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忧思录(下篇):网络办公软件破壳新生?
来源:计算机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5

 
  软件忧思录(下篇)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不断显现,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认识到,如何发挥团队的作用,建立知识型企业变得更加重要,人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彼此之间能够实时进行交流沟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未来网络办公软件(本文探讨的办公软件,主要是以微软的Office办公套件为代表的狭义的办公软件)将会朝可通过即时通信软件、网络会议软件、虚拟网络工作平台、电子邮件等众多方式和办公软件进行无缝衔接,用户可随时随地同他的合作伙伴协同工作的方面发展。而正是受这一趋势的驱使,微软的传统地位正越来越受到来自Google和国产网络办公软件的挑战,与此同时,标准、融合、收费模式等一大堆问题仍然是一个难解的结。

  Google再次挑战微软

  如果没有Google的斜刺里杀出,恐怕作为办公软件巨头的微软还能高枕无忧一些时日。1983年微软为MS-DOS系统开发了第一个Word版本,1989年微软第一款拥有图形化界面的办公软件Word 1.0发布,此后,Word 97、Office 2003等标志性产品相继问世,微软的Office软件在全球办公软件市场的垄断地位日益牢固。如今,Office占有全球办公软件95%的市场份额,是该公司仅次于Windows系统的第二大财源。

  微软早已感受到了Google的威胁,并于去年年底提出了“Live”战略图谋互联网,Office Live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当时微软指出,Office Live将有Office Live Basics(基础版)、Office Live Collaboration(协作版)、Office Live Essentials(精华版)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的服务针对的都是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小型商务用户,因为它们一般没有专职的IT人员。

  最近,Google除了在搜索、即时通信、邮箱等互联网服务领域同微软竞争外,二者之间的战火也蔓延到了办公软件领域。收购字处理网站Writely,开发出在线电子表格工具Spreadsheet,完善网页制作工具Page Creator,还有Google早已有之的邮件服务Gmail、日历服务Google Calender等办公应用,Google的这一系列布局,让人对在线办公软件的前景充满了憧憬。

  一边是Office Live正在试用中,一方面是Google紧锣密鼓的布局。Google表示,Google将在下半年推出一种付费版本的办公室用软件,这种版本的软件将没有广告,但是软件的售价尚未确定。Google认为,企业对办公软件套系的需求越来越高,这样做可以满足企业客户对整体软件服务的需求。

  9月份,按捺不住的微软表示将推出“Work”套装字处理、电子表格程序的在线版,以对抗Google。Works是Office商用软件系统的低端版本,是通常预装在消费级PC的家庭办公及管理套件。微软将以它为基础进行改造,推出在线服务版本Office Live。

  国外一位分析师表示,微软软件的复杂性让很多大厂商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他说,要么你就得等待Vista问世后做复杂的升级工作,要么就干脆换成Google简单的应用软件。搜索引擎观察的编辑沙利文表示,对于一些不愿意购买软件,或者不愿意为更多功能掏腰包的用户来说,Google的这些产品非常有吸引力。

  目前,Office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件授权为微软的主要收入来源。预计Office Live将完全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仅由广告支持。微软公司去年440亿美元的收入中约有25%来自Office的销售,微软必须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让免费或是基于广告的Works不会有损Office的销售状况。

  Google推出在线办公软件,不仅对微软形成了挑战,更大的意义还是增强了其他厂商对在线办公软件市场的信心。

  国内厂商闻风而动

  与国外大公司的探索类似,国内办公软件厂商也纷纷意识到“互联网”这个大趋势,并蓄势以待。金山公司副总裁葛柯表示,“办公软件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大众化和互联网化。随着人们的工作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用户越来越期望办公软件与互联网有更紧密的结合。”

  WPS在2006年的整体规划,就是“国际化、互联网化、用户体验”,葛柯表示。金山公司WPS事业部市场总监姚辉表示,“从产品层面上,金山要考虑互联网应用,从营销手段上,主要是在线试用、网络下载等。”据了解,金山WPS Office 2005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设计了丰富的在线模版、在线素材和在线升级等功能,并且开发了一项针对互联网版权的在线授权管理技术(KRM)。

  金山的办公软件还停留在网上下载、在线升级等较初级的互联网应用上,相比而言,红旗中文2000的探索可能更进一步。公司总经理胡才勇表示,从去年开始,中文2000就看到了在线办公软件的发展方向,并开始向此靠拢。在探索过程中,胡才勇感觉到,没有任何互联网经验的公司会觉得无从着手。

