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ATM机进村了
在村委会信息服务站里,老张见到了这台奇特的机器,它的外形酷似ATM取款机,只是“右耳”部位多出一个电话听筒。在信息员的指导下,他握起话筒,用手指点了点屏幕上“农科热线”的电话图标,无需拨号线路已经接通。屏幕上随即出现一位专家的头像,“你好,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第一次体验这样的通讯方式,老张颇有些紧张:“我种的青菜叶子总有黄点,不知道什么毛病?”专家和蔼地说:“你把青菜拿近一点,让我看看。”老张忙把青菜递到摄像头前,用手拉开了叶片。
专家仔细观察了一会,“从症状上来看,黄点目前只在叶子背面,过段时间可能会蔓延到叶子正面,照季节说主要是双酶病和菌核病。如果菜是种在大田里,就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如果是在大棚内,就要揭开膜顶,通风透气,降低大棚湿度。建议你使用多菌灵、菌合利等农药。”专家不但挖出病因,还开出了药方,老张惊喜得都忘了说谢字。
松江区农委信息中心负责人陈勇介绍,这台特殊的机器叫“为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属于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公关项目,由松江区农委和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农公司”)合作开发,近日刚在松江区启动。松江的井凌桥、八字桥、黄桥等3个村的村民成为第一批用户。叶榭镇张副镇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对村民进行培训,尽快让所有村民都掌握使用方法,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与普通的触摸屏查询机不同,这台机器是集成了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新玩意。屏幕上能显示当天值班专家的姓名、照片、擅长领域和联系方式,一旦村民咨询的问题不是值班专家的研究范围,他就会把问题记下来,同时通过摄像头把有问题的农产品拍下来,以供相关专家参考研究。
除了远程诊断,它还能为村民提供许多服务。农民通过触摸屏可随时点播那些挂在网上的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视频课件,既像看电视又不怕错过播放时间;可以查最新的天气趋势、病虫害预警、农产品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既像上网又无需使用键盘、鼠标;还可获取周边农资超市里产品图片、价格信息,进行预订。
比如用手指点击“市场行情”栏目,就会显示上海几大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最新可以查到头一天的行情,远点的可以查到江苏和南昌的批发市场情况。由于机器与上述批发市场全部联网,各个批发市场每天都会把各种农产品的实时交易价格传到系统上来,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了解周遍地区的农产品价格,从而提前挑选好批发市场来出售自己的产品了。
这台机器还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它能“通”向全国。其供求信息发布平台与农业部网站的“一站通”供求平台是联网的,村民通过它发布的供求信息全国都能看到,只要把信息告诉旁边的信息员,让信息员传上去就行,而村民自然也可以随时了解外地的供求信息。
老张说,以前他们种的蔬菜病了,一般都是打电话到镇里的农技站找技术员,遇到技术员有事情,问题不一定能及时解决,往往会造成损失。“现在好了,我们可以直接跟市里的专家两眼望两眼,事情变得简单多了,老灵个”。
涉农企业“铺路”赚商机
老张不知道的是,这次农用ATM机的启用,是政府着力解决农村信息不落地的一大举措。陈勇透露,目前,松江区每个行政村都已经接通了宽带网,农科ATM机的开发,铺平了农民接受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道路。年内上海还将建立40个“为农综合服务站”,农科ATM机也会在这40个站内推广,同时在松江区的40个村试点。市农委还把“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列入“十一五”规划,计划两年内把农用ATM机覆盖到全市1800个行政村。
这为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因为与其他省市不同的是,上海市农委为防止出现农业信息化后劲不足的情况,几年前就开始统筹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涉农企业的资源,用市场机制为信息化建设输血。在全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方式方法上,上海的“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可谓独领风骚。
