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行业混,三个月不学习,就会落伍。”这是张志以前很喜欢说的话。说这话的时候,张志常常是在酒桌上喝得有几分醉意。
听这话的当然是对电脑知之甚少,但又充满好奇的人。
张志是名牌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才生,曾在一家著名网络公司做过几年的系统集成,对那些没怎么摸过鼠标的人来说,他似乎很有资格说这话。
可算起来,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张志现在有些落魄。
从工程师到CIO
话还得从头说起。1999年,张志在网络公司上班时,虽然收入不低,但是工作却不轻松,还得经常出差。张志不喜欢出差,最后他选择了辞职。
在那样一个计算机人才根本不用发愁找工作的年代,张志辞职的方式很潇洒。结工资那天,他还特意在天然居酒楼请总经理和部门同事大吃了一顿。
临走时,总经理说的“在外面如果干得不顺心,欢迎随时回来!”的话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没过多久,张志便走进了省城的自来水公司。张志名片上的头衔也从系统集成工程师换成了CIO。
视野变窄
上世纪90年代,虽然已有不少自来水公司采用了DCS(集散型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系统,但是张志所在的自来水公司,计算机的应用并不深入。张志所管的事情除了简单的监测系统和功能低下的数据库之外,也就是维护电脑和网络。
张志来到自来水公司之后,过了一段非常惬意的日子。
虽然张志的待遇不错,但他的工作几乎没有受到过挑战,而事实上他的确是他们公司计算机水平最高的人,公司常有一些人请张志帮忙攒机或维护电脑。
张志很热心,每次都是有求必应,所以他人缘很好,经常被同事拉出去喝得醉意朦胧。
本来,张志有看书的习惯,但朋友多了,看书的时间也就少了,这也逐渐改变了他看书的习惯。
他当时并没有将这些习惯的改变放在心上,因为他觉得工作还稳定,还不至于会有什么事情自己干不了。事实上,张志自进入自来水公司那天起,他便处于了一个技术闭塞的环境中,他的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慢慢萎缩。
进退两难
让张志感到工作受到挑战是在2005年前任老总退休之后。
新老总年轻有为,他引进了一大批先进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彻底地改变了前任老总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偏少的做法。
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公司便实施了包括生产运行系统、供水服务系统、管网遥测系统、生产制水系统、水质检测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的网络建设。
在这些项目开展之初,张志仍然是公司的CIO,可是后来老总觉得张志的表现差强人意,有一些新的技术不太懂,而在新招进来的技术骨干中,有比张志能力更强的人。
没过多久,张志名片上的头衔便由CIO变成了CIO助理。这让张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萌生了离职的念头。可是到外面一了解,张志发现自己应验了自己以前常说的话,“三个月不学习就落伍了”。
去也不是,留也不是,张志有点悔恨自己当年的选择:“是CIO这个职位害了我!”
明确主攻方向,以自我发展适应转型
蔡镇荣 福建省宁德市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经理
CIO在处理日常琐事之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萎缩现象,而且应该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
其实张志的失落感也正是众多CIO们的失落感。曾经几时,当他们没成为CIO之前,应该都是某个领域的技术高手,在单位都是技术权威。
甚至可以说,越是技术高手,这种转变的失落感就越强。抛弃单纯的技术追求,转向技术全面、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正是由技术高手向CIO过渡的必然过程,没有这一蜕变,技术高手永远是技术高手,成不了CIO。
不往前奔跑——革职
CIO虽然不是技术高手,但决不是无所作为的,张志由CIO变为助理,有其自身的原因。
第一,张志没有做出一个CIO应有的贡献。在他任职的五年多时间里,IT技术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Windows系统的普及,引起了应用系统的许多变化,各领域由于采用IT技术而带来的效益屡见不鲜。而张志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没有看到公司因为他的到来而有所进步,那么作为CIO,可以说张志是失职的。
第二,虽然自来水公司是个垄断企业,但是利用IT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不仅如此,利用IT而且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形象。但是自来水公司五年来都没有采用IT新技术,长期停留在老系统上,与张志不思进取的不作为思想是有很大关系的。
第三,作为CIO,张志应该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建议,虽然他未必是某个领域的技术权威,但是他应该对IT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非常了解。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应该经常广泛学习,而且要看行业动态,了解技术应用。
张志几年都不学习,停留在帮人攒机和维护上怎么可能进步?没有学习,必然不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也正是最致命的一点,领导没有发现张志在整个IT队伍里有什么作用,甚至可能觉得有他没他一个样,张志变为助理是迟早的事情了。
在新老总到来的时候,公司上马新项目,张志可以发挥他的优点,比如人际关系、熟悉行业应用等,承担起CIO的作用,而新来的技术骨干可以走技术专业的道路,两人相辅相成,各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出贡献。
应对技术萎缩——转型
CIO没有太多的时间钻研技术,那么该如何应对技术萎缩呢?CIO应该放宽眼界,跳出自身,真正适应这种转型。
首先,CIO做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领头人,他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所需的IT信息,帮助企业制订有助于提高效率、改进流程、增加效益的发展战略,这是CIO最重要的任务。
比如,他可以建议上马一套应用系统,该系统有什么优缺点、实施费用、计划、人员、购置或自行开发等,在项目的整体把握上,他应该是一个绝对的权威。
其次,CIO应该紧跟技术发展在本行业的应用,他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知识储备,在需要的时候懂得该从哪里着手。这样如果在急需的时候,他可以进行恶补,不至于让领导觉得他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曾经的系统面临着移植、升级、更新换代,甚至重新开发,这其中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都是CIO必须要考虑的。
