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殷都区北蒙街道办事处的史小伟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收阅最新的文件。和他一样,殷都区的绝大多数公务员现在已经习惯了网上公文处理工作。截至今年9月,该区各部门、乡、办事处已经有500余台终端电脑联入局域网,在电子政务内网注册的用户达753人。
史小伟告诉记者,从北蒙街道办事处到区政府,开车也要20分钟,骑着自己的“两个轱辘”至少要半个小时。以前平均两三天去区政府报取一次文件,最快往返也要1个小时,有时遇见相关科室人员外出办公,取份文件还要等上大半天,浪费时间不说,很多工作无形中就滞后了。今年,该办事处积极筹措资金,配置了22台电脑,并且全部联入殷都区电子政务局域网,实现了网上办公。史小伟高兴地说:“现在我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全区政务的最新动向,有了信息高速,用‘四个轱辘’都觉得慢了。”
2002年5月,殷都区在全市创造性地成立了五县(市)四区第一家便民服务网站(外网)后,反响甚好。借着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的东风,区政府把实现无纸化办公列为重点工作,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家区级信息中心,先后投入200万元,用于推进全区公用网络建设。次年9月,在全市县区级机关首家开通电子政务内网,形成了“内外网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修好了“高速路”,还需要“驾驶技术”,才能保障“政务快车”飞驰。为提高应用水平,殷都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学习电脑基础知识,并带领区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赴北京等地学习取经。3年来,该区信息中心每年都举办电子政务培训班,仅2003年就投入80万元对全区1000多名公务人员进行了普及性集体培训。今年,专门举办了半个月的新版电子政务内网操作培训,并对四大班子领导和各单位信息员进行了单独培训、对街道办事处进行特别培训,形成了“人人学电子、政务大比拼”的浓厚氛围。
为解决区长李南沉关于“各单位能不能主动及时查阅文件”这个疑惑,区信息中心又组织起一支“高速交警”队伍监督秩序,这就是各单位纷纷选派的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信息员,由他们承担查收文件、维护网络等任务。该区信息中心还专门设计了监督软件,使用电脑系统自动统计公布所有干部的登录记录。同时,他们每天分4个时段对信息员进行严格考核,公布排名。
网路畅通了,各单位开始了政务“大赛车”。走进区计生委纪检组长李翠华的办公室,40多岁的她正在向网上传送刚刚写完的一条信息,2分钟后,一篇《市计生委深入殷都区社区调研》的新闻已经在主页上“亮相”。看她熟练操作电脑的架势,一点也不亚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殷都区信息中心的李军光介绍,现在每天至少有20条来自各单位、街道的最新消息发布,而且每条新闻的日点击率都在100以上,基本解决了以前各单位之间“信息盲区”的问题。
目前,殷都区各单位逐渐开始取消纸质文件、简报、会议通知的印制。李翠华说,以前一份文件几个人甚至几个科室先后传阅,容易丢失。买来100个档案盒整理保存文件,既占地方查找又慢。现在,鼠标一点,文件、公告一目了然,工作起来效率高了,心情都会变得很好。据信息中心保守估算,每年全区仅文印费用就能节约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