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9月28日讯 出行手持“羊城通”乘车搭地铁走遍羊城;足不出户,即能享受图书馆提供的网上电子图书在线阅读服务;网上挂号、远程医疗会诊免去排队就医的麻烦……在今天举办的“2006穗、港、澳科技·产业(数字城市)发展论坛”上,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总工程师吴奇泽向与会者描绘了已初具雏形的“数字广州”。据透露,目前广州数字城市建设在硬件上已经达到美国中等城市水平。
据统计,去年广州市的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3.9%,社会信息化应用和普及水平全国领先,“国际信息港”框架基本形成。在具体应用方面,目前广州“二代身份证”、“羊城通”总发卡量已超过500万张,实现“校校通”的中小学超过88%,平均11.75个学生拥有一台电脑;社区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分布全市69条街道,约90%的省、市、区医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全市80%的企业实现联网管理,大中型企业网站建有率达100%。广州市民的银行卡持有量和交易量持续增长,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指出,广州毗邻港澳,作为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数字化水平达到“基本运用”的程度,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