因此,上海近年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强力推进密不可分,上农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农科ATM机是上农公司自主创新的成果。其终端以及背后的支撑平台,目前都已申请了多项专利。
上海市农委与上农公司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2年。这年8月,农委设立开通了农科热线,由于咨询的人太多,需要整合大量的技术和专家资源,农委便把热线委托给上农公司运营。与福建三明市155热线服务网络聘请专家义务为“三农”服务、每人每年只补助300元话费不同的是,上海农科热线聘请的专家采取了上班制,从早八点工作到晚八点,一年365天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由农业公司每人每月发放1200元薪资。
农委看到企业运营的社会效果不错,遂把“五网”——即上海农业网、科教兴农网、华东农业网、农委政务网、农民远程教育网连同“一线”(即农科热线)都委托给上农公司运营。
农科热线开通4年后,在全国形成了不错的口碑。但是,光靠电话交流,农民有时语焉不详,专家也很犯难;农民遇到农事和技术难题,也会求教于农技中心的技术员,但技术员又很难事无巨细随时给农民送来“及时雨”。于是上农公司研发出了农用ATM机,把“五网一线”全部集成到了机器里,巧妙地弥补了这些缺憾。同时,农用ATM机也为上农公司创造出了一个盈利模式。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农委在测试了机器的性能后,决定为机器的试点推广申请立项资金。机器由农委买单,每套设备付给上农公司四到五万元,然后免费送给试点村委会的信息服务站。上农公司则负责硬件的安装、维护、改型和软件的研发、升级,以及镇村级信息员队伍的培训。
农用ATM机在松江40个村试点运行后,好评如潮,很快被列为全市科技兴农项目,并在8月份召开的全国农业信息化论坛上,受到了外省市农业部门的广泛关注。大连已经决定,在年内推广100个试点,买下100套设备。上农公司随即决定在大连筹建办事处或分公司,派出技术骨干长驻大连。
上海能量助力全国三农
无论是农用ATM机把农民联接上信息高速通道,还是政企共创农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折射出的都是上海在全国范围内所拥有的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优势。故此,上海市农委主任袁以星一直倡导“地方队主动接轨国家队,上海农业要为全国服务”,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全国三农服务。
云南思茅、文山、红河、迪庆这四个上海市对口支援的地、州,总共200多个村庄,如今三分之一的村庄已经建成“农民远程教育网站”。村民们不用出村,就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站配套的电视机看到上海市农委通过卫星送来的农业科技节目。
农民远程教育网从周一到周五都为农民上科技课,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堂课。送到云南对口支援地区的课程都是有的放矢,例如当地的南德文肉牛开始生养小牛,远程教育网就送去“如何喂养南德文小牛”的课程;金山区给思茅普洱地区送去了奶牛,远程教育网马上跟进讲解“奶牛的选种和喂养”,由此掀起当地农民学习农技的热潮。
上海市农委主办的“科教兴农网”开辟有“海外之窗”栏目,主要介绍世界最新的农科信息。承办单位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发现这个栏目点击率很高,于是就组织了一批专业翻译力量,将“海外之窗”一分为二:开办了主要介绍海外农业市场动态信息的“环球农业”,以及针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的栏目“技术壁垒”。
为帮助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比如日本从今年6月起对农产品的进口限量标准从9300条猛增到5.1万条,即使是一把最普通的蔬菜,日方也要求列明其原产地、生产管理者、种子来源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哪些农药、肥料等情况,农业公司开发了“蔬菜田间生产管理系统”,帮助国内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敲开国际贸易大门。
而拨打免费的上海农科热线其初衷是服务上海郊区农民,可没多久,电话那头讲苏浙方言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农科热线中心的专家组涉及的知识面只针对上海特点;如今,中心除了每天安排 6个专家“坐堂”之外,还建立了一个专家咨询网,苏浙两省农科院的专家也被“一网打尽”。“比如苏浙农民打电话来问有关蚕桑和小麦的问题,上海已经没有这些产业,我们就会马上把问题转给苏浙农科院的同仁。”热线中心专家吴印青说。
