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几年来,我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转变了制造模式,增强了创新能力,推动了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到目前,不但形成了多家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而且还培养出一批软件开发及现代管理高层次科技人才,探索出具有我省特色的制造业信息化管理“斯达模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制造业信息化在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我省完成制造业生产总值2580.2亿元,占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的54.7%。
据介绍,目前,我省正积极建设面向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信息化平台,开展区域网络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并确立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哈尔滨高开区、大庆高新区、肇东及安达开发区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力争两三年内达到与东三省“哈长沈大”信息网联网的标准,为“东北区域振兴网”建设打下基础;通过编制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技术中长期发展科技专项,促进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提升我省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继续完善七个行业网络化信息平台,力争年底启动80多家行业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实施网络化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实质性运作。
我省正紧抓机遇,结合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进一步整合我省制造业优势科技资源,积极构建优势产业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其产业集群、资源集成、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积极建设网络化技术支撑平台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提供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公共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针对我省制造业信息化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问题,引导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捆绑立项,联合攻关”,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软件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