再次,CIO还应该经常向企业主管汇报工作,他不一定要向领导灌输非常专业的知识,但一定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用良好的表达能力、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所从事的工作向领导汇报,取得领导的支持理解。
笔者觉得,在现有的体制下,这是CIO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很多CIO并不具备人、财、物的支配权,他一定要取得领导的支持,在与各部门之间的基础协调上,由领导拍板决策,这样才能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最后,CIO应该加强和其它部门的交流沟通,信息系统并不是单位的一个特殊部门,可以关起门孤芳自赏,片面追求技术完美。现在许多部门都不太懂计算机,他们只是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提出业务上的需求。
CIO一定要从IT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内、外部当好翻译,充当技术与业务的中间人和桥梁,取得双方的共同理解支持,达到技术和业务的共同进步。
明确主攻方向——当好CIO
当好CIO虽然有可能会导致技术退步,但在其它方面也可取得很多成果。
比如,CIO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具备了良好的表达能力;CIO经常要和各部门协调合作,具备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技能;CIO经常要做出各种决策、分析,具备了良好的判断力;CIO经常参加各种讲座、培训,具备了良好的技术能力。
可以说,成为一个合格的CIO可以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个人修养,促进个人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其实,CIO在处理日常琐事之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萎缩现象,而且应该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他不再是一个VC的爱好者,也不再是UNIX专家,也没时间去开发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但他不能就此觉得不再有学习的动力。
CIO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认清各种系统、网络、语言的优缺点,认清各种应用模式的利弊,在需要的时候才不会无所适从,但一定是个技术通才,至少在他的那个专业领域,他一定要比别人知道得更全面。
做一名永不落伍的CIO
裴丽华 常州依维柯客车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张志已经没有退路,不是CIO这个职位害了他,而是他还不具备做一名优秀CIO的能力。
很多年以前,在还没进入IT这个行业前,一直都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似乎觉得一切都很神奇,很想走进这个行业去看个明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那时,懂计算机的人实在是不多,稍有些这方面知识的人,就会显得与众不同,就会令人刮目相看。
多少年后的今天,已经在CIO这个岗位上六个年头,在公司人的眼里,自己似乎是IT方面的专家,可是只有自己知道,越来越觉得有太多的挑战和压力,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
案例中张志面临的问题,笔者相信是每个CIO都将面对。
IT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对CIO的要求
没有人不在感慨,近几年来,中国的IT技术发展得太快了,它的发展速度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些人的预见能力。
前几年,我们还总在抱怨,公司领导不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那时候很多企业都还没有专门的信息部门,更没有专职的CIO。那时,IT技术在公司的应用是简单的、浅层的。
转眼到了21世纪,被称为了信息时代。它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IT技术就成为一种手段,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其重要性就越来越彰显出来。所以,时至今日,已经没有谁在讨论企业到底需不需要信息化的问题了。
CIO,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企业管理岗位,它的岗位定位、工作范围的变化速度之快,自然是惊人的。对这个岗位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
由此,也决定了,作为一名CIO,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压力比任何其它行业、其它职位都要大得多。他需要不停地关注推陈出新的新技术,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看看,在各类IT的报纸、刊物、网站上,随处可见MRP、ERP、SCM、CRM、OA、BPR、BI、RFID等,如果你无法充分理解这些概念,怎么去衡量这些产品的价值。
当然,你无需对每项技术都很精通,但你至少要知道这项技术有什么特点,能为你的企业做些什么。然后,你才能结合企业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IT技术。
案例中的张志,居然能够一闲就闲了四、五年,并且这四、五年刚好是中国信息技术更新最快的一段时间。这四、五年的时间,足够把一个IT高手耗成一名IT盲。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几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压力,没有挑战,自然就没有了成长,甚至是倒退了。
学习能力是CIO必备的技能
其实,CIO只是众多岗位中的一种,本质上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如果硬要说有,就是这个职业比较新,还没有完全成型。随之而来,就要求CIO必须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有人说,在信息领域,知识的生命周期是短短的18个月,也就是说,一切过去的知识,可能就在这18个月的时间里失去效用。这样,学习便成了CIO的终身任务。
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多样化,还要求CIO的学习不能是机械的,单一的,它需要整合其它的很多知识。比如,理解企业的生产模型、业务模式、企业的运作、管理知识等。这样,学习能力便成了一名CIO必备的技能和关键条件,它要求CIO在任何一个新的环境中能够快速地不断地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对于CIO来说,培养终身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必不可少。
当然,很多人都会说,CIO是个特别忙碌的岗位,每天下班回家已经累坏,哪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呢?
