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抢占城市管理的制高点
来源:深圳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抢占城市管理的制高点

  ——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纪实

  深圳作为国家建设部确定的全国10个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区)之一,6月28日数字化城管投入试运行开始,成为市民街谈巷议、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那么,数字化城管究竟有何魅力?其在深圳是如何建设、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记者昨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拟定数字化城管建设目标

  国家建设部在北京东城区铺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引起市城管局局长吴子俊的高度关注:深圳城管是全国同行中最早运用信息化手段抓城市管理的,按照深圳现有的基础条件,拿下数字化城管这个前沿“高地”,就等于打开了城市管理起飞的通路,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于是,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带领有关人员组成考察组,专程前往北京东城区对数字化城管这一新课题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发现,数字化城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从管理体制到机制进行了大创新,实现了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考察组一致认为,数字化城管是现代城市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完全有必要、有条件、有能力这么干。

  市城管局的考察组回到深圳后,立即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依托数字化技术创新城市管理的调研报告》,明确提出拟向建设部申请将深圳列入首批全国数字化城管建设试点城市的建议。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看完报告后给予了首肯。他挥笔在报告上批示:“赞同城管局的七条基本思路,请市政府研究处理”。随后,许宗衡、刘应力、吕锐锋等市领导也分别做出批示,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做好数字化城管的准备与实施工作。刘应力还要求,将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纳入深圳市信息化建设的“十一五”规划。自此,数字化城管之风在深圳强劲刮起。

  据介绍,从北京考察回来后,在吴子俊的工作日程表上,就没有了周末的概念。他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日夜加班加点,搞调研、定思路、做方案。最后向市政府提出,要在城市管理年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工程建设。数字化城管建设被列为“三大工程”之首。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市城管局设立办公室,吴子俊任办公室主任。很快,《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获得市发展改革局立项并下达前期经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概算和设计方案也通过了专家评审。

  发表在深圳主要媒体上的《深圳市城管局(市城管执法局)2006年度责任目标白皮书》,向社会公开承诺:2006年7月底前,数字化城管系统投入运行。3个月摸清特区“网格和部件”市政府明确要求,要把数字化城管建设作为“数字深圳”的示范工程来抓,并确定了先特区内、后特区外,分两步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圳成为10个试点城市中覆盖面最大的城市。城市管理既包括各类城市公用设施,如环卫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广告招牌等,也包括事件和自然人的行为,如乱张贴、乱摆卖、沿街乞讨等。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就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以万米(平方米)为单位的单元网格,并对单元网格内的城市部件进行精确定位、编码,由城管监督员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实现对管理空间的分层、分级、全区域和全覆盖管理。使问题能“看得见、有人管、管得好”,做到不留空当,不留死角。因此,划分单元网格成为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实际操作的第一步。

  为此,市城管局一方面采用市规划局的基础网格,一方面将遥感影像应用于网格划分,将全市1953平方公里的土地,55个街道办、717个社区(居委会),共划分为8726个万米单元网格,其中特区内划分为2742个单元网格,并对每个网格统一设置了14位数字的编码。

  按照数字化城管中的城市部件管理法,必须对城市公共管理部件进行信息普查,以便于精细化管理。普查期间深圳多雨,3个月的普查中就有39个雨天。面对气候的不利因素,普查单位争分夺秒,昼夜施工。普查人员从最初的280名增加到450名,从9支作业队增加到12支作业队。经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列入首批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的特区内四个区的信息普查工作如期完成。查清城市市政公共管理基础部件891,041个,而且在建设部规定的标准要求之外,还把城中村和社区的市政部件也纳入管理之中,增加了32种部件、19种事件,使普查一共达到92种部件和52种事件。在地理编码普查上,共获得地址76,981个,兴趣点912个。为适应信息系统操作应用的需要,对每个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都确定了16位数字的编码,这就等于给它们逐个赋予了“身份证”。至此,深圳建市以来第一次建立起了完整准确的“城市管理基础部件数据库”和“城市管理标准地理编码数据库”。建设统一平台实现监管分离

