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体化“数字海淀”
来源:天极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百度中输入“数字”,便可得到上千万条查询结果,你就会发现“数字XX”已经成为地方信息化建设中的热门词汇。“数字”战略对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建设的规划也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二级城市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3月26日,国家建设部科技司在17个城市(城区)实施第二批数字城市(城区)建设试点,“数字”概念进一步深入民心。

  创新打造立体化“数字海淀”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运用不仅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地改变着政府的运作方式。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政府就必须要实现信息化。

  海淀区是北京乃至全国的信息产业中心,其数字化建设程度对首都的信息化水平有重大影响。海淀区拥有全国最大的高科技园区,为信息化建设拓展了产业空间;海淀区是我国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方,辖区内拥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等68所高等院校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19家科研机构,云集了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研究员和知识精英,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学人员和全国各地高技术人才;海淀区拥有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为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发展平台。

  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化教育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海淀区近年来崛起了一个多达十多万家企业的企业群体(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万家),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行政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为此,海淀区政府始终以信息化为手段,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专业的管理与服务作为信息时代区域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将新型政府建设作为海淀发展与改革的龙头来抓,确立了“从数字园区到数字政府最终实现数字海淀”的区域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把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政府网上办公作为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海淀区政府不仅满足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且也优化了区域发展环境,增强了区域竞争优势。

  2003年7月,海淀区确立了“数字海淀”战略目标,同年9月,海淀区针对“数字海淀”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数字海淀”规划纲要(2003-2005)》(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的要求,海淀区“数字海淀”规划的目标是要实现为政府服务、企业发展、科教繁荣、居民生活提供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数字化生态环境。“数字海淀”的框架体系可以用“一二三”加以归纳概括,即搭建一个统一、安全的公共信息平台;构造两大基础即构造保障基础和构造区域信息化的“4+N”资源支撑基础;建设三大体系的十八项应用示范工程,三大体系的龙头是政务服务体系,涵盖强化服务、有效监管、提高效率、科学决策、政务公开等。

  北京海淀区把“数字海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来规划、实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数字海淀”正在逐步实现。

  “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打基础

  2004年时,张某和几个朋友打算在海淀区开办一家公司,可是他们并不熟悉政府方面的申办流程,而且听别人说这个申请手续很繁杂,这让他们有点望而怯步。

  拿着一大叠材料在各个委办局之间周转,要申请注册一个新公司怎么也需要40-50天。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来海淀区政府办理新公司的申办、注册,只需要到政府相关网站填报相应材料,系统会将相关材料递交到对应部门。正常情况下整个申报过程只需要大约11个工作日。2005年海淀区政府对外协同办公系统的正式上线开通使区内的个人、企业、社团和机关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为便捷的政府服务。

  和张某有一样顾虑的人,现在完全可以享受现在海淀区政府的信息化高效办公。

  协同办公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但是政府在信息化路途中所遭遇的最大的问题恐怕是“信息孤岛”了。由于技术、业务、需求、经费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加上时间和历史等原因,造成了各系统的开发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特别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千差万别,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曾明确指出 “当前电子政务的重点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各主要业务系统的互联交换和资源共享,以及规范政府管理和服务创造必要条件……”

  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2004年12月14日海淀区政府联手神州数码启动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项目。在以往的信息系统之间搭设一个信息资源互相关联、互相共享的平台;保证区内电子政务和公共信息化服务关联业务间的数据整合与服务整合,支持互联、互通、互操作;构建统一整合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是海淀区政府信息化的核心平台,通过构建“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采用Intel架构PC服务器和IBM unix小型机作为基础运行平台,以电子政务为基础,海淀区内各种资源整合到了一个统一、安全的公共信息平台之上,实现政府、企业和公民信息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子政务所遇到的一系列瓶颈,真正成为“信息孤岛”的“终结者”。

  “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突破目前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以一种发展的、科学的、符合总体发展趋势的创新思路和模式发展电子政务,同时从实效上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实行“阳光行政”,塑造了政府新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区采用了国际通行的电子政务外包模式,由海淀区政府信息办与神州数码合作,共同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收益和风险由企业与政府共同承担,政府部门通过合理的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一方面,能够减轻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进而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电子政务的效果上来看,“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可以说在 “电子政务资源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内部IP电话、协同办公自动化解决了海淀区政府信息化的基本问题,在横向上为“数字海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区域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筑高台

  2003年“非典”给北京带来了一场白色恐怖的记忆。据北京统计局的粗略估算,非典疫情造成北京市5月份GDP锐减19.6亿元,增速下降6.8个百分点。据人民网文章报道,非典期间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120名领导干部因机制运作缓慢、防治“非典”不力而受到惩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结果呢?从防、治两方面来看可以说是反应不及时、决策不到位的结果。

  对于海淀区政府来说,他们刚刚在公共卫生医疗行业建立的以“区域公共卫生与医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从容地应对“非典”、禽流感这样的疫情了。

  海淀区卫生局内部属于垂直管理,各部门之间都有各自负责的业务块,业务块之间的信息资源沟通比较缺乏,从整体上来看海淀区公共卫生医疗行业缺少统一的系统平台来整合已有的一些系统,从而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基础上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海淀区医疗卫生行业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区域公共卫生与医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在整合卫生局原有系统和搭建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对领导的专业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

  神州数码该项目的负责人举例说:“如果现在政府想在一个小区建立医院,就可以依据准确的小区人口结构构成、居住密度、人口流动程度等等这些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建什么等级、规模的医院,当然这些信息就是来源于‘区域公共卫生与医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卫生医疗行业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所整合的各方面的信息。”

  在公共卫生与医疗行业建设的以“区域公共卫生与医疗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只是海淀区“区域经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起点,在该行业试点成功后,海淀区还要将这个系统推广到劳动、社区等行业去,逐步实现海淀区全面信息化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

  海淀区通过建立“电子政务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等系统在政府平面上搭建了一个平台,实现了政府办公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而“区域经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在以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筑造了一个高台,在政府纵向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方面继续攀升。创新理念引导下创建的立体化海淀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海淀区的网络神经,成为政府系统地关键部分,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区域经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说是“数字海淀”建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跳上这个台阶,政府信息化便上升了一级,在这同时也为海淀区居民提供了更加数字化的环境,使群众受益良多。

  “数字海淀”——前景可期

  截至2005年6月底,“数字海淀”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政府信息化指标来看,电子政务已覆盖区内的90%的政府机构和60%以上的政府管理业务实现了网上处理。从企业信息化指标来看,区内高新技术企业100%上网,电子交易额占北京市的80%以上。从社区信息化指标来看,社区宽带网接入率达到100%,计算机普及率达每百人90台。

  刚刚在嘉兴举办的“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论坛”上,海淀区人民政府表示:下一步还将建立“数字市民”系统、构建数字家庭平台等信息化建设目标,“数字海淀”正在慢慢实现,使企业和民众享受到数字化政府给人们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