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博客背后的虚假繁荣
来源:天极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博客自从被方兴东、王俊秀翻译引入之后,一度成为WEB2.0经济的典型,尤其是随着博客网、中国博客网纷纷获得风投宠幸与追捧;新浪、搜狐、网易等传统WEB1.0门户纷纷向博客靠拢,博客更是成为网络“客文化
”的时代标志,但是隐藏在万般光鲜的背后,却实质是一种概念经济的虚假繁荣。

  日前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实施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尤其是从增长速度上看,自2002年以来,博客规模每年都以2―3倍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的规模较2002年增长了30多倍,或许这是令博客业界欣喜万分的,但该报告同时指出了博客业的软肋。

  一、博客空间浪费严重。在接近3400万的博客空间总量中,有超过70%的博客为“睡眠博客”(平均一个月更新不到一次),即3400万已经注册的博客空间里有超过2300万个是处在“休眠状态”,这意味着70%的博客空间注册者是冲着一时兴起而开博的,他们并未将博客作为一种持续的、常规、自觉行为,而且当今的博客服务也没有能够让其产生持续的、常规、自觉博客的冲动,用户对服务的不满意与不忠诚,意味着3400万的博客空间总量不过是一个虚假繁荣的数字,好比是众多的政府电子政务网站一样,虽然数量众多,但都是不互通互联的信息孤岛与死站,又有何用?

  二、BSP服务不理想导致用户满意度低和博客流动严重。博客服务提供商据说现今已经存在500多家,服务的同质化导致用户搬家成为家常便饭,用户忠诚度与服务的满意度更是无从提起,笔者曾经撰文《BSP江湖决战十大秘诀》,指出一个好的BSP,事先必须拟订公平的博客用户注册协议,并提示注册用户认真阅读;注册程序必须简易,提倡一站式服务;网络速度必须要跟得上;模版需要多样化、人性化;必须建立BSP客服中心;提供完整的博客版权保护机制;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建立博客版权作品交易平台;组建专业人员对博文内容进行分类筛选监督管理;建立网络博客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博客搬家服务。反观国内众多BSP,能够作到以上十点的,没有一家,可见其服务还处于何等低水平;

  三、博客红火的仅仅是概念,是互动、个性、多元的理念,但商业层面的应用与模式却一直缺失。虽然报告指出超过40%的作者接受博客广告;约20%的读者认为博客广告不会影响其阅读行为,大约1/3的读者对博客广告持中立态度。但BSP博客无论是Donews、MSN Space在众博客用户首页投放广告还是和讯创立的博客广告联盟、博客网的博客金行,都不过是传统网络广告的博客式应用,短时间内成不了气候,除此之外,博客再无可以拿到台面上摆弄的赢利模式,在这种语境下,博客又能成什么气候,一个没有商业模式支撑的概念或理念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概念或理念,或许博客最终就是这么一个外表光鲜、理念充沛,但内在虚无的东西,当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