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为“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来源:新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今天的昆山,以占全国千分之零点一的土地,千分之零点五的人口,吸聚了占全国千分之二十三的外资,实现占全国千分之二十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四的GDP。2005年,昆山人均GDP达到78553元,以率先实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实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昆山的发展,是党的正确领导和昆山人努力奋斗的结晶。其中,各级党委、纪委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又为推进昆山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政治保证作用。

  以推进“两个率先”论英雄,为推进“两个率先”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人也同样是英雄

  现代化研究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处在人均1000至3000美元的经济起飞时期,有可能出现是继续提升或是徘徊不前的不同走向。其深层次原因,乃在于市场经济的规范和发育程度不同所导致。经济学家将之称为是“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之分,并认为在其背后,又是一个“良法”和“恶法”的区分。反腐败制度建设,正是良法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推进中国抓住重要机遇期,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昆山的发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昆山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手上,明确不仅要以推进“两个率先”论英雄,而且为推进“两个率先”创造良好环境的人也同样是英雄。

  多年来,昆山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在探索以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

  1984年,昆山在建立自费开发区的同时,专门下文要求各部门通过整党,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面向生产、面向基层,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工作。

  1988年,昆山市纪委对非正常亏损企业进行调研剖析,并明确作为纪委参与经济工作的一种好形式。通过剖析,他们不仅向有关单位提出整改建议,还探索形成“查问题、建制度、搭班子、寻项目”的一条龙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部分企业领导人在姓“社”姓“资”问题上认识不清的情况,纪委及时宣传党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并制定规定,明确正常的业务往来与挥霍浪费、灵活的经营手段与违法经营、正当的报酬与非法所得、一般的工作失误与严重失职等问题之间的界限,促进了企业经营的顺利开展。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昆山早有发端。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企业来昆山考察,政府把贸易、公安、税务、财政、建设等部门召集在一起,以联合办公的形式,解答投资商提出的询问。这在以后很快衍生成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模式。

  竞争迫使每个地方政府努力挖掘自身的制度潜力, (下转A3版)

  (上接A1版)比效率、比服务,从而不断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今天,昆山的行政服务大厅有32个部门进驻,有450多个行政许可和审批、服务事项,220多个收费项目在这里办理,受理办结率达99.72%。与此同时,行政服务中心还将其职能向镇、村延伸。目前,全市10个镇都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集中了劳动、建设、国土、工商、民政等20个部门的近80项受理、审批、审核、核准、备案等职能。全市184个行政村也相继建立了便民服务室。

  效率是政府服务的基本要求。这些年来,昆山每年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大会,都是机关效能建设大会。他们不断推出新举措,对公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作出了34种行为类型界定,并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

  为了促进效能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昆山还进一步建立了效能评估体系,将行政权力行使分成4大类30个子项目进行量化考核。

  在调研中,昆山领导人有这样两句话使我们深深心动:

  “办好一家外企,是最好的招商引资。”

  “外商来投资,有时是拼上身家性命。一旦失败,很可能倾家荡产。没有一个好政策,没有一个好环境,人家怎么敢来?”

  可以说,正是有这种换位思考,才有了“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如今在昆山,人们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不说“办不了”,只说“要办好”。

  所以才有台商这样的评价:“女怕选错郎,男怕入错行,投资要选昆山这样的好地方。”

  党风廉政建设是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应有之义,市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增强遏制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昆山市委始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摆上首要位置,切实保证中央和省委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为此昆山不仅较早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挂钩,而且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推进“五个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粗放开发向集约用地转变,由分散建设向集聚发展转变,由注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单项考核向综合考核转变。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协助党委政府深化各项改革措施,加强督查,支持和保护广大党员干部谋划发展、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积极性。

  对政府重点工程、实事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2001年以来,政府投资项目送审金额125.7亿元,核减率达10.98%,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政府投资监管机制。

  查办案件同样是昆山反腐工作的重中之重。2001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90件,结案48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80人。

  为了深入开展纠风工作,昆山自2002年6月开办《行风热线》,至今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1781件。前不久,苏州市城调队调查显示,2005年群众对昆山政风行风的满意率达99.3%,名列苏州各县(市)、区前列。

