责任,使综合统计工作和部门统计工作始终围绕提高统计质量这个中心进行。
优化服务,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一是坚持按月编印《射洪统计月报》,定时向县领导提供,其内容除常规进度统计主要指标外,还重点搜集了财政金融、经营城市、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实用性不断提高。二是深入开展经济形势综合分析,提供给领导进行决策参考。三是及时捕捉经济社会运行的热点难点,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专题分析。近年来,我局先后完成了《射洪发展比较研究》、《从成都工业发展看我县差距》等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县领导好评。
有效监督,提升统计工作的地位和影响
在实施统计监督过程中,我局一是狠抓目标管理,不仅全面参与了县委、县府对各部门、各企业年度目标及企业经营承包目标的制定和考核,严格统计数据的审核把关,还把统计工作本身列入了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二是组织开展乡镇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科学评判乡镇工作业绩。三是通过制定鼓励扶持政策,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县委、县府已出台政策,凡经县统计局确认纳入规模以上统计范围的工商企业,即作为县属重点企业,实行县领导联系和重点保护制度;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县统计局审定后,县政府按年销售收入的规模给予5000至2万元奖励。县委、县政府还授权统计局制定全县工业发展内控目标考核方案,并牵头实施考核。初步实现了统计局由单纯的信息部门、业务部门向综合管理部门、调控部门的过渡。
改善条件,为搞好统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给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对开展常规统计业务、普查和专项调查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2006年,县财政据此增加了对统计事业费的经费预算。随着统计工作环境的优化和条件的改善,全局干部职工精神状态、思想状态、工作状态进一步好转,战斗力明显增强,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双基”工作 实现自身价值
北京市房山区农调队 申杰
我所在的北京市房山区,辖区内共分布着21个乡镇462个行政村,这里曾是统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地区。近几年来,房山区统计局农调队从抓基层基础工作入手,统计队伍由弱到强,统计工作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统计服务水平日益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
出色的工作业绩,首先得益于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上级部门和各级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从抓基础入手,从深入基层开始。
一是落实责任杜绝各项差错。每年年初,科长都要同科里每一位同志签订全年目标责任书。在统计系统年报工作评比中,科室主管人员以身作则,不论队长还是队员,出现差错都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二是让年轻人到基层去锻炼。农调队提倡新来的同志多下基层,并多次组织科室人员下乡锻炼。近三年来,我队先后组织12批50多人次深入田间地头,为年轻同志尽快成长铺平了道路。另外,我们针对基层业务培训质量差的老毛病,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利用班前10分钟的时间,由每一位同志对所负责的业务进行岗位演讲,对锻炼全队人员的口才和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是突出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是农调队强化内部管理的一项卓有成效的措施。中心内容为激发科室每一位同志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在科室的日常工作中,无论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都要给予口头表扬。科室内部还定期通报统计分析、信息的获奖人员名单和内容,把每人取得的成绩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依据。
四是树立争先意识。把无所作为视为可耻,把勇于争先看作灵魂。从1999年开始的局内先进科室的评比中,农调队连续7年获此殊荣。
从源头入手抓好“双基”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统计台账。针对农村统计台账混乱和不规范,统一制发了全区农村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解决了多年遗留在基层的老大难问题。
二是扩大农村住户调查网点。经市统计局和房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决定扩充农村住户调查网点。将原有的17个乡镇扩大到28个乡镇(2002年撤乡并镇后为21个乡镇),32个村扩充到112个村,245户扩充到645户。另外,在全区的所有乡镇中开展基础工作检查。一方面提高基层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加深调查员对指标的理解。
三是共同观摩强化基础。抓住乡镇基础工作的先进典型,多次召开统计“双基”工作现场观摩会,观摩活动不限时间地点,抓住正反两方面典型,目的是让基础工作薄弱乡镇找准目标,迎头赶上。
别具一格的服务与创新
一是创立基层统计人员自己的刊物。2002年4月4日,由农调队自己创办的杂志《房山农调》正式创刊,搭建起基层统计信息交流的平台。由于该杂志涉及统计知识和统计先进事迹等多项内容,读者相当普及,经局领导班子同意,正式扩大版面改版为《龙乡统计》,成为区统计系统内部发行的唯一刊物。
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农村经济分析。为了直观地反映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在每季度的经济分析会和全区农村经济半年工作会上,我们使用多媒体分析片向区领导和基层统计人员分析农村经济形势,使与会者一目了然。另外,指定专人负责辅导基层乡镇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和使用工作。目前,我区所有乡镇统计部门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