  数字化城管的最大特点,在于改革现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增设城管监督与指挥机构,实行监督与指挥分离,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科学严格、精确精细、高效长效和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深圳的具体做法是,建立两级监督、一级指挥、分区受理的统一平台。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运行机制。也就是在市城管局设立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要负责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协调跨区问题,监督、指导、检查各区“两个中心”的工作,统一负责共享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不直接负责部件与事件的具体处理。在各区分别设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区级监督中心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城市管理执行与处理工作的监督评价;指挥中心则具体承担本行政区范围内对部件与事件处理任务的派遣。突出大城管变“独唱”为“合唱”深圳在抓数字化城管试点中,把目光投向与城市管理有关的部门、行业和社会,形成面向大系统、突出大城管的工作理念。从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普查设计开始,就把所有城市管理事项纳入普查范围。在92类部件和52类事件中,城管部门直接管理的部件有45类、事件35类,涉及其他22个部门管理的部件有47类、事件17类。这种大系统、大城管,就好比舞台大合唱,政府领导是整台合唱的指挥者,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是领唱者,其他部门都是合唱者。这样,把城市管理变过去由城管部门一家“独唱”为“一家领唱、大家合唱”,有效发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单位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形成管理拳头,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市级专业部门、市城管局直属单位、各区城管局等,可以通过基于互联网构建的城管VPN网络直接登录数字城管系统,有效实现了市级部门之间、区级部门之间、市区两级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全面支持移动办公和部门协同工作。主管领导、城管监督员和城管行政执法人员可以用“城管通”手持终端,通过GPRS网络实现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如此等等。800余下岗职工当起“侦察兵”科研技术人员依托无线网络技术,研究出了一种叫“城管通”的专业通讯工具。它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

  定位等功能。城管监督员利用“城管通”采集到相关信息后,便可及时将信息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监督指挥中心也可把自己的要求指令及时发送给每个监督员,而且能随时或定时掌握监督员的位置和巡查路线轨迹。

  如今,由837名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和社会青年组成的城管监督员,每天配戴统一标志、骑着自行车巡查在大街小巷中,简单问题自己处理,重大问题及时汇报,成了深圳的又一道风景。

  此外,他们还开通并公布了城管专用投诉电话12319,24小时受理市民投诉、咨询和建议。每月对受理事项和处理结果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市民监督。

  共享政府信息资源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目前,已通过离线拷贝和在线共享等方式,数字化城管共享了市国土部门的基础电子地图信息、规划部门的单元网格信息、工商部门的法人信息、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信息、市科技信息局的CA认证系统、短信平台及政府专网网络资源等,确保了数字化城管各项信息的有效应用。同时,城管部门也开发和开放了城管信息的共享接口,把数字化城管建设中普查的信息开放给相关政府部门应用,形成一张强大的政府信息资源网。据有关方面统计,深圳数字化城管在项目投资上,折合单位面积的投入均低于北京、杭州等城市,做到以较低的投入提高了系统功效。

  超前设置捆绑发展

  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在技术研究开发过程中,既着眼于城市管理工作的直接应用,又考虑在大系统、大城管背景下其他工作可能的借助作用,因而在技术标准的设置与应用上着眼未来与全局需要,形成了鲜明的创新特点:

  ——数字化城管网络系统架构采用“统一接入、分布受理、分级处置”运行模式,支持多级多部门共享应用。既强化了宏观监督,又适应和符合深圳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

  ——实现了城市管理全过程数字化。数字化城管建设,规范完善了发现和处理问题的机制与渠道,形成了一个“发现问题→派遣处理问题→反馈回复→绩效评价”的完整数字化链条,使城管信息化上了新台阶。

  ——与市公安部门合作,将城市道路路灯杆上设置的治安报警编码,同时设定为城市管理事件的定位参照点,方便市民在紧急情况下对城市管理事件问题的举报。

  此外,数字化城管,还能有力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建设、在全市开展路灯“三遥”系统建设和道路桥梁检测及应用于“三防”工作、边坡治理、出租屋管理等。

  精细规范高效长效

  数字化城管建成运行后,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可得到及时解决,有的过去要几天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几个小时就可解决,成为落实“科学、严格、精细、长效”方针的抓手。这是因为:

  数字化城管大大减少了发现解决问题的中间环节,而且对每个环节的处置情况十分明了,从报案人、受理时间、结束时间到承办单位、责任人等都自动记录在电脑上。对整个过程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这一自动评价系统,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形成了一种工作压力,使之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拖、也不敢拖。谁延误了处理时间,解决问题的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本部门本单位绩效评价结果。

  此外,他们还将数字化城管系统与市、区监察部门的电子监察系统实行了联网,相关部门在处理数字化城管问题上的优劣一并作为监察部门绩效考评的依据。

  在深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笔者抽查了这样一组数据,使我们对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的成效不能不刮目相看:从9月1日至10月15日,全市共立案119,941宗,日均立案2665宗,与去年同期(50/日)相比,现在一天立案数等于过去的52天。所立案件中,事件占95.3%,部件占4.7%。如今,不仅立案多,而且结案快,案件平均处理时间由试运行时的4天,缩短为现在的13小时左右,全市按期结案率为92.49%,其管理时效成数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