与这个长三角农技专家网异曲同工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农产品市场“网络”也逐年做大,有效解决了江浙部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2000年的时候,上海市农委就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江浙地区在上海农展馆、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如今展销会已成规模,每年不下几十场,上海大型展馆的“档期”都得提前一年预订。今年春节前的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上,嘉兴市的一个年糕展位队伍排出几十米长,年糕三次卖断了档。上海市场的开放还直接改变了湖州农业的格局——从单纯卖东西发展到农业游,湖州的吊瓜子进入上海的每一家超市,同时湖州的农业游景点遍布上海游客。
长三角农产品的“流通网”,让上海的“菜篮子”有了根本变化。上海市农委经贸处萧志强记得,过去的“菜篮子”工程成天围着“鸡鸭鱼肉鸡毛菜”转,政府每年都得拨专款补贴市场供应。上海人要想吃上新鲜的绿叶菜,必须天不亮就赶到农贸市场。有了苏浙做后盾,上海“菜篮子”再不为某种农产品发愁,政府专款也调转了方向。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上海投资市郊绿叶菜生产的30亿元,将全部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栽培技术更新。
上海能量助力全国三农
无论是农用ATM机把农民联接上信息高速通道,还是政企共创农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折射出的都是上海在全国范围内所拥有的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优势。故此,上海市农委主任袁以星一直倡导“地方队主动接轨国家队,上海农业要为全国服务”,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全国三农服务。
云南思茅、文山、红河、迪庆这四个上海市对口支援的地、州,总共200多个村庄,如今三分之一的村庄已经建成“农民远程教育网站”。村民们不用出村,就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站配套的电视机看到上海市农委通过卫星送来的农业科技节目。
农民远程教育网从周一到周五都为农民上科技课,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堂课。送到云南对口支援地区的课程都是有的放矢,例如当地的南德文肉牛开始生养小牛,远程教育网就送去“如何喂养南德文小牛”的课程;金山区给思茅普洱地区送去了奶牛,远程教育网马上跟进讲解“奶牛的选种和喂养”,由此掀起当地农民学习农技的热潮。
上海市农委主办的“科教兴农网”开辟有“海外之窗”栏目,主要介绍世界最新的农科信息。承办单位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发现这个栏目点击率很高,于是就组织了一批专业翻译力量,将“海外之窗”一分为二:开办了主要介绍海外农业市场动态信息的“环球农业”,以及针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的栏目“技术壁垒”。
为帮助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比如日本从今年6月起对农产品的进口限量标准从9300条猛增到5.1万条,即使是一把最普通的蔬菜,日方也要求列明其原产地、生产管理者、种子来源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哪些农药、肥料等情况,农业公司开发了“蔬菜田间生产管理系统”,帮助国内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敲开国际贸易大门。
而拨打免费的上海农科热线其初衷是服务上海郊区农民,可没多久,电话那头讲苏浙方言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农科热线中心的专家组涉及的知识面只针对上海特点;如今,中心除了每天安排 6个专家“坐堂”之外,还建立了一个专家咨询网,苏浙两省农科院的专家也被“一网打尽”。“比如苏浙农民打电话来问有关蚕桑和小麦的问题,上海已经没有这些产业,我们就会马上把问题转给苏浙农科院的同仁。”热线中心专家吴印青说。
与这个长三角农技专家网异曲同工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农产品市场“网络”也逐年做大,有效解决了江浙部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2000年的时候,上海市农委就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江浙地区在上海农展馆、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如今展销会已成规模,每年不下几十场,上海大型展馆的“档期”都得提前一年预订。今年春节前的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上,嘉兴市的一个年糕展位队伍排出几十米长,年糕三次卖断了档。上海市场的开放还直接改变了湖州农业的格局——从单纯卖东西发展到农业游,湖州的吊瓜子进入上海的每一家超市,同时湖州的农业游景点遍布上海游客。
