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 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
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4


 
  编者按 方瑜曾经在“北大荒”务农多年,回城后长期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从事信息化工作。多年来,为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方瑜走遍了大江南北,不仅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而且起草了多个政府文件,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农业信息化。本文是方瑜对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期思考的结晶,观点和看法意味深长。

  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1年农业部发布的《“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笔者参加了这个文件的讨论,文件借用通信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概念并加以引申,强调的重点是要做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组织网络的延伸。回首多年从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关于“最后一公里”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①农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程相伴相随,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由于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长期存在,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最终解决绝不可能一步到位。

  ②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农业信息化渗透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目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已经交织到“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层面。

  ③建设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是突破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要使信息化成果“进村入户”,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仅仅靠技术手段是不行的。首先,中国农业规模化程度低、分散经营的特点,决定了一家一户通过互联网指导生产,不现实也不可能;其次目前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难以应用信息化工具;第三即使网络进了村,计算机入了户,由谁来提供服务,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是否是农民所需,也还是解决不了。需要形成一个综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组织服务队伍,开发信息资源,实施有效服务。

  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包含信息服务组织和综合信息平台两大部分。信息服务组织包括省部两级的农业综合服务信息中心、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站、农民信息员,以及所联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综合信息平台包括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农业门户网站、农业呼叫中心、农业信息内容资源等。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基层农业推广服务队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村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并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惠及广大农户。该体系是公共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载体,是面向农村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服务的“接口”和“网关”,也是联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纽带。

  ④在推进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解决的过程中,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两手抓两手硬”,形成“中央指导、省级推进、主抓靠县、服务到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

  ⑤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要在统一协调下,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和省综合农业信息中心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鼓励农村基层信息中心或服务站承接政府综合服务的代办业务。完善乡镇信息服务站,结合正在开展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以乡镇综合服务站(农业、畜牧、经管、林业、水利多站合一)为基础,明确其承担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职责、核定人员编制和确实保障履行公益性信息服务职能的财政经费供给。中央统一标准,由省定期对信息服务站进行登记认证和人员培训考核。调度人力资源,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专家由省政府聘任,实行任期制并给与政府津贴,由省组织人事部门会同职能部门进行遴选并实行定期考核和滚动式更替。

  ⑥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必然选择。鼓励各大电信运营商发挥主营业务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提供服务优惠;动员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信息服务;鼓励涉农企业在农村的连锁店登记认证为信息服务站,由所在县农业部门指导,实行挂牌服务;在农业门户网站免费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黄页,宣传其产品与服务,同时为他们提供会员间的短信群发服务公共服务(移动或固定);积极支持农业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开展信息服务,继续扩大全国供求“一站通”联网范围和用户注册量;加强村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定期培训村的农民信息员。

  ⑦建立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多种手段实现“最后一公里”服务。以“金农”工程为基础,以门户网站为核心,实现多种服务手段(网络、语音、短信、视频)的聚合;在门户网站和数据库的支持下,以省为单元,统一全国的特别服务号码,形成各省的农业呼叫中心,对专家咨询服务实行指挥调度和统一服务,有条件的省还可以以实名制建立互联网上农民用户群;按照公共财政和分级供给的原则,对中央和省级门户网站、省级农业呼叫中心给与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专业性强、服务对象明确、内容精细的分类网站,克服目前“个个做门户,结构大而全,内容少而空,天下网站一大抄”的局面。

  ⑧按需求有组织地开发农业信息资源,解决好“最后一公里”信息供给问题。在农业部统一指导下,建立分类标准,“热点”信息服务内容整理并存入数据库,通过在建的“金农”工程的省、部级数据中心进行索引、共享;以各省建立的统一号码的呼叫中心为支撑,分省建立信息需求调查分析系统,摸清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信息内容开发规划;建立农业服务信息内容开发财政专项,按照信息内容开发规划,分专业以政府采购形式向社会征集购买服务,所整理的信息内容作为国家公共服务财产,免费向基层信息服务站提供。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 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