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年来,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安徽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2.3%,2005年产值达到2600亿元。其中民营科技企业60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多人,拥有省级技术中心134家,占全省省级技术中心总数的83.2%。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的暴利行业将越来越少,企业必须凭借自身实力、品牌和创新来谋求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些许隐忧。
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五个要素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机动灵活、善于应变,因此往往比较敢于创新,进取性强,再加上政策方面的支持,发展会很快。但是,中小企业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共性问题:规模小、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盈利能力有限、技术水平偏低、装备落后、信息获取能力弱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不失为一个好的手段。因为信息化对基础平台要求并不很高,而其环境适应性强、易于渗透。一旦将信息化手段与企业业务流程相结合,很快就能起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的作用。
但在实际的应用推广方面,安徽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仍然以简单的网上查询、发布信息为主,真正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依然偏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现代企业信息主管制度尚未建立,设立CIO职位的公司为数不多……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的效益认识还不到位,多数满足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初级应用,没有深入挖掘信息化的潜力,是造成信息化不能在中小企业深入的关键原因。
②不少企业虽然有开展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但由于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投入有限,从而遏制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开展。
③有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项目,但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差距,导致企业对信息化丧失信心,从而失去了信息化实施的原动力。
④从供应商角度讲,目前很多信息产品实施过于复杂,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简便、适用、易维护的要求,也是信息化无法深入于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
⑤社会化服务网络不健全,电子交易、信用体系、物流配送、网络安全等外部环境的不健全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政企合力推进信息化的四项措施
为了更加深入的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安徽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开展了“全民创业”活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数字安徽”建设的深入推进更使全省上下对信息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良好氛围。同时,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了信息产品的购置与使用门坎,众多价格低廉、使用简易、功能强大的软、硬件产品已陆续上市,这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支持。
近年来,安徽省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信息化进程的活动和服务,包括“数字安徽”、“倍增计划”、“三百工程”、“服务联盟”、专家咨询、信息化论坛等,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如在“三百工程”中,选定适合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的产品数据管理(PDM)、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软件,重点支持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软件企业赠送、组织培训等方式引导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涡阳县新宇造纸厂是三百工程第一期受赠企业,他们在使用财务软件后,成功解决了账目不规范、库存混乱、帐物不符等问题,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并主动要求上物流管理软件。
从政府角度来说,支持信息化的政策调整应以企业为中心,着重为其提供制度环境,并帮助企业降低信息化成本。目前,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①建立企业信息化专家库:充分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发挥专家决策咨询和服务指导的作用,跟踪最新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组织研究各种关键技术问题,为企业信息化项目评审、监理和鉴定验收等提供技术支持。
②建立企业信息化项目库和IT厂商目录:发挥成功项目的示范作用,借助优秀IT厂商的资源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
③建立企业信息化产品库:构建中小企业网上信息技术协作系统、建立可共享的公共零部件/元器件数字化数据库、提供基于ASP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软件系统及工具集。
④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快行业技术和行业信息等资源的开发、整合及利用;由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牵头组织社会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信息资源有偿使用,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商品化。
随着信息化制度环境、公共资源的逐步完善和成本的持续降低,我相信中小企业信息化必将摆脱困境,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