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23日,由中国信息学会主办政府信息化创新大会吸引了国内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的参与和交流。“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这一战略的制定,确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电子政务建设由局部转向全局,开始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顾大伟在9月下旬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2006政府信息化创新大会”上做如是判断。
他进一步介绍,“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安排了电子政务建设专项基金。多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例如,金税工程,处理税收的比例达到98%; 海关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 公安金盾工程覆盖率达到新高,网上抓逃成绩斐然。“‘十一五’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时期,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也面临更高的要求。” 顾大伟说。
解读“政府信息化创新”
“电子政务只有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观点鲜明地解读政府信息化创新。
他认为,“首先,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要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紧紧结合起来,要服务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大量实践正是如此,譬如深圳的网络警察、邯郸的权力公开运作,都是电子政务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实践。其次,电子政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要进行创新。事实上,电子政务一直在以创新的精神推进。比如,电子政务的建设究竟如何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采取什么模式才能维持可持续和有效的发展?无论是中央政府部门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已经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做了创新的努力。第三,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遵循规律、符合实际,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无论是什么创新,都要遵循规律,符合实际。我国电子政务已有大量的实践,成功失败兼有。要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教训,如果违背规律,就可能失败。同时,创新一定要符合实际。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相同的方式不见得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实现。”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点任务,也是提高执政能力、深化行政改革的重要措施。”顾大伟副司长认为,“第一,政府信息化首先要碰到体制、机制问题。如何把信息化建设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结合,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次,要积极探索政府信息化当中的管理模式问题。比如,能否外包、托管、特许经营?要积极摸索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模式。第三,高度重视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问题。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采购。如果信息化没有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如果继续大量采购国外的装备和软件,我们的信息安全危机会长久存在。”
原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季金奎认为,“信息化不是目的,电子政务也不是目的,开展政府信息化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所以政府信息化的工作一定要围绕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众服务这四大政府职能展开。”
关键词之一: 政民互动
而实现政民互动,缩短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方便百姓办事,成为电子政务的创新应用的基本方向之一。
据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官员介绍,北京市政府信息化通过在网络上建立政民互动系统实现了老百姓和政府的互动和沟通。截止到9月5日,该系统共收到市民来信5万多封,回复率在80%以上,满意度达到70%。通过这些信件往来,市政府非常及时地掌握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政民互动的功能,该系统将留言、反馈、监督等组成了一个闭环的管理,开辟了群众实际问题解决的有效渠道,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形成了政府为老百姓办事的监督机制。
无独有偶,邯郸市早在2004年就搭建了政民互动平台,该平台受理中心与原有的市长公开电话及环保热线、劳动保障热线、物价举报热线、城建便民服务热线、因特网上的《邯郸论坛》相连通,每天24小时受理群众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反映的问题。对此,邯郸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冠军深有体会: “通过资源和沟通渠道的整合,我们已经实现了变单个、分散受理为集中、多形式、全天候服务,方便了群众办事,推进了决策民主化。”
关键词之二: 可持续发展
针对政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任领导搞一阵子,缺乏持续性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来自广西玉林、河南巩义和广东高要三个市的领导一致认为,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从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实效出发。同时他们也认为,提高领导的思想认识,建立相应的制度,制订一个长期、完善、可执行的规划都是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了制度和规则做保障,同时还必须让电子政务发挥实效。地处我国中西部的广西玉林市近年来在推行电子政务应用方面,累计投入仅500万元,却取到了明显的成效。广西玉林市副市长龙虎介绍,玉林市为了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低成本高效益,确定了以整合利用资源为重点的电子政务建设。2004年玉林市制定了《玉林电子政务建设规划》,规划了在电子政务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先建立统一的应用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再构建各种系统,连环推进个应用系统的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建设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引入市场化运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实行运行维护的市场化和投资来源的多元化。
玉林市副市长龙虎说:“第一,把信息化放在一个重要的高度,从思想上重视;第二,信息化确实要带来好处,有好处就有市场,群众干部就愿意用它;第三,转变领导观念。玉林市有很多老领导刚开始不会用电脑,拼音也不熟,但是最后在市长的督促下,刻苦学习,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因此,首先要把领导武装起来,转变观念。”
有效整合资源是确保电子政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汪玉凯教授认为,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实现电子和政务的结合。同时,他还提出了在电子和政务的结合中的五大关键点: 第一,在中国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一定要走电子政务大系统的建设思路; 第二,要建设跨部门、无缝隙对接协同的电子政务; 第三,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 第四,把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枢纽; 第五,关注电子政务的运行和管理。
关键词之三: 农村信息化
位于广东省西部的高要市经过近3年的摸索,找准农村经济条件有限、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农民少的问题,结合山区农民获取信息的习惯,通过与当地运营商合作,探索出依托手机短信的“农讯通”、通过有线电视实现农业信息点播两种免费的农业信息传播方式,并在全省多个地区得到推广。2004年1月,高要市信息中心和当地的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建立了高要市农业信息短信平台,发展短信用户,每天发送一至两条农业技术或市场信息,这些信息很快收到了农民的欢迎。如今,“农讯通”用户已经超过200万户。高要市副市长黄敏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高要市政府正在积极与当地电信寻求合作,将计算机网络铺设到自然村,实现村镇财务集中管理,促进财务和村务公开,建设和谐乡村。
2004年,巩义市在河南省率先推动了网络DVD农村综合信息化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并于2005年4月结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加快,巩义市下发了建设信息化镇和信息化村的标准,重点展开了以光纤到村、电脑入户、村民上网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上网工程。另外,通过与神舟电脑洽谈,为巩义市农村量身定做了适合农民需求的低价位、高配置的电脑,并于2005年6月在巩义市农村进行了首批100台电脑的发放。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基层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许多政府部门推进信息化的新方向。在此形势下,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郭作玉认为,农村信息服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农村信息服务要在以往解决农产品数量、质量、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等问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文明的乡村文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