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是上海财经大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在学校教务处,记者没有看到学生选课的拥挤场面,问及原因,原来是学校启用了教学管理系统。借助这套系统,学生可在任何地方联网,通过输入自己的账号,进入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选课。
成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开学这几天,按说是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杨擎宇最忙的时候,但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还是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杨擎宇之所以能在最忙的时候脱身,归功于上海财经大学实施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这位几乎一毕业就参与上海财经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小伙子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后,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限制得以突破,不仅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环节缩减,而且教职员工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据介绍,在排课排考方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启用以前排课排考需要1~2个月,现在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只需要1~2周。在选课方面,上此套系统之前,学校采取的方法是机房分批选课,即每批100~200名学生在教师的安排监控下在学校机房统一选课;而现在,学生可随时随地进入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选课。系统能够支持1000~1500名学生同时在线选课,并且能够根据选课的人数情况,对人员进行随机的筛选,实现了相对的公平合理。
谈及评教工作,用杨擎宇的话说“那更是天壤之别”。以前评教的方法是人工向学生发放1万~2万份评教表,然后人工统计评教结果,统计工作量为3人用1~2周的时间完成,评教率约为50%。而现在,通过评教系统,学生只需要上网填写调查表,提交即可。系统会自动生成试卷统计评教结果,统计工作量为1人用半天的时间完成,评教率超过90%。同时,学生可以在学期中随时通过系统向老师提出有关教学的各种建议意见,大大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
难点:专业化定制要求高
从2001年起,杨擎宇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有一份额外的工作,就是参与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到当初上海财经大学决定建设教学管理系统的原因,杨擎宇指出:“高校正处于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的改革阶段,这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学校的管理模式也由学校一级管理逐渐转变为学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形势的发展。”
由于当时上海财经大学还没有设立信息化办公室,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便由学校教务处的一班人来承担。他们分赴清华大学、西南交大、复旦大学等高校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各大学使用的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一些教学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基本上是独立的,用户只能把它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来使用,而上海财经大学需要的教学管理系统应该是整个学校的一个管理平台,对每一个学生从进校到毕业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流程中进行管理。最终,具有教育行业信息化实施经验的上海金仕达多媒体有限公司中标,成为上海财经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提供商。
针对系统的开发,上海金仕达多媒体有限公司软件开发部经理张心涛表示:“在没有前例的情况下,开发这样一套系统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我们需要调查分析出上海财经大学教学中的各种不同需求,针对这些不同的需求开发不同的功能模块,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谈及系统开发的技术,张心涛如数家珍:“金仕达为上海财经大学开发的教学管理系统全部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系统维护和升级都非常方便,只要更新服务器就可以了。同时,系统采用Java开发,无论在Windows还是Unix/Linux上均可以运行,对平台没有限制。”
2003年1月28日,历时一年零五个月,金仕达为上海财经大学量身定制的教学管理系统得以验收。登陆上海财经大学的教学管理系统,记者发现该系统具有教师模块、学生模块、院系模块、各类信息查询及统计、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对于该系统的特色功能,杨擎宇告诉记者:“网上评教、教师工作量统计、排课/排考、网上选课、成绩管理、毕业审核/学位审核等功能是上海财经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特色功能。”这些特色在2004年初开学期间有突出的表现。
投资:软硬件的比例为1比1
有些高校教学管理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其数据库公开在学校网络中,容易被攻击。就系统的安全问题,张心涛指出:“上海财经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全部采用B/S三层架构,实现了用户表示层、逻辑应用层和数据资源层的有效分离,大大降低数据库服务器被攻击的可能性,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而且一旦客户流程发生变化,只要修改逻辑应用层即可达到要求,迅速适应需求变更的情况。”
金仕达为上海财经大学开发的这套教学管理软件起点较高。张心涛告诉记者:“一般的用户情愿花10多万元买一台服务器,却不愿花相同的费用买一套软件。但上海财经大学在构建这套系统时软硬件的总投入是60万元,用来购买软硬件的费用基本上是1比1,这与国际上的信息化投资比例一致。”
就上海财经大学的投资情况,张心涛表示:“在开发这套系统时,金仕达与上海财经大学是合作的关系,上海财经大学用30万元购买教学管理软件应该是比较便宜的,正常情况下开发一套这样的教学管理系统仅软件也要五六十万元的费用。”
系统起用之初,正赶上学生选课的时候。一天,100多名学生同时在线,系统一下子慢了下来。看到这种情况,张心涛非常着急,紧急召集开发人员对程序和服务器的应用进行优化,很快解决了问题。
就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杨擎宇指出:“系统中自动排课的功能还不尽如人意。当然,一次开发不可能全部到位,我们需要与金仕达继续合作,以完善这套教学管理系统。”
对此,张心涛也表示:“我们为客户提供二次开发,可以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对产品功能进行调整,凸显客户的个性化。”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