其实,学习有很多种方式,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都说,实践出真知。CIO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很多的知识,面对企业提出的一些业务需求,就会积极地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中,就会接触到很多的知识,随着一个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就能培养自己很多的经验。所以说,面对工作中压力和挑战,抱着积极的态度,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其次,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业培训。它依然是提高自己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些培训,可以将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然后将这些知识进行组织、组合和复合,就能很快提高个人素质,取得的效果也是惊人的,它将以全新的角度拓展自己的职业视野。当然,这种培训不能是短期的,一朝一夕的,它应该渗透于CIO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
另外,要充分利用好每份闲暇,通过一些网络、期刊、产品资料,不断地了解新的技术。这个过程,可以抱着一种消遣的态度,就如每天的看报看电视,以此掌握一些IT领域最新的动态,以使自己永不“落伍”。当然,也要选择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以使自己能精通一二个“点”。
最后,要将自己置于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中。案例中的张志,他的结果,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所处的环境、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好的环境。
如果处于技术闭塞的环境里,没有压力和挑战,就很容易坐井观天,容易满足现状,所以,环境很重要。
如果公司里技术相对薄弱,那么,要多交一些同行朋友,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聚聚,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一下彼此近来工作中的一些情况,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些探讨,分享成功的经验,这个过程,能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
笔者认为,案例中的张志,应该尽快警醒,他已经没有退路,不是CIO这个职位害了他,而是他还不具备做一名优秀CIO的能力。所以,努力学习,迎头赶上,才是他最明智的选择。
CIO不能吃老本
孙秋萍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分行信息科技部副经理
在当前生活中,正如张志以前很喜欢说的话一样,“在IT行业混,三个月不学习,就会落伍。”作为企业CIO,如果自己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那就会被很快的淘汰,就像张志一样从CIO到CIO助理,也许最后会更糟。
老本总会吃完的
CIO不能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能吃老本。作为CIO应该学习了解最新的IT技术和管理。特别是对于从技术人员升职到CIO岗位的人员来讲,更是重要。在参加工作时,自己原来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且非常用功努力,在工作中会感到顺风顺水,职位在不断提升,待达到CIO的位置(或者接近CIO的位置)时,大部分人往往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在学习提高技术上的热情减少,尽情的享受目前的生活。
人的知识积累是有限度的,更何况IT技术的升级换代速度非常之快,不学习新的技术,在江郎才尽的时候,也就是自己的CIO岗位让位之时。CIO应该给自己不断的制定一些近期的目标,跟踪IT的最新技术,当然CIO学习的是高端的理念,不一定是具体的技术,做为企业的信息管理者,应把握IT新技术的关键理念。
要做信息技术的引领者
CIO应引导企业自身的需求向新的技术发展,作新技术的倡导者。IT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IT应用上就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如果不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自己的技术得不到更新,而且在领导眼中,你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受到怀疑。
因此,CIO应增加创新意识,未雨稠缪,把IT的新技术不断地引入到企业中,潜移默化地更新人们的意识,可以逐渐地应用一些技术,这样自己不但熟悉了新技术、新应用,而且,企业如果全面进行IT更新时,自己仍然是技术的领导者(CIO)。
最后,CIO应做好和企业领导者的信息沟通工作。技术是为企业服务的,是属于支持保障的范畴。
作为CIO,平时应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信息沟通,对企业发展的全局规划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够提出一定的建议,这样就能在工作中占主动。分析目前企业的技术状况,评估实际运行情况,若发现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时,就要寻找突破,进行技术更新升级,这样在领导眼中,CIO还是技术的骨干。
消除了技术萎缩,当然就不会出现CIO职位害了CIO本人的事情了。
作为企业CIO,如果自己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那就会被很快的淘汰,就像张志一样从CIO到CIO助理,也许最后会更糟。
充电——IT人成长之道,CIO生存之本
黄迪生 中国一航北京青云航空仪表公司高级工程师
IT职场无老本可吃,跨入IT领域20余载,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怎么抓紧充电、补课,都追不上IT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进程,早些年还可以说三个月不学习就会落伍,现如今三天不学习就有掉队的感觉。