  善于利用市场机制的竞争特性,不断增强遏制腐败问题的能力,引导实现效率和公正,是昆山党风廉政建设的又一特色。

  昆山早在1997年,就率先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公开招投标制。此后,这一做法很快向机电设备集中采购、医药及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等领域延伸。

  昆山还比较早地推行政府购买机制改革,变单位自我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昆山在全省率先试行挂牌出让工业用地,以此提升土地资产价值,提高集约用地的水平。

  近年来,在工程建设领域又实施企业准入、清出制度,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2001年以来,公开招标工程1976个,工程造价189.96亿元,降低造价15.49亿元。

  从经济学角度看,公开竞争的引入,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并使寻租人因寻租成本过高而不得不放弃寻租。

  运用价值规律引导人们的行为取向,是昆山人的又一探索。

  同样是在1997年,昆山就在探索公车货币化改革,当时确定的“费用包干,核算到人,用车自费,节约归己”的原则,成了后来全省各地基层推行车改的普遍思路。

  此后,昆山又在试行乡镇党政干部职务消费改革。这一改革措施实施后,用公款大吃大喝现象显著减少。

  昆山还是一个十分透明的城市。市政府以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等为阵地,将涉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会议精神、办实事工程、人员招聘、房屋动拆迁、市镇道路改造、各项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等事项都向社会公开。

  党务公开也在逐步推进,公开的内容以及实现途径在不断明确、规范。特别是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和征求意见制度,为普通党员和群众参与决策提供了制度化通道。

  借鉴并吸纳国外在廉政建设上的一些成功经验,是昆山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开发区是昆山经济发展的缩影与样板。随着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多和频繁,开发区在自身建设上也不断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目前在开发区,对权力行使有明确制约,任何人在处理人、财、物问题时都不能一人说了算;除了财政局,所有部门都不管账;管委会员工的收入分配统一标准,各部门没有分配权;所有公务活动一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昆山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259个,合同外资79.6亿美元,实际到账51.2亿美元。但自2001年以来,管委会没有一名干部在经济上出问题。

  制度很重要。同时充分激活文化认同的精气神,又高于单纯的制度建设

  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近年来,昆山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机制”作为“六大关键词”之一,从注重事后查处到事前设定规则,再到事中考核检查,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昆山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根据体系要求,昆山把党风廉政建设分解为94项任务,确定了84个工作项目,形成58个部门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分头推进。

  为了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市委制定有关规定,严禁插手经营性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严禁收受任何与职务相关单位或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严禁以权谋私;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嫁娶并借机敛财。同时还明确“一把手”进行任期内和晋升、调任、转任、退休、辞职等离任前的经济责任审计。

  对非选任干部实行每5年一次的市委全委会轮决制。对得票较低的进行诫勉谈话,对考核结果不理想、公认度比较差的分别实行调离、改任、降职、免职等处理。

  对各部门中层干部实行每3年一次的评议制。去年,对财政、建设、工商等8个有权部门的375名中层干部进行了集中评议,其中8名被评议不合格的干部受到了降职、免职等处理。

  在规范权力运行的同时,昆山还对分解和限制权力作了探索和实践。指导思想就是把原来由一个人、一个部门控制的操作环节,分解为几道程序、多人操作,以防止权力失控和权力滥用。

  在谈及昆山的投资环境时,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外商的这样三句话:一是基础设施好,二是职工素质高,三是官员心不黑。

  何谓官员心不黑?实际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都是制度约束的产物。

  制度很重要。但再重要的制度,也只是解决一种行为的规范。要推动人们自觉做好每一件事,追求尽善尽美,还有待于充分激活文化的认同。事实上,任何制度都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制度只有在具备内在的道德说服力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能作用。这是昆山调研给我们的又一个深刻认识。

  昆山的人文素质水平较高。历史上的顾炎武,不仅讲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名言,而且还强调“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新一代的昆山人,不仅秉承了前人传统的廉政理念,而且在创新教育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在新形势下,昆山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全体昆山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此聚心聚德,形成发展合力。良好的经济人文精神,特别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中充分激活文化认同的精气神,正是昆山党风廉政建设所内含的道德说服力。

  在昆山,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近三年来,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02亿元,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同时腐败案件查处数呈稳中有降的态势。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已初步发挥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的作用。

  昆山的历史性一跃,对我们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同样有着深刻的启示。

 

(作者:顾星 梁月青 陈凌燕 章冰 杨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