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情不同,商业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德国邮政转型的成功经验仍然值得中国邮政借鉴。
中国邮政想要从德国邮政改革中得到启示的话,首先需要了解德国邮政改革过程中, 在商业创新、管理创新和信息技术方面做了些什么。从1990年开始到2005年,德国邮政公司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重组和减亏阶段(1990年至1997年),在开始政企分离时,完全国有的德国邮政每年损达到四亿欧元之巨,而且服务态度极差,在社会上作为没有效率的公用事业案例而招致多方批评。在这样的状况下,德国邮政希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上市融资几乎没有可能,要么只能采用低价格的方式出售资产。德国邮政通过管理层的积极组织和业务重组,在各家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实施了各种降低成本和进行改革的转型项目,安排和分流了十万名员工。1997年德国邮政第一次出现了两位数15亿欧元的盈利,为进入第二阶段打下基础。
购并转型和全球扩展阶段(1998年至2000年),德国邮政许多重大的行动是在这三年完成的。在2000年的整体上市中,德国联邦政府出售了25% 的股权资产,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98年动用七亿美元收购了快递巨头敦豪公司(DHL)25%股权,并逐步通过增持控制了DHL股权,以此为平台打建全球物流业务;这个阶段前后,一共购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业务的公司达30多家(包括AirExpress、 Danzas等著名品牌)。至此,德国邮政完成了全球布局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这个后起之秀开始直接挑战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两大巨头的全球地位。
实现合并效果和整合后台阶段(2001年至2005年)。购并使得德国邮政从30万名员工成长为拥有50名万员工和超过500亿美元营业额的全球最大物流公司。如何管理这个迅速变大的巨人、打造新的公司文化和理念?如何通过销售网络的整合和品牌组合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如何整合各家公司原有的后台应用系统、结合新技术实现供应链流程的无缝连接?为了迎接这三大挑战,德国邮政股份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克劳斯•祖文克尔(Klaus Zumwinkel)和他的管理团队启动了名叫“星”(STAR)的整合工程,该计划花费八亿欧元的管理整合成本。
2005年,德国邮政股份集团公司的利润达到30亿欧元,标志着第三阶段整合任务的完成,业务增长重新回到了议事日程上。2005年底,德国邮政耗资五亿多欧元购并了英国物流巨头英运物流有限公司(Exel LLC),2006年9月,获得了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管理署(NHS)下属医院未来十年中320亿欧元的采购和配送业务(包括五万多种品类)。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意味着德国邮政开始了转型战略的第四阶段:从竞争激烈的物流业务向利润更高的全球采购和外包服务领域转型,并且率先占据了重要的制高点,改变了行业规则。
可以说,在这三个阶段,技术创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都为德国邮政的管理和业务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在重组和扭亏的第一阶段,德国邮政应用新的大规模自动分拣技术建设了83个集中的邮件“分拣中心”,替代了原来分散在全国的1,000个左右的分拣站。网络优化的结果是关闭了1.6万个分理处(占总数的50%)之后,仍然要处理每天的7,000万邮件(包裹),管理八万辆运输车,1.3万个分点,服务线路和任务的优化、车辆调度、以及设施管理等都要求高性能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德国邮政内部有一家软件公司,负责内部的解决方案开发,开发了大量适用的业务应用软件,在行业内颇有名气。当然这个时期也产生了系统开发的统一规划不够、信息的整合性较差等问题。
在向全球物流供应商转变的第二阶段,可靠的供应链优化管理软件和网络伙伴管理平台是竞争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促使德国邮政全面购并DHL的原因,因为后者在这个领域早已投资并且拥有一支成熟的IT队伍。1998年至2000年,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发展,德国邮政建设了服务于300万企业客户的B2B平台,建设和维护了可以沟通约4,000万家庭的网上门户,开发了提供给合作伙伴使用的门户平台。为了迅速打造“数字邮政”(ePost),一方面在内部将各种业务流程数字化,另一方面成立了电子商务投资板块,用风险投资方式资助各种新技术和应用的开发,购并和控制可提高物流和供应链效率的信息技术公司。这个阶段也有很多教训值得中国邮政借鉴,比如投资过于分散,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整合不够,有一些项目的投资没有回报等等。
实施“星”整合工程的五年中,前后台的整合项目规模更加庞大,而且在这个阶段,信息化建设和整合的策略比较明确,后台的核心系统全部采用思爱普软件系统公司(SAP)提供的管理软件,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同时利用服务导向架构(SOA)和企业应用整合(EAI)技术,实现服务和信息的整合,为客户和伙伴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
尽管国情不同,商业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德国邮政转型的成功经验仍然值得中国邮政借鉴:
● 不急于引入外部投资者和整体上市,要争取在重组过程中建立业务的盈利性,将管理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打造“优秀的物流公司”和“优秀的零售银行”品牌上来,转变公众和商业客户对邮政的传统看法,提高内部员工的自豪感,提升他们的能力。
● 政府逐步出售股份,筹集更多的资金来解决发展和购并需要。
● 购并是迅速加快业务组合,获得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的手段,要积极使用,但购并后的整合更为关键。
● 信息化是管理整合和业务提升、特别是展开B2B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和竞争的利器,要统一规划、集中资源办大事,搭建领先的信息应用平台,在试点基础上进行全国推广,不能让各个区域性单位独立开发,否则未来统一标准和流程的困难会过大,会耽误转型和业务网络集中的速度。根据国内和国外的经验,中国邮政首先要开始财务作业规范和核算的整合,统一财务软件,统一对于财务人员的直线管理。有机会要开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试点。
● 在转型改革中主要依靠内部的员工骨干,加强培训投入,但也有必要合理引入外部的改革力量,如社会化招聘人才、从专业公司聘请人才、委托咨询公司参与重要专业转型方案的设计和试点(推广要更多依赖自身的力量)等多种方式。
作者简介:
李波, 凯捷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凯捷咨询公司是德国邮政公司化的咨询供应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