靠IT技术谋生的人不学习、不充电会被淘汰;靠IT技术掌权的CIO不学习、不充电更无法生存。
张志以IT一技之长很轻易地谋到CIO的职位,却不懂得珍惜,错过了可以大展宏图的好时机。不是CIO的职位害了他,是吃老本、不思进取才使他在IT技术方面落伍,导致如今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张志要想不离开IT职场,惟一的出路就是抓紧时间学习、补课,通过高强度的充电,迅速在IT 技术上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找回自信,找回信任, 找回威信。
按理说CIO充电是媒体的老话题,但媒体讨论的大多是除IT技术以外的充电内容(如管理方法、业务知识、沟通能力、项目运作等),因为这些知识与能力是CIO必须具备但又普遍欠缺的,而把IT技术视为CIO的本能,所以对属于本能方面的充电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前任CIO张志恰恰是在这立身之本上折戟。
另外,由于整天忙于事务,无暇关注业务、钻研技术,很少有机会充电、参加IT方面的再学习,导致在IT技术上日渐落伍,已成为CIO们普遍苦恼的问题。所以,张志现象并非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想支招必须对症下药,因此对CIO充电的常规话题不再赘述,下面仅就CIO在IT专业方面的充电谈谈看法。
全面充电,快塑通才
重申一下,这里讲的是针对IT技术的全面充电,而不是CIO的全方位充电。
CIO是企业信息化的领军人物,因此CIO的IT能力与水平关乎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企业信息化体系的组成是一个庞大、复杂的IT集成系统——涉及计算机硬件和各种外设的配置;涉及网络建设与网络运行管理;涉及数据结构与存储管理;涉及工程应用软件、运营管理软件、OA办公软件、自动控制软件等;涉及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系统集成;涉及信息的安全与保密;涉及软件开发与二次开发;涉及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的服务与合作等,还可以列举很多很多,所以要把这方方面面都规划好、配置好、管理好、应用好需要的是IT通才。
尽管多数CIO在IT的某一(某些)方面是非常优秀的,但离通才的水准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胜任CIO的岗位就必须在IT技术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充电。不要认为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内IT能力无人可及,就固步自封、不求进取。
张志就是因为没有危机感而被取代的,痛定思痛,尽管现在担任助理的工作,但面对的还是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因此应抓紧时间进行IT技术的全面充电。
曾是名牌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又有系统集成的工作经历,这样的IT背景是令许多CIO羡慕的,因此,张志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尽快塑成IT通才,把命运与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
深度充电,立身之本
CIO要成为IT通才是必须的,但通才不专也蕴含着职场风险,张志的境遇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在IT技术的某一领域(专业) 有一技之长是CIO生存的立身之本。如果能够通过这一专长在企业、在行业树立技术权威,则更可以进退自如,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现在是越来越多年轻的IT精英加入到企业信息化的行列,若技不压人也很难指挥这支能人荟萃的队伍。那么深度充电选择哪里作为突破口呢?这应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基础、技术优势和企业的IT应用特点来决定。
以本人为例,一直从事制造业信息化,从早期的单项应用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应用,从工程技术应用发展到财务、生产、营销、办公管理的方方面面,尽管在信息化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我对所有的IT新技术、IT应用的新领域都感兴趣,但令我执着专注的始终是CAD/CAM技术,2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研究与应用,并能经常动手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这样才使我在CAD/CAM方面始终拥有话语权。
张志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可专攻一项IT高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或应用系统集成),通过深度充电迅速成为这一专业领域的专家,成为企业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当然,深度充电必须勤奋,要常常给自己留作业,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不间断,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取得质的飞跃。只要用功比别人多、研究比别人深、应用比别人勤、经验比别人丰富,关键时刻当然非你莫属。
快捷充电,媒体相助
IT媒体是IT发展的窗口,汇集着IT技术的发展趋势、IT市场与产品的最新动向、IT应用效果与典型案例等CIO们需要关注、了解的信息快餐,大量的鲜活知识都可以从IT媒体上快捷、集中获取,所以有媒体相助是一种很好的充电方式。CIO们应长期阅读两、三家优秀的IT杂志或IT报刊,持之以恒一定会受益匪浅。
另外,社会上各种IT交流活动一个接一个,不要一有会议邀请就打发年轻人去参加,要挤出时间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IT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技术研讨会、应用交流会。走出去就可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交流经验、结交朋友,通过互动模式获得快捷充电的效果。