  5月8日,国内IT运营服务提供商中企动力收购了北京红旗中文2000公司65%的股份,新股东的注入为中文2000的一些想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中企动力一直做互联网服务,这为我们推出在线办公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胡才勇如此说。

  事实上,新股东注入后,中文2000的员工队伍又增加了140人,几乎是原有员工的总数,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才都是为中文2000向互联网进军而储备。胡才勇信心十足地表示,公司内部已经完成了在线办公软件的内部演示版,明年肯定会有相应的东西出来,也许只需要半年。

  国内外厂商为何都盯上了在线办公软件这个市场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往,人们习惯了购买一台配置差不多的电脑,然后为硬件安装一个高版本的操作系统和一组办公套件;如今,很多软件和办公资源都能通过网络来获得与管理,信息流成为主要的存储和处理对象。

  这给软件厂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谁家的办公软件率先得到互联网用户的认可和接受,谁就抢占了市场的先机。

  对企业来说,软件的互联网服务又能让软件企业充分享受“复用”带来的规模效益。互联网企业可以把服务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不需要中间环节。对一个运营能力足够高的企业来说,一旦企业提供了某项服务,用户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研发成本的明显增加。就好比下载彩铃,1万个用户和100万个用户的总体成本差别不大,企业通常只需要增加相应的硬件投入。

  以往办公软件厂商卖产品的成本很高,企业需要增加各种广告、渠道推广费用,换来的只是零散的用户。互联网业务主要体现在运营与服务上,它主要解决的是软件应用的服务、沟通、渠道等问题,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得到软件产品并享受各种服务,有可能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

  对软件互联网化来说,另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就是中国网络接入的快速普及和成熟。如果不能便捷地接入互联网,在线办公就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截止到今年6月份,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用户达到7700万人,联网计算机达到5450万台。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已经步入了宽带接入时代。

  此外,一部分互联网用户并没有办法接入互联网,这也给在线办公软件留下了市场空间。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联网计算机数为5450万台,这意味着并不是1.23亿网民都能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一位在线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者表示,自己上网不是很方便,一般都是随便找个网吧。在线办公软件的出现,让他可以随便找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在网上打开文件,修改、处理和发送,这甚至代替了U盘的一部分功能。

  融合是出路

  国内办公软件厂商显然并不想错过一个有可能改变他们处境的机会。葛柯认为,“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可能会加速企业的创新”,他所说的新时代,正是互联网时代。

  在盈利模式上,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通过广告获取收入,另一个则是向用户收取服务费,Google和微软暂时都选择了前一个模式。那么,用户是否愿意为在线的办公软件付费呢?“服务收费的首要原则,就是用户主动付费,让他觉得值得付费。”中文2000的胡才勇表示。

  通过研究,中文2000发现,虽然Office的功能很强大,用户经常使用的功能却有限。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可能只使用了文字录入和一些简单的排版功能。为此,他们希望为用户提供一些最需要的服务,比如实用的模板,并鼓励用户上传自己制作的模板,形成一个学习交流的中心。

  尽管前景似乎很美好,但是在线办公软件的道路却仍然迷茫。Gartner 的分析师迈克尔表示,企业不太可能卸载Office而选用托管的在线应用软件。他指出,未来数年内,正确的功能组合会使基于Web 的办公软件更有吸引力。基于Web 的应用软件的价值在于与现有软件的兼容性,在功能上相似,而且易于管理。他指出,问题是,我们何时会看到它被接受?

  这个问题似乎也困扰着很多厂商。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忠源认为,可能使用在线办公软件的群体有这样几类:一是不愿意花费太多去购买软件的,二是网络条件比较便利的人,三是企业内部的在线办公,对于大家共享、集体完成一个作品很有帮助。

  郑忠源表示,他们公司内部有产品、研发、测试等不同部门,每个部门做一部分代码,产品开发中需要各部门频繁交流,并把代码传来传去,不仅需要核对数据,磨合起来也很麻烦。“我们在公司内部使用了viki,对文件进行补充修订,但是编辑器的功能弱一些,在线办公软件恰巧能增强编辑功能。”他表示。

  计世资讯分析师徐斌说,他接触过一些外企的工作人员,很多就是通过网络办公的。一方面便于大家协同完成一项任务,另一方面也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功能,简单的在线办公软件就可以应付。

  在记者的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桌面端的办公软件并不会被在线版本替代,更可能是一种共存。“永远会有不同的需求存在,因为不可能保证时时刻刻上网,最起码短期内,桌面端的办公软件仍然会存在。”胡才勇说。