长三角农产品的“流通网”,让上海的“菜篮子”有了根本变化。上海市农委经贸处萧志强记得,过去的“菜篮子”工程成天围着“鸡鸭鱼肉鸡毛菜”转,政府每年都得拨专款补贴市场供应。上海人要想吃上新鲜的绿叶菜,必须天不亮就赶到农贸市场。有了苏浙做后盾,上海“菜篮子”再不为某种农产品发愁,政府专款也调转了方向。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上海投资市郊绿叶菜生产的30亿元,将全部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栽培技术更新。
上海能量助力全国三农
无论是农用ATM机把农民联接上信息高速通道,还是政企共创农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折射出的都是上海在全国范围内所拥有的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优势。故此,上海市农委主任袁以星一直倡导“地方队主动接轨国家队,上海农业要为全国服务”,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全国三农服务。
云南思茅、文山、红河、迪庆这四个上海市对口支援的地、州,总共200多个村庄,如今三分之一的村庄已经建成“农民远程教育网站”。村民们不用出村,就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站配套的电视机看到上海市农委通过卫星送来的农业科技节目。
农民远程教育网从周一到周五都为农民上科技课,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堂课。送到云南对口支援地区的课程都是有的放矢,例如当地的南德文肉牛开始生养小牛,远程教育网就送去“如何喂养南德文小牛”的课程;金山区给思茅普洱地区送去了奶牛,远程教育网马上跟进讲解“奶牛的选种和喂养”,由此掀起当地农民学习农技的热潮。
上海市农委主办的“科教兴农网”开辟有“海外之窗”栏目,主要介绍世界最新的农科信息。承办单位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发现这个栏目点击率很高,于是就组织了一批专业翻译力量,将“海外之窗”一分为二:开办了主要介绍海外农业市场动态信息的“环球农业”,以及针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的栏目“技术壁垒”。
为帮助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比如日本从今年6月起对农产品的进口限量标准从9300条猛增到5.1万条,即使是一把最普通的蔬菜,日方也要求列明其原产地、生产管理者、种子来源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哪些农药、肥料等情况,农业公司开发了“蔬菜田间生产管理系统”,帮助国内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敲开国际贸易大门。
而拨打免费的上海农科热线其初衷是服务上海郊区农民,可没多久,电话那头讲苏浙方言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农科热线中心的专家组涉及的知识面只针对上海特点;如今,中心除了每天安排 6个专家“坐堂”之外,还建立了一个专家咨询网,苏浙两省农科院的专家也被“一网打尽”。“比如苏浙农民打电话来问有关蚕桑和小麦的问题,上海已经没有这些产业,我们就会马上把问题转给苏浙农科院的同仁。”热线中心专家吴印青说。
与这个长三角农技专家网异曲同工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农产品市场“网络”也逐年做大,有效解决了江浙部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2000年的时候,上海市农委就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江浙地区在上海农展馆、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如今展销会已成规模,每年不下几十场,上海大型展馆的“档期”都得提前一年预订。今年春节前的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上,嘉兴市的一个年糕展位队伍排出几十米长,年糕三次卖断了档。上海市场的开放还直接改变了湖州农业的格局——从单纯卖东西发展到农业游,湖州的吊瓜子进入上海的每一家超市,同时湖州的农业游景点遍布上海游客。
长三角农产品的“流通网”,让上海的“菜篮子”有了根本变化。上海市农委经贸处萧志强记得,过去的“菜篮子”工程成天围着“鸡鸭鱼肉鸡毛菜”转,政府每年都得拨专款补贴市场供应。上海人要想吃上新鲜的绿叶菜,必须天不亮就赶到农贸市场。有了苏浙做后盾,上海“菜篮子”再不为某种农产品发愁,政府专款也调转了方向。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上海投资市郊绿叶菜生产的30亿元,将全部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栽培技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