三是建立乡镇统计人员基本情况网页。我们建立了乡镇统计人员档案,并将乡镇统计人员个人基本情况制作成网页,链接到房山统计信息网,使各级领导对基层统计队伍建设情况了解更加便利,也对上级统计部门及时掌握基层统计人员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统计业务培训、实现基层统计人员的新老交替产生深远的意义。
四是深化服务面向领导开展调查。为了使基层农村统计工作更具针对性,针对主管农业的区领导就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最关心和重视的统计数字和发展话题征求意见,及时得到了领导的反馈。这对我们的业务工作、服务意识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率先开展“禽流感”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监测。2004年2月,“禽流感”疫情对我区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牧养殖打击很大,我们率先在全国区县级全面启动《紧急事件期间统计应急监测预案》,为全区农业应对“禽流感”提供了可靠的数字依据。
在从事基层基础工作中,房山农调队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和全国其他地区农调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倍加努力,在平凡的统计工作中去实现人生的梦想。
坚定一个信念 开创一片蓝天
浙江省嘉善县统计局 王益青
我是1994年走上统计岗位的,今年31岁,中共党员,现任嘉善县统计局副局长,分管局办公室、法规、综合核算、工投贸易、企业调查等工作。
近年来,在上级统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建立和巩固乡镇统计中心这一基层统计机构为抓手,开创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一片蓝天。
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面建立乡镇统计中心
现实的统计环境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一方面统计单位面广量大,另一方面,基层统计力量薄弱。我在1999年曾搞过一次调查,当时一名基层统计人员一年中除去休息日,平均每天至少要上报一张统计报表。雪上加霜的是2001年机构改革中,我县统计局与发改局合署办公,面对几个专业统计人员,各项工作开展困难较大。在深感忧虑的同时,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一是抓住机遇、坚定信念,乡镇统计中心得以建立。2002年初,嘉兴市在桐乡市召开全市统计工作暨梧桐街道统计中心模式推广会议,要求全市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我抢抓机遇,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向县政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基层统计工作》的报告。经过多方努力,县府办于2002年5月批转了此项报告,要求各镇组建统计中心。至2002年年底,全县11个镇统计中心全部建立完毕,从此我们嘉善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管理的基层统计专职机构。
二是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农村综合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力量。2005年6月,浙江省开始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全省“五办三中心”的大框架,在县里的初步方案中,找不到统计中心的名字。我多次与综合改革办公室沟通,反复强调说明乡镇统计基础的强弱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终保留住了“统计中心”机构。随后我又反复上门与乡镇领导沟通,通过努力,各镇统计机构实际人员力量从改革前的平均4.2人增加到4.7人,基层统计力量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围绕统计基础年等活动,乡镇统计中心不断得到完善强化
一是以创建“星级统计中心”为载体,不断巩固统计基础。嘉兴市统计局在2004年提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统计基础巩固年”和“统计规范推进年”的统计“两年活动”。我一方面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另一方面注意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做到“自选动作有特色”,在全县乡镇统计中心中提出了创建“星级统计中心”活动,并将其与对各镇的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和奖励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以创建“规范化统计中心”为途径,切实推进统计规范。针对基层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情况,按照“统计规范推进年”的要求,在我的提议下,2004年我们推出了“规范化统计中心”运作模式,实现了乡镇统计中心的规范化运作。今年我们又提出将规范化工作进一步延伸到企业,目前有关工作正在展开。
抓好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统计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人为本,基层统计队伍综合实力迅速加强。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已健全了一支基层统计队伍网络,除了乡镇统计中心、各主管部门、法人单位外,各村、社区也都明确了统计工作人员。同时我们全面启动村级、企业统计员培训工程。对于乡镇统计中心人员的调整,我们坚持县统计局审查把关的制度。同时也注意人才的合理流动。目前我们已逐步建立起一支“专职化、知识化、年轻化、外向化”的“四化”基层统计人员队伍。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基础建设推动全县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包括进一步强化统计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全县统计信息化水平,强化资源共享,同时认真清理统计调查项目,切实减轻基层统计负担;坚持做好基层统计数据分析评估工作;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统,在基层统计单位和各级领导中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经常性地开展统计稽查活动。
