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无线城市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3

 
  
 
  伴随着技术、成本、应用等桎梏陆续解除,无线城市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快脚步。

  上海交警队的王警官在执勤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违章的司机对处罚有异议,往往争执不下,虽然最终结果往往是违章者乖乖交了罚款,但浪费的时间却大大影响了正常工作,这让王警官无可奈何。不过最近的一条消息让他感到振奋,队里准备给每位交警派发一部PDA设备,利用无线网络,可以将现场产生的违章、犯罪的图像或视频等记录,实时传送到指定部门。面对证据,违章者就无从抵赖了。

  这种场景很快就会在上海市嘉定区成为现实。上海市的嘉定区目前正在实施一项规模宏大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国内地第一个“无线城市”项目。按照嘉定区“无线城市”的建设规划,无线网络将分期建设,支撑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应急联动、公共服务、商务旅游、生活学习等信息化应用。“无线城市的建设,除了为企业商户和市民提供无线网络接入,也可以为公安、消防、急救和公共事业等政府服务部门提供统一协调和高效协同处置的网络平台。”上海市嘉定区的一位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

  广东省也在加快无线城市建设的步伐。“广东WiMAX的建设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在各个主要地市都有应用,主要用于‘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宽带接入。”日前,广东网通人士透露,广东网通目前已在全省所有地市同步建设WiMAX网络,这将是迄今为止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WiMAX项目。与上海不同的是,该项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商业用户,尤其是商务热点地区的企业。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国加州硅谷也在实施一项庞大的无线计划。9月初,思科连同IBM、SeaKay等公司赢得了全美最大的无线网状网络项目,分布于硅谷地区4个郡中的超过40个中小城市,将通过这一项目联合在一起,240万人口将由此享受到免费的Wi-Fi服务。

  这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无线网络早已进入家庭和企业,如今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户外无线技术正在带动新的一轮技术应用热潮,那就是无线城市。  

  城市诱惑

  从伦敦到台北,从美国到新加坡,一个接一个的无线城市正在像星星之火一样在地球上闪耀。到底无线城市能够给政府和居民带来怎样的好处呢?

  首先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目前笔记本电脑的无线上网只是无线网络应用的初级阶段,它往往受到带宽、信号和网速的各种限制,而在无线城市中,无论是在街道上还是公园里,用户都可以像有线网络一样自由地上网冲浪。

  除此之外,现在无线网络的总体成本也令人怦然心动。在美国,使用有线的光纤技术连接到每一个家庭的平均费用为2000到3000美元,要部署完整个城市需要差不多15年,而利用Wi-Fi无线技术的平均费用仅为18美元左右,部署全城的时间可以缩减至1到2年之内。

  对政府来说,遍布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可以为市政府、公共安全部门、交通等城市职能部门提供随时随地的宽带网络接入。这种网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部门可以提高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为城市在重大事件或者紧急状况下提供快速、及时的救助服务。

  “对于很多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来说,建设无线城市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了缩短市民间的‘数字化鸿沟’或者‘提升城市安全’。很多市长的观点同时也包括: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环境,刺激商业发展,提升城市的信息化竞争力。”在不久前落幕的2006年中国无线技术大会上,阿德利亚科技的CEO吴方这样说。

  正是由于以上的因素,无线城市被视为一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备受推崇。包括北美的费城、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休斯敦和亚太地区的新加坡等城市,都在计划铺设无线城市网络。根据ABI Research今年年初发表的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城市无线区域网络的覆盖面积为3885平方公里,到2010年将超过32.5万平方公里,这一覆盖面积大约和波兰的国土面积相当。

  与此同时,无线城市在技术方面的障碍也在逐步清除。由于Wi-Fi技术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而覆盖更广的WiMAX技术尚未成熟,并且其发射模块比较高昂,所以一种名为无线网状网络(Mesh)的技术开始受到青睐。它通过网格状连接,将这些无线接入点紧密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回传到有线网络上。它的部署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平滑过渡到将来的WiMAX网络。“Mesh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覆盖,WiMAX可解决长距离无线传输,Mesh技术是WiMAX的有效补充。”美国Strix公司的国内总代北京矽谷星矢公司技术总监付春雷告诉《互联网周刊》。

  思科在硅谷部署的无线网络即是采用的Mesh技术,而另一位无线界大亨Strix则在南欧的马其顿部署了覆盖全国的Mesh网络。Yankee Group的副总裁Zeus Kerravala说:“Mesh技术在城市范围提供无缝的连通性,能更加方便容易地将更多的人员和设备实时地连接在一起。”  

  破解难题

  既然前景如此美妙,为什么许多城市还要犹豫呢?因为无线城市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上,费用较为庞大,受到投资的制约,很多城市决策者因此望而却步。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运营商、企业,谁应该成为投资方?“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无线城市的想法,但是资金是个首当其冲的问题。”付春雷说。

  马其顿能率先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无线网络,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不过,这个饱受战火困扰的小国并不富裕,其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美国提供的援助,因此其投资模式并不具有普遍性。

  中国台湾省的台北市正在摸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台北市计划采用BOT(兴建、营运、移转)的模式,先期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企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并许诺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该项目的经营权,到期后再由当地政府收回管理经营。经过招标,台湾省的一家IT公司拿下了“无线台北”9年的专营权,依据协议,政府初期只需要投入不到900万元新台币的规划咨询费用,其他约30多亿新台币的网络铺设费用主要由这家IT企业负责。

  这是一个良好的尝试,接下来的问题是,无线城市能取得应有的经济回报吗?韩国电信和SK电讯于6月底开通WiMAX/WiBro服务,但是限于网络覆盖以及3G、3.5G移动通信网络的竞争等原因,在开通的头两个月里,商业运营市场反响并不热烈。韩国电信截至8月底只发展了479位用户,SK电讯则仅有15位用户。

  这种曲高和寡的状况给其他地方的无线城市项目提供了教训:要取得回报,必须找到合理的应用模式,让投资者有利可图。在硅谷的无线城市计划中,用户可以享受免费的、广告商赞助的无线上网服务,速度最高可达1Mbps,用户也可以选择每月支付19.95美元,速度更快且没有广告的上网服务。这显然将有利于激发用户的应用热情。

  但仅仅依靠广告服务还远远不够,无线城市这棵新树要想枝繁叶茂,还必须找到更多的应用渠道。“我们的目标是将麦迪逊市建成教科书式的无线网络标准模式,我们发现基于无线城市的应用类型多种多样,从视频监控,到人们实时访问工作数据,以及内置了Wi-Fi功能的停车咪表的上网等等,”美国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市长Dave Cieslewicz说,“想想看,你再也不需要为了交停车费东奔西跑了。”假如这位市长先生能证明他所言非虚,其他举棋不定的市长们或许也将很快加入到这股风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