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需应变”整合税务信息化的信息孤岛
来源:中国商业智能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在人群分布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是对数字不敏感的,税务对于他们来说,最好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自己能不碰就不碰。一旦说起来,也是一头雾水,鸡同鸭讲。

在那另一半对数字敏感的人群中,也只能了解与自身相关税收的一二。在税收政策调整频繁的经济转型时期,成千上万条或废止、或更新的税收法规条款,即便是税务专家也常常如坠雾中,茫然不知所措。更不用说一般的老百姓了。

变得快的不止是六月的天和孩子的脸,税收政策也是变化很快。

变数

从2005年到2006年短短一年中,就有不少税收政策出台。

有税收调整的。例如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从2006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两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应全额征收营业税。

有税种取消的。比如国税总局宣布,从2006年起,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

也有税种增加的。例如,国税总局将在“十一五”期间,稳步推行物业税。

面对新的税收政策,税务人员、专家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支持税收征管的信息化系统,是否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呢?也不能。

成因

税务行业与其他行业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税种和税收策略是在不停变化的,今年收多少钱、有多少税种,可能明年收的钱不一样了,税种增加或取消了。所以在做税务信息化时,要特别注重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

“税务信息化,IT只是表象。”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税务信息化可分为四层,最上面的一层是IT系统,下面是业务流程,再下面是税收体制,最后是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等。IT厂商要能敏感地洞察到IT下层的变化,并适应这种变化。一句话,要能做到随需应变。

问题是怎么随需应变?

我们的政府机构可以用“蜂窝煤”来比喻:上下垂直,洞与洞之间不相通。在这种体制下必然形成信息孤岛:一个业务部门一套流程,纳税人要面对若干流程,统一的业务流程也无法建立起来。其实,各种税种的流程是统一的,不外乎登记、申报、交税、核算、评估、查询等。但再往上的组织架构是按税种设立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就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复杂的纳税系统也会让纳税人无所适从。因此。“一站式”服务、“一窗式”服务正在成为税务行业的目标。

应变

随需应变的核心就是税务部门通过整合横跨其内部的各类业务,对纳税人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并逐渐实现为纳税人服务的转型。这就要求做到信息数据整合、业务流程整合、系统功能整合。

税务的信息数据整合,要求实现内部和部门之间不同业务数据的共享,推行数据总局和省局两级集中处理,并明确哪些数据集中到总局,哪些数据集中到省局。数据整合是第一步,基于数据整合之上的,便是数据挖掘与分析。依托信息系统中的海量信息,满足统计、查询、分析、预测、监督等需要,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税务的业务流程整合,要求进行彻底,全面,自上而下的清理、重组和整合。建立以流程为导向,以纳税服务为中心的业务流程。不能用固定的流程来设计整个体系,而要以变化的流程来驱动,不管业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信息化平台都能“随需应变”。

税务的功能整合,就是按登记、申报、发票等税收征管前台环节,分析梳理各税收业务软件,确定各系统的功能边界和调用关系。

做到这些整合,是随需应变的核心。整合的目标不是别的,是要为广大的纳税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不过,随需应变的税务系统需要长期的努力。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税务信息化的整合不妨“紧烧火慢揭锅”,得不断吹风,让“火”烧得更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