几点体会
一是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确保统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二是建立基层统计机构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关键。三是领导重视是建立基层统计机构的前提。四是有为的统计工作是统计有位的保证。这方面主要做到:搞准统计数据;努力满足基层统计需求;及时做好统计服务;加强统计宣传,包括统计法律法规,也包括统计工作、统计业务知识的宣传,使各级领导真正了解统计、理解统计、懂得统计,从而大力支持统计。
数海人生 吾足吾乐
贵州省思南县农调队 伍兴华
我是来自云贵高原──贵州省思南县农调队的一名基层农调队长,也是一名普通的农村调查统计员,今年已年届52岁,从事农村调查统计20余年了。思南县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典型山区地带结构。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我们仍圆满完成了国家统计局和地方党政领导交给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多年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克服困难 忘我工作
长期以来,我常常与同志们一道深入第一线开展调查工作,并主动负责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的乡(镇)和调查点。2003年夏季农产量调查中,一次乘车到中途,因洪水上涨,车不能开,我毅然决定绕道步行30余公里,赶到调查点已是深夜10点多钟。2004年6月,到长坝乡搜集村、组资料开展样本轮换,有一个村距乡所在地38公里,谁知雇请的一辆摩托车途中坏了。当时正值中午12点左右,烈日当头,气温高达38℃。但是强烈的责任心驱使我没有停下。当我与乡干部步行25公里到该村时,已近黄昏。村干部都被我们的精神所感动。
长期以来,我本人身患多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经常并发。1996年我在下乡搞小麦产量实测调查中“尿结石”病发,当将我送到县医院,我已是脸色发青,四肢痉挛,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抢救才脱离危险。住院的第五天,在仍需打针输液的情况下,我便坚持到单位同大家一起搞报表。我的行动感动了单位每一位同志,大家加班加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报表上报任务。
克服困难不仅靠个人意志和信念,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关心。我的老岳母70多岁,患严重的老年支气管哮喘;爱人原工作单位1986年倒闭,失业至今,身体长期不好。全家4口人仅靠我1500余元的工资收入,人均不到400元,每年还要支付医药费5000多元和小孩读书3000余元。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统计调查工作中,一方面在于自己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与我的家属们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关心他人 投入真情
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从数据源头抓起,一直注重加强与辅助调查员和农村居民住户的感情投资。1992年夏收实测后,县农调队经费紧,开支辅助调查员工资不足。为不影响县农调队的信誉,我以队领导的身份向亲朋好友借并从家里很少的生活费中挤出现金,支付了辅助调查员的急需。2003年5月,我到板桥点搞夏粮调查,当时辅助调查员已下地收小麦了,我便到地里与他们一家收了一天的小麦,他们全家非常感动,于是全力投入小麦实测,提前两天完成任务。
奉献自己往往是从关心别人开始的。多年来,我坚持以正人先正己的准则,赢得同志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以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赢得同志们的尊重。如今年一季度,正值季报期间,队里一职工小孩在南昌上大学生病,向我请示后,我说你就安心地去吧!我主动把他所承担的工作全部承担过来,通过加班加点,既完成了我本人承担的任务,也圆满完成了该职工所承担的任务。
依法办事 确保数据真实
长期以来,我认为搞好农调工作和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的关键是深入学习、贯彻、宣传《统计法》,以法律为保障。一方面在各种会议上宣传《统计法》;另一方面印制《统计法》单行本分发到辅助调查员和调查户;再就是加强调查数据的审核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保证和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加强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为党政领导提供优质服务是提高统计调查地位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积极运用调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平均每年都要撰写20篇以上,被各级采用10多篇。2002年4月,县队根据《思南县烤烟计划和育苗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我撰写的《思南县烤烟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的信息上报省和县委、县政府后,时任省委书记钱运禄作了“责成铜仁地委、行署妥善处理思南县烤烟生产问题”的批示;思南县委、县政府立即采取果断措施,由此使当年县财政少损失1000多万元的收入。
我在县农调队已奋斗了24年,在这24年的平凡工作里,虽有苦、有累,但也有甜。在我的人生里程中,虽有挫折,但取得了不少的收获。我认为,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一位同志的努力,我个人的荣誉来源于我工作环境中的每一位同志的支持。
