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廊坊9月27日电(记者阎锐、孙占稳)今天上午,省农业信息化高层论坛在廊坊会展中心举行。国内农业信息化专家聚集一堂,为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把脉”、“支招”。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他们普遍认为,与发达国家信息化程度相比,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国外差距更大。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说,农业信息化要围绕“三增”(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对传统农业的经营观念,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拓展农业活动领域,由初级农产品生产拓展到食品与农产品加工,由小农生产拓展到企业化经营,由单一生产拓展到贸工农一体;提升科技水平,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
以“丝网强县、生猪富民”闻名的安平县,是我省唯一的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进组董宝青介绍说,围绕经济优势和特色产业,安平县谋划和选择了“十项信息化工程”。随着“三农”服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建设工程、生猪产业基地一体化工程、中国丝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工程、政民政企综合服务平台工程等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启动,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已初步显现。
“农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也是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研究员建议,针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应加快开发农村实用系统,如农户收支信息分析系统、农村资源管理系统、农村环境监控分析系统等,让农业信息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在我国,农业信息化正呈现出推进的政府主导化、需求的复杂化、渠道的多样化、发展的交织化等新趋势。针对这一形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各地政府要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环境,放活经营性服务,推进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只有走“双轮驱动”之路,农业信息化的步伐才能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