  无论是一些技术的发烧友尝试使用在线办公软件,还是国内外办公软件厂商磨刀霍霍准备进军互联网,厂商的热情都不能代替市场的成熟。金山公司的姚辉分析说,大部分商业用户希望采用成熟、稳定的服务,在线办公软件显然还不是主流,但作为一种新技术和应用的尝试,还是很有意义的。

  标准成障碍

  “互联网已经很成熟了,软件也很成熟了,真正的技术障碍可能还是标准。”胡才勇表示。在他看来,产品形态、用户获取、商业模式都不存在障碍。“开放的文档格式在互联网里显得更重要,文档不能互通就没有任何价值,标准的问题很紧迫。”他表示。

  标准是国产办公软件的一个噩梦。国内的办公软件厂商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技术壁垒,那就是微软。以微软为首的办公软件厂商采用的都是封闭的文档格式,即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关于文档格式的完整而准确的描述信息。

  这使得设计者设计产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功能如何创新,而是如何与微软的产品兼容。自己的产品与Office产品的相似度也一度成为国产办公软件之间竞相比拼的一个要素。

  此前,封闭格式的办公软件使其他办公软件对其兼容十分困难,逐渐成为阻碍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瓶颈。由于格式信息不完整,封闭的文档格式给用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文档无法稳妥地长期保存、扩展性差、严重的安全性和隐私权被侵犯等。

  “如今使用最广的办公软件是微软的,而它的文档格式却是不开放的。我们国家进行了很多纸质文档数字化的工作,如果100年后这些文件无法打开了,这个损失难以计量啊。”某国产办公软件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如今,文档格式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2006年5月,ODF(Open Document Format)正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审核通过成为国际标准文档格式。ODF是基于XML的纯文本格式,开放性和可继承性是它的最大优势,基于ODF格式的文档在许多年以后仍然可以被最新版的任意一款办公软件打开使用。

  ODF标准受到了很多国家政府和IT厂商的青睐,包括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德国慕尼黑市政府、新加坡国防部、法国财政部等政府机构都宣布支持这一标准, SUN、IBM、甲骨文、红帽以及国内的红旗中文2000都是支持这一标准的厂商。中文办公软件的国家标准UOF (Unified Office document Format,简称“标文通”)也正在处于审批阶段。

  起初,微软并不支持ODF格式,并单独推出一个以开放XML为核心的文档体系,希望与ODF对抗。ODF成为国际标准后,迫于各方压力,微软宣布开始支持Open Document,但是也仅仅是一个转换工具,而不是在Office中公开文档格式。由于微软Office在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虽然支持ODF标准的产品正在逐步上市,办公软件自由的互联互通还远未实现。

  当办公软件进入在线时代后,标准的问题就更加紧迫了。在线办公本意是使人摆脱机器和U盘的束缚,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只有不同软件之间的文档可以方便地互操作了,随时随地才成为可能。

  除了标准这只拦路虎外,中国的很多现实条件也都可能成为阻碍。胡才勇曾指出,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是最容易被盗版的,因为用户选择盗版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软件和其他软件相对比较独立,并且不涉及核心业务的工作。

  反观中国的软件环境,盗版软件却非常猖獗。金山之所以选择日本作为WPS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站,就是因为日本拥有较好的正版软件环境,据悉日本的软件正版率高达95%。当中国用户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就能在本地计算机上安装Office办公套件时,我们不禁怀疑,还有多少人会去使用在线办公软件?

  此外,很多人十分关心在线文档的安全性问题。郑忠源说,作为个人用户,他不太可能尝试在线办公。“我处理的很多文档都涉及到公司的商业机密,我必须要考虑把这些东西放在网上是否安全?而且,一旦网络出现问题,或者我在飞机上想处理一些文档时,我又怎么能实现在线办公呢?”

  以Google推出的在线办公软件为例,Google的网页制作工具为每位用户配备了100MB的网页存储空间,用户只需通过IE就能完成页面的制作、图片上传、发布等所有工序;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线编辑并发布文档,用户编辑的文档可以在Writely的服务器上每10秒自动保存一次。

  如果所处理的文档、图表和网页都存储在网上,那么,这些文件是否会丢失、被偷窥、被盗走?一旦发生问题,责任又将如何明确?

  在本报不久前举办的国产办公软件小型研讨会上,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雷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购买国产办公软件的主力——政府机关是否会接受在线服务的形式。“我觉得按月付费,或者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在目前的政府部门里不太容易实现。因为购买软件产品的费用能计入固定资产里,而类似电话月租费的费用却不算固定资产,在购买习惯和接受程度上,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