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务通”开通前后
来源: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像往常那样坐在办公室的电脑桌前,陈帆的目光不时扫过屏幕右下角的浅黄色小图标。

  前天上午,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的“网上值班室”正式开通,16个试点厅局的值班人员坐镇“浙江政务通”,等候着前来进行“政策咨询、监督投诉、业务交流”的公众。

  两个相依偎的头像,这一形状有些类似“MSN”的“浙江政务通”图标,在陈帆看来,很贴切地反映了政府和公众实现“即时交流”的主题。

  从接受群众来访、来信,在网上受理“在线咨询”的留言,到在线与网友“面对面”交流——作为省环保局受理中心的值班人员,陈帆感觉到,政府与百姓间的心理距离,正在一步步地贴近。

  政务通,这种沟通方式上的“创意提升”,最终将如何促进“服务型政府”行政职能的完善,构建和谐社会,在他眼中,也就成了更有深意的问题。

  “即时沟通”引发的热情奔涌公众期盼“暖色调”的政府角色

  前天上午,网友“安然”在登录“浙江政务通”软件时发现,“网上值班室”一项已正式启用。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16个政府部门的“头像”,正在她的好友栏中显示“在线”。

  这一由省政府办公厅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早在两个月前,就被“安然”在登录省政府网站时发现了。当时,她在下载页面里看到了最新发布的“浙江政务通”正式版本。怀着好奇的心理,她下载和安装了软件,又注册为会员。

  与“MSN”的界面相类似,“浙江政务通”分成“聊天窗口”和“政务”两大栏目。“聊天窗口”主要由“公众用户”、“网上值班室”组成。其中,“公众用户”与“MSN”的功能几乎相同,可将他人加为好友,并分组对联系人进行管理;而“网上值班室”不能添加或删除联系人——因为“好友”是固定的省级部门。

  “政务”栏目则主要由“省长信箱”、“监督投诉”等版块组成,点击图标,公众既可给省长和副省长写信,也可发电子邮件到相关部门,对省级机构进行投诉。

  “安然”渐渐发现,自己无意间发现的这个软件,因其“即时性”而在一时间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从8月中旬开始,省行政首脑机关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陈立三的电话就成了热线。有关“浙江政务通”相关事项的询问,让他应接不暇。

  “其实,‘政务通’最初的开发目的是用于内部交流,为加强部门和公务员间的工作协同、提高工作效率而研发设置的,”陈立三介绍说,之所以想到在“公务员版本”之外设立一个“公众版本”,起因是为了方便网民定制“RSS阅读器”上的“政务信息”,“即时通讯”只是软件附带的功能。

  出乎工作人员的意料,“浙江政务通”在无意间拓展了省政府网站的“亲民平台”。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相比,公众对“与政府在网上聊天”显然赋予了更多的热情。8月19日,网友“flta”在省政府网站上询问“‘浙江政务通’什么时候才有人值班”,管理员赶紧在网页上发布“值班室尚未启用,请您过阵子再使用”的公告。

  9月份,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在门户网站上开通网上值班室的通知”,但在此之前,“加我吧,我是政府!”的说法,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作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方面的专家,浙江工商大学王光明教授对此的理解是,在快速获得政务资讯之外,公众对“政务通”最大的兴趣还在于,“硬线条”的政府角色,将在交互式的“亲民平台”中添加更多的“暖色调”。这一全国首创的电子政务方式,让百姓的倾诉声有了更及时的“落脚点”。

  从亲民需求到办事效率“政府代言人”该有怎样的话语体系

  “可以说,‘浙江政务通’的筹备工作,是在公众需求的推动下进行的。”10月13日,“网上值班室”试点运行开始的前一个工作日。在当天下午16个试点单位都派代表出席的协调会上,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副主任蒋汝忠再次肯定了“政务通”的“势在必行”。

  也正因为“超乎寻常的关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浙江政务通”就拥有了近千名注册的公众用户;10月16日启用首日,这一数字被刷新到近2000人——工作人员们为此采用了更加“低调和审慎”的态度。

  首次协调会上的激烈讨论,早已在制度设计者的意料之中。如果说业余时间和亲友在“QQ”、“MSN”上聊天,不啻为一种放松和休闲,要代表政府的形象与公众沟通,则必须兼顾“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舒缓百姓心中的“重”,同时不忽视询问者的每一条讯息。

  有代表指出,要安排固定的值班人员随时“在线守候”,涉及到人员和管理制度上的调整。既然是“试点”,工作情况要被“直接列入考核”,是否力度太大?

  很难找到熟悉所有部门工作的“全能人”,如果公众前来咨询和投诉时,所涉及的事项并非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值班人员该如何处理?

