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情况调查综述
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06-09-27

 
 
  为了密切跟踪中国电子商务的基本走势和方向,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晴雨表,从今年6月下旬,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开展了“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中国电子商务成长与应用性调查”和“中国电子商务社会作用与影响调查”三项大型调查。据在日前北京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诚信评价机制不健全,东西部差异明显,普及程度不足,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瓶颈。

  瓶颈之一:诚信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电子商务中,尽管网络诚信成为公众和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面对诚信危机,公众和企业可采取的自我防范措施十分有限,并且也没有积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网上交易的积极性。信用评价成为公众和企业诚信评估的重要依据。
  首先,网上诚信成为公众和企业普遍担忧的问题,但自我可控措施少。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过网上交易经历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不信任比例高达36.3%,公众比例稍低,为13.3%。在对“您对电子商务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统计中,企业中回答“诚信”的比例为23.5%,排名第一,公众中回答“诚信”的比例为26.34%,略低于产品质量。这显示出了诚信成为公众和企业在网上交易时普遍担忧的问题。
  据研究分析,买方的信用评估对卖方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卖方的贸易数量。由于诚信问题成为公众或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而信用评价就是对卖方诚信的评估,因此公众和企业在网上交易前,特别关注卖方的信用评价。调查表明,64.2%的公众和71.1%的企业在网上交易时会查看卖方的信用评价,这也显示了信用评价的重要性。
  信用评估对规范电子商务诚信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买方在交易完成后能及时对卖方行为进行评估,并形成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卖方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据显示,公众或企业虽然意识到信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公众和企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公众中只有23.5%的买方“总是及时评估”卖方信用,而企业的比例仅为16.7%,40.3%的买方企业在交易完成后对卖方企业“不评估”。公众和企业的这种行为如果持续下去,将很难建立起积极的诚信评价机制。
  其次,公众和企业对第三方认证机构缺乏认识,诚信机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由于第三方诚信机构本身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受到用户的质疑,其作用也进一步被淡化了。因此,未来要加强信用评估,规范第三方诚信服务市场,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扩大对第三方诚信机构的宣传,引起公众和企业的注意。

(未完,全文见《金融时报》2006年9月27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