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产业分工及核心价值优化正成为席卷世界的一场革命,图书馆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转变职能,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是否拥有面向客户、反应灵敏、分享知识和成本管理及服务的系统。
图书馆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在什么情况下信息化?谁帮助图书馆信息化?图书馆如何信息化?图书馆在上述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1、图书馆信息化策略是孤立的。
实际上,图书馆信息化是图书馆战略发展的支持平台,图书馆的IT策略是在服务与经营双重战略的基础上制定的。
从经营的角度看,图书馆信息化是为了获得足够的服务效益和投资收益,或降低其他业务的运作成本,因此其策略的制定应该从图书馆的战略出发,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实力来设计、制定策略,同时它应该随着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调整。
从IT策略与评估的角度看,业务系统方案主要是确定图书馆的业务功能,确定不同部门之间的交叉需求。图书馆在采用IT技术构建信息化基础时,需要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减少部分不合理的业务流程,然后考虑各种数据与信息如何在业务系统上流动、传递与应用。
图书馆制定IT构建策略应遵循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原则,通过IT技术和手段对业务与技术进行优化,并随时针对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调整,重新规划和调整信息化实施的技术方案。IT构建与业务流程调整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误区2、信息化对图书馆而言是万能灵药。
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强调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知识流的协同(四流协同),图书馆经营风险(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渠道风险、产品风险等)的产生可以归结为四流不协同。图书馆信息化只能解决由于信息流不通畅或与其他流程不匹配所带来的问题。
以往制约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图书馆的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具体表现在涉及信息流的业务环节都比较落后,而其他“三流”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图书馆信息化可以弥补因信息流而产生的差距,协同信息流与另外“三流”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图书馆运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尽管对于藏书型图书馆和服务型图书馆而言,信息化的作用都集中在客户的保持能力、降低成本以及增加服务收入上,但具体的表现手段与侧重点也不相同。对藏书型图书馆来说,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通过LPR和各种应用软件(如数字化图书馆、CRM、呼叫中心等)控制采购和管理成本,通过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而服务型图书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客户维系和价值再造上,它的产品是无形的,客户需求不太明确,按照客户需求定制产品(服务)需要信息化的有力支持。
图书馆未来的方向就是在信息化基础上开展更多的高价值服务,这是图书馆走出财务困境的必由之路。
误区3、信息化在短时期内就能改变经营状况。
对经营状况好的图书馆可以保持或使图书馆寻找到新的发展点,而对经营状况不好的图书馆,只依赖信息化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市场状况的。很多图书馆在经营上出现问题,都希望通过信息化来改善市场表现。然而信息化只能帮助图书馆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救命稻草。
首先,信息化并不能解决图书馆经营层面的问题。在图书馆的风险中,只有一部分由信息不顺畅或延滞造成的风险可以通过信息化来规避,而大部分风险和问题还需要通过其他方法加以解决。
其次,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而且信息化效果需要运营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所以希望在短期内用信息化来解决经营问题是不现实的。
误区4、图书馆信息化立足于自主开发。
在图书馆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独立的专业公司会在每个环节上以公正、独立的立场为图书馆提供策略与建议,使信息化过程事半功倍。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LIMS)涉及到管理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信息安全、质量管理、数据库、数据仓库、人工智能、精良生产、知识管理、Web技术等多门学科。国内外众多IT公司提供了各种品牌的LIMS产品,但水平参差不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要求图书馆领导层独立作出正确的抉择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技术路线的偏差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整个实施计划的失败。实施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减少投入、保证质量和缩短工期,在实施前期取得咨询公司和专家的合作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采用成熟的产品,可以保证图书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自己开发系统,不但要解决软件技术问题,也要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这对一个从未涉足该领域的图书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LIMS并不是一套简单的IT系统,它需要对图书馆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制定出完备有效的实施方案来监管项目实施,这是图书馆自身或是软件图书馆都无法做好的。
图书馆自主开发产品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也存在一系列的应用问题,如系统的局限性、升级困难、程序人员变动带来的空缺、不能适应标准化管理要求等,更不能满足图书馆向高端发展的需要。相比之下,专业管理软件厂商则更加专注于产品的精雕细琢,可扩展性强,能够根据图书馆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和调整。
误区5、图书馆信息化可以一挥而就。
图书馆信息化需要分阶段、按步骤实施。如果追求一步到位的LIMS、KM,而忽略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就可能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一般说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经历三个阶段:管理标准化阶段、资源数据化阶段和综合信息化阶段。
管理标准化阶段的图书馆特征是: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效益额较小,IT应用水平较低,馆员IT知识不足,内部没有配备或较少配备IT设备,图书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等成本较高。在这个阶段,图书馆应该建设初步的IT基础设施,设立独立的IT部门,对馆员进行初步的IT培训,同时建设一定的数据存储,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
在资源数字化阶段,图书馆拥有了一定的IT架构,部门内部已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形成了财务、人事、销售等信息孤岛。其信息化目标应该是建立较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内部局域网,促进内部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综合信息化阶段,图书馆内部的IT应用水平限于办公自动化,能够进行简单的服务咨询与情报预测,在市场表现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需要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或在现有市场巩固竞争优势。从内部来看,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内部局域网系统也有了一定的建设。这时引入大型的信息化系统,才会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误区6、进行彻底变革。
图书馆通过LPR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其目的是要降低或消除信息成本,而不是为变革而变革。
对多数图书馆而言,实施LPR并不需要对全部流程进行重建,只需诊断出核心流程和瓶颈环节,适当投资。而对核心流程或瓶颈环节的判断标准是:该流程是否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瓶颈”?该流程重建后能否解决图书馆面临的危机?该流程重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该流程重建失败的后果有多严重?
对一般的图书馆来说,起步阶段LPR应该在较小范围内缓和地进行,可采用改进(Improvement)、优化(Optimization)、再造(Reengineering)三部曲式的渐进策略,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不断改进,一劳永逸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思科公司在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推广“网络就绪”计划的时候,提出了“小步快跑”的口号,他们认为,因为变化太快,所以必须快速、经常调整自己的计划。图书馆信息化也是如此,它需要整个服务链和情报链的配合,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实施,不要步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