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区创新纪检工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金陵瞭望 更新时间:2012-04-13

 


【金陵瞭望报道】创新点燃工作激情。下关区纪委、监察局被评为南京市2005年度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勤廉点题公示"获全市纪检工作创新一等奖。参加全国首届反腐倡廉公益广告大赛,下关4件作品获奖,列全市第一。下关区纪委、监察局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全区和谐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


立足改革,创新反腐机制


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每年年初,区纪委、监察局协助区委、区政府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将全年反腐倡廉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初步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年底,由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在全市率先开展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新工程建设监督机制,有效构筑工程"防腐墙"。


创新民主公开机制。推行听证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创新行风评议的组织体系、内容方法和工作载体,既评政府窗口部门,又评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热点行业、部门和科室。在全市创新实行"勤廉点题公示"制度,开辟了一条民情上达的通道,使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党内监督有机结合。


创新案件查处机制。推进"三个转变":从"零打碎敲"查办个案,向"集团式"查办大案转变;从个体作战办案向合成作战转变;从侧重打击腐败向惩处与预防腐败并重转变。建立执纪执法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行政、行政执法机关和审计办案机关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案件查办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信访处理机制,有效发挥了查办案件的综合效应。


提高效能,创优发展环境


推行"阳光政务"。先后出台了有关下关区政务公开的一系列文件,全区26个行政和执法部门全部按要求完成了执法依据梳理工作,各项执法责任制等相关制度全部向社会公开。


推行"电子政务"。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一网一厅两系统"的"电子政务"模式。建立网上政务大厅。将行政服务事项名称、依据等,全部上网公布。建立网上办公系统,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


推行"标准政务"。将行政工作全面纳入标准化进行管理。对全区22个行政执法部门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制定明确的管理职能和质量方针。从资源管理、服务实现和持续改进等8个方面,编写《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明确管理标准。


推行"效率政务"。简化审批手续。建立会办制、联办制、告知承诺制,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即时办理、受理办理、代理办理、承诺办理的"四办理"制度。对办理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最大限度地压缩办理时间。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


文化先行,创新教育载体

创新教育理念。在构建党风廉政宣教工作大格局的实践中,明确职责,协调联动,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的宣教活动。以"谈话促廉"、"制度导廉"、"案例警廉"教育为抓手,开展任前廉政谈话、上任廉政承诺、任中公开述廉活动。实行纪委书记"三必谈":新提拔领导干部必谈、一般岗位到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必谈、有信访举报领导干部必谈。把宣教工作纳入区委党建规划中,形成全党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良好局面。


丰富教育载体。开展上廉课、送廉信、读廉书、开廉会、写廉文、献廉策等"六廉"活动。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有声有色,先后编写了自警《警钟》、自励《风采》、自律《追求》、《把清正廉洁写在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上》等书籍,增加廉政教育的文化含量。


拓展教育空间。结合下关区历史文化特色,在阅江楼景区建设明代廉史碑廊,集中展示明代廉史廉事,把廉政文化融入到社会文化和大众文化中。推出"走过百年"专题旅游线路,从中国百年近代史的起点、《南京条约》议定地-静海寺起,到中国近代史终点标志-渡江胜利纪念碑,警醒国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积极打造静海寺、渡江胜利纪念馆两大廉政教育基地,为培育廉政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永久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