矢志不渝 奉献统计
甘肃省皋兰县统计局 王卫华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以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感受。
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是搞好基层基础建设的前提
近年来,甘肃省统计局号召全省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全面落实“全省统计工作‘1335’工程”。并在工程建设的目标实施上向基层倾斜,实施了旨在健全乡村统计机构网络、稳定基层统计队伍、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强化县级统计综合实力的“县级统计综合配套改革”。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我认识到,通过改革,必须一要解决乡村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办公条件差、制度不完善、运行不规范、领导责任不明确、经费无保障,对部门统计管理不到位等具体问题;二要解决好对县级统计局在基层基础建设中承担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的思想认识问题。思路明确后,我起草了《皋兰县统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完成“四项任务”(强化基层基础、理顺部门关系、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加强统计队伍素质建设),达到“三个规范”(规范机构、规范制度、规范运行),实现“两个提高”(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促成“一个改善”(切实改善全县统计工作环境)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目标。《方案》和工作目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县政府很快将《方案》批转全县实施。
从健全机构、建立制度、规范运行入手,彻底改变乡村统计工作无“手”可抓的被动局面
90年代初期,全县7个乡镇虽然都建立了统计站,但功能单一。为了选准突破口,我多次深入乡村、企业。通过沟通达成了加强统计站建设、发挥其综合职能、服务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7个乡镇均为统计站解决了办公用房,配备了办公设施,解决了办公经费,并争取配备了17名具有大专学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各乡镇统计站专职统计员。统计站站长由乡镇长兼任。乡镇所属七站八所、科、教、文、卫、金融、乡镇企业、村委会等下属单位的统计人员和日常工作全部纳入乡镇统计站统一组织和管理。
为了使乡镇统计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协助乡镇在村委会设立了统计小组,由村委会主任兼任组长,由村委会文书负责处理日常工作。村民小组配备了统计信息员,由村民小组长担任,负责本村民小组的统计事务。
为了确保乡村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对已配备的乡村统计员全部由乡镇政府发文予以确认。确认后的村级统计员未经乡镇统计站同意不得随意更换;乡镇专职统计员未经县统计局同意不得随意更换。
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乡镇统计站的制度建设得到了省局的高度重视。省局办公室先后多次组织省局专业处与县乡统计人员一起座谈、起草、讨论,最终制订了《乡镇统计站职责》、《乡镇统计站站长职责》等8项规章制度。同时县统计局向乡镇统计站颁发了“本乡镇辖区内统计执法委托书”,以便于乡镇统计站依法实施监督。
加强统计管理,采取多种措施理顺部门统计,发挥好统计的整体职能
对部门的统计管理不到位、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关系不顺,是制约统计整体功能发挥的最大障碍。为了打破僵局,我带领县局专业人员主动上门,认真听取各部门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建议;宣传《统计法》中关于“政府各部门根据需要设立统计机构、在业务上接受政府统计部门管理”的规定;共同探讨建立部门统计机构、理顺工作关系对于部门完成统计调查上报任务、强化部门内部考核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并主动与建设、土地、农牧、经贸等部门搞好配合。我们的诚意,很快得到了各部门的积极回应。全县17个下属单位较多的综合部门都建立了统计科(股、室),配备了19名业务素质好的专兼职统计员,明确了部门分管领导。县统计局根据专业报送要求和各部门不同的行业特点,帮助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工作制度,使部门统计成为连接政府统计与基层统计的“桥梁”和“纽带”。
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县局内部管理,增强组织领导全县统计工作的能力和实力
作为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胜任岗位工作,我始终坚持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做工作上的带头人,业务上的明白人。带好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从八个方面加强县局内部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理事、约束人。二是实行“专业分工、相互协作、突出整体”的工作部署,有效整合工作力量。三是坚持机关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提高县局干部整体素质。四是优化统计服务,加大为基层统计单位服务的力度。五是加强统计执法,消除无“案件”专业。六是自觉遵守“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七是建立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八是关心干部职工生活,增强凝聚力。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使县局以良好的整体素质承担起依法组织领导全县统计工作的主体角色,以过硬的业务本领发挥好带动、指导、示范的龙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