  某些特殊时期集中的在线咨询又该如何处理?教育厅的代表担心,持续一个半月的高考录取期,厅里即使“全民上网”,也无法及时顾及所有在线者的需求。今年高考期间,教育厅网站一天收到的咨询信息,就曾超过5000条。

  此前还有人提出,如果仅仅为了完成任务,“政务通”的值班人员无须考虑语调、语气,只须“有问必答”即可,那么,在“便民、为民”之外的“亲民”要求,该如何体现?假如网友仅仅是想与“政府代表”“闲聊”一番,工作人员该如何应对?

  平时聊天中“你好”之类的寒暄,“政务通”需要吗?

  这些问题的焦点其实在于,在“亲民需求”和“办事效率”之间,工作人员该如何取舍。有代表建议,可以参照“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管理模式对值班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针对“政府代言人”的角色,确定出一套“既庄严又亲切”的话语体系。而这,显然不是短短几天的试运行能做到的。

  “既然是新事物,肯定会存在问题。”作为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的主任,陈新忠说明了“试运行将持续数月”的原因,同时用以往的创新事例,来给参与“情况预想”的各部门代表鼓劲。

  2004年省政府门户网站刚推出“在线咨询”时,如何完成“开放型政府的服务职能”,对各部门而言都是一个新挑战。运行一月后的统计表明,回答率并不高。而现在,5天内的回复率达到95%以上,其中表现最佳的单位,就是此次率先开通“政务通”的16个单位。

  “政府通过网络软件与民众接触,不能止步于单纯的沟通。”密切关注“政务通”进展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国煊教授指出,提供对话的机会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落实电子政务“为民办实事”的职能。

  这也是相关工作人员酝酿数月、几经易稿,才将“网上值班室值班工作规则”落实成文的原因所在。

  为提高工作效率,“规则”指出,对“比较复杂的咨询和需要调查取证的投诉”,“应及时转交相关责任人或责任部门”,“并将答复时限和结果查询办法告知提问人。”为避免围绕某一热点问题的咨询过于密集,导致值班人员无法及时回复,各单位应“提前在‘政务论坛’上安排专场咨询,集中解答群众疑问”。

  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公众就从“自然、不生硬的交流”开始

  “我有一位80岁的亲戚,行动不便,想做舟山的二代身份证,该如何办理?”这是蔡尤嘉代表公安厅坐镇“政务通”后,收到的第一条信息。

  在一声“你好,请稍等”之后,他给出了答复:“由于需采集影像资料,一般情况需本人前往办理,如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的,可告知当地公安机关,给予协调解决。”

  “打准迁证为什么要户籍证明?户口卡不行吗?如果迁出地路途遥远的话来回跑多不方便,能不能把规定改得更便民一点呢?”这样的询问,显然超过了小蔡能够给以肯定回复的“权限”。他的答案是:“你好,如对浙江户籍政策有意见、建议的,可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反映情况。”

  “二传手”,是蔡尤嘉对目前工作做出的定位。不少问题需要通过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但是,“尽量在在线沟通中化解群众的火气和急切心情”,被他视作“二传手”的“天职”。

  尽管按照规定,“为保证网上值班效率,对群众提交的各类问候语、无实际内容的闲聊、与政府职责无关的或内容表述不清的问题,值班人员可不予作答”,但是蔡尤嘉还是希望,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公众带去“自然、不生硬的交流”。

  “代人发一份上诉的文件给您,可以吗?”16日下午4时许,网友gracekelly问道。几十秒钟后,蔡尤嘉打出:“可以,先让我看看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的业务范畴。”

  “如何发送?”“粘贴到对话框吧。”“文件很长,共有14页,也粘贴到对话框吗?”“那不用了,你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我是代人向你们发送这个文件的,具体内容不太清楚。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一个案件。”“这类投诉或信访件,你可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的省长信箱或信访的形式反映,网上值班只受理基本业务的咨询。”“哦,这样啊,谢谢,我发信箱去。”“不客气。”

  一番对话下来,蔡尤嘉对传播学中的“类交流”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交互式的网络沟通中,只要对方都能真诚面对,感受到彼此的信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两天“试运行”之后,蔡尤嘉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感受。他觉得,在“即时”的沟通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想获得更多政务信息和资讯的公众,更包括想及时了解百姓心声、掌握舆情动态的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

  将“在线沟通”中印象最深的事例记录下来,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成文章,汇集成定期的“政务通简报”,成了蔡尤嘉和其他试点部门值班人员的“共识”。

  “以开放的姿态面对百姓后,通过互动的形式获得来自公众的信息回馈,对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