期望——重塑成才
企业信息化任重道远,企业的IT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真诚地希望张助理振奋精神、不再彷徨,加紧全面充电、深度充电、快捷充电,迅速使自己在IT领域重新站起来,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中坚力量。
同时,也希望CIO们不要丢掉立身之本,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进行IT技术的再学习,只有长期坚持全面充电、深度充电、快捷充电,才能永葆IT青春,不辱使命。
张志要想不离开IT职场,惟一的出路就是抓紧时间学习、补课,通过高强度的充电,迅速在IT 技术上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做一个名副其实的CIO
张西振 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问
读完张志的案例,想起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训。像自来水公司这类企业,待遇优厚、工作轻松,至今还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好”去处。可是在这类“安乐窝”中,不知不觉的,不知道有多少本来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患上了“萎缩”症。
但是,笔者想说,张志的“技术萎缩”,并不是CIO这个职位造成的,而是他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心态害了他。
张志进了省城的自来水公司,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CIO,“张志所管的事情除了简单的监测系统和功能低下的数据库之外,也就是维护电脑和网络”,这就是说,张志从一个网络公司的系统集成工程师变成了这家自来水公司的“电工二班班长”,再加上一大群酒肉朋友围在身边,他的技术不“萎缩”倒是怪事。
CIO——CEO的IT军师
事实上,从一个工程师到一个合格的CIO,本身就是严峻的挑战。
CIO首先应该是CEO的信息化战略伙伴或者顾问。像这家自来水公司后来实施的生产运行系统、供水服务系统、管网遥测系统、生产制水系统、水质检测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的网络建设等,这本来是张志一开始就需要研究制定的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可是张志根本就没有把心思用在这里,而是满足于过“非常惬意的日子”。
也许他根本就不想去动这个脑筋,更不想给自己找更多的麻烦,毕竟从网络公司辞职的原因,就是不喜欢那里工作的压力与出差的辛苦。
假如张志一开始就以一个真正的CIO要求自己,向老总提交一份像样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不一定那位老总就一定在公司信息化方面无所作为(“投入偏少”也许仅仅是因为他并不知道需要投入)。就算这位老总真的因为即将退休而不思进取,为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费尽心力的张志也会更早地“良禽择木而栖”。
CIO作为组织决策的核心人物之一,还要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源,帮助最高决策者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公司内外的信息资源,寻求公司的竞争优势。
CIO——信息化的通才
CIO还应该是公司信息系统的总设计师。一个合格的CIO,应该深入理解公司的业务逻辑,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将公司的每一个运营环节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公司的信息系统蓝图,乃至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原型——随后才好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开发出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信息系统,并使这个信息系统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如果张志能够有志于完成这样的使命,有多少工作要做、有多少知识要学,这是作为一个工程师的张志已有的知识所远远不够的,恐怕每天忙到半夜还嫌时间不够,又哪有闲工夫去“喝得醉意朦胧”。
CIO作为“首席信息官”,还应该是信息管理专家,要对公司的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管理基础标准建设负责。还必须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分析新技术对公司经营管理与竞争战略的影响,以便公司作出快速及时地反应。
还要评估信息技术的投资与回报问题,在全公司上下进行信息化宣传、培训和咨询,承担整个公司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以及内外环境信息沟通与协调工作……这么多的“份内工作”张志都没有做,因此,我们只能说张志是一个没有尽职的CIO。
在公司中,CIO是作为一个跨技术、跨部门的高层决策者而存在的,绝对不应该是“电工二班班长”。他要从管理的角度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来促进公司管理机制的变革和业务结构的调整甚至重组。因此,张志的“技术萎缩症”的病因绝对不是因为做了CIO,而是没有尽职尽责地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CIO。
亡羊补牢尤未为晚,如果张志要摆脱困境,治好自己的“技术萎缩症”,就应该放平心态,尽职尽责地做好眼前这个CIO助理,也许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CIO。
张志的“技术萎缩”,并不是CIO这个职位造成的,而是他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心态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