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都建设的几点思考
今年,“中国·成都”已经进入建设的第五个年头了。2001年的6月,“中国·成都”网站刚刚开始筹建,其时,政府网站究竟该如何发展,没有成型的借鉴模式,也没有完整的规划,一切都需要在建设中摸索前进。五年来,“中国·成都”网站先后经过了五次改版,在摸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可以说,网站逐步完成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逐步由‘硬’转向‘软’,不再停留在硬件及系统的建设,而更注重加强‘软工夫’的锤炼,成为政府整合信息资源、与公众交互的重要媒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一、 打造职业团队,引入媒体化专业化管理理念
目前,很多政府网站的建设人员是由技术人员承担,或由技术人员转型构成,导致政府网站缺乏亲和力,既不能充分整合梳理政务,又不能做好政民互动沟通,得不到公众的关注,陷入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中国·成都”成立之初,也仅有几个技术人员从事网站建设。在“中国·成都”的后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有意识按照媒体方式组建团队,逐步完成团队的转型。
从2003年起,我们就开始逐步招聘中文、新闻相关专业并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网站编辑。2005年,我们专门从外地引进了一名具有多年媒体从业和管理经验的高级编审担任“中国·成都”的主编并负责全面工作,同时聘请了《成都日报》等党报媒体的几位资深编辑作为“中国·成都”的网站顾问,重新组建了网站建设团队,完善了网站编审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了编务会制度,并在工作中结合政府网站的特点通过业务培训和案例分析会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按照媒体化方式对编辑队伍进行管理。目前,“中国·成都”的全体编辑均在进行新闻类相关职称的学习与考评,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一只具有媒体操作理念的专业化建设队伍。
“中国·成都”网站建设中,团队的转型充分反映了我们对政府网站转型的理解。政府门户网站不仅仅是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范畴,更重要的,它是一个更具现代意义上的流媒体。从最近中办和国办对政府门户网站的重视,到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出台的一系列对网站的管理规定,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才可以保障政府网站规范的健康的发展的建设。
二、 密切政府政务,高屋建瓴以政治家胸怀办网
政府网站代表了政府的声音和形象,是政府面对公众的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政府网站必须要有“政治家办网”的觉悟,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服务”,即“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来开展工作。在“中国·成都”的建设中,将流程意识和专业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为促进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为深入了解政府工作流程,作好政府网站的服务,我们组织了多次各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的调研,并积极参与到政务工作中去。如“中国·成都”就派驻了一名工作人员长年入驻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配合市政府办公厅及其职能部门,完善规范“市长信箱”的处理流程,并积极参与到工作流程中去,协调相关方方面面工作,仅此项工作就每年都得到市政府办公厅的公开表彰。
我们将熟悉和了解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熟悉政府工作流程作为网站建设工作的首要前提和依据,并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政务工作,基本形成“熟悉政务→着手策划→合作共建→互动反馈→进一步熟悉政务”的良性建设模式。如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立了城乡一体化、为民办实事、成都产业信息发布、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成都市十一五规划、成都市循环经济等一系列专题,并主动策划活专题活动,加强政府与公众的良性沟通,使政府网站成为政府中心工作决策与宣传的窗口,成为政府施政阐释与沟通的平台。
三、 实现媒体联动,按现代流媒体的理念办网
目前,传统媒体还是公众了解政府重大决策、了解最新政策的主要途径。政府网站作为公众服务平台,不能无视公众的现有习惯,而应加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吸取媒体经验,充分发挥网络流媒体的优势,使政府网站真正为公众所接受,逐步成为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方面我们积极借助传统媒体宣传政府网站,如我们在《成都日报》上开辟了“市长信箱”专栏,定期反映并跟踪报道“市长信箱”解决情况,起到宣传政府网站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政府工作的报道中去,以政府网站的独有优势去影响传统媒体。如我们开展了“成都居民用气价格听证会”、“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等网上图文直播活动,及时公布会场发言及答记者问等现场内容。会后,传统媒体向从政府网站获取最全面、最权威和最及时的信息资料。
现在不少媒体主动与我们联系,希望能通过政府网站的平台进行更好的宣传和报道。如今年3月《成都日报》主动找到我们,与我们联办“创文明城市”专栏,共同向全社会征集不文明现象,并将记者采访和市民对话搬到网上进行直播。这种以网站建设影响和带动传统媒体,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的模式,是“中国·成都”一个特色,做到了在传统媒体上经常看到“中国·成都”的影子听到“中国·成都”的声音。
四、 以公开促服务,推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媒体的重要作用是传播公开,透明参与,我们从公开和传播的角度入手理解政府的政务公开,进而推动这项工作。网上绩效考评是“中国·成都”通过网站建设促进政务工作的一个显著例子。2005年“中国·成都”设立了绩效评价栏目,对每个部门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行公布,并接受公众的评价,听取公众的意见。相对于传统政府关起门来自我评价的方式,网上公开的绩效考评无疑是对政府工作向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转型的有力促进和推动。
政府网站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政府工作的反映和延伸,同时也是建设中的难点。为了促进政府网站建设,加强网站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服务,我们组织专门人员根据2006年《成都市政务公开内容目录》,对全市各政府部门需要公开而没有公开的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和,提交办公厅等相关主管部门。通过这种清理工作,我们明确了网站建设的下一步具体工作内容,赢得了办公厅等主管部门的重视,并进一步促进了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工作开展的力度。
五、 发挥网媒优势,探索门户网站建设新思路
“中国·成都”网站于2002年1月正式开通时同期开通了“市长信箱”,从最初的年几百封,到现在年1万多封,政府网站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为了更好地打造政民互动的网上通道,“中国·成都”建立了“和谐成都”版块。“和谐成都”整合了公众网备受市民关注的市长信箱、市长热线、民意征集、网上信访、市民话题、提案评议、公众监督、绩效评价、网上投票、和谐论坛、听证会、对话以及各类专题活动等互动内容,旨在为社会公众打造建言献策、咨询投诉、监督批评政府的网上绿色通道,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解民情、疏通民意、阐释民意、接受监督的窗口,加大政府和民众的沟通与互动,加大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加强成都公众信息网作为成都市门户网站的影响。
如从2005年下半年起,“中国·成都”先后就交通、就业、创建文明城市等市民关心的热点话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进行在线对话直播,开展“促进城乡充分就业”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和参与,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良性沟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单独将政民互动的内容整合为网站的一个大型独立版块,应该是我们对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定位的一个重新认识,也是对政府门户网站功能的一个探索,相信政府门户网站在基本实现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后、政府充分利用门户网站这一现代流媒体和主阵地,对话公众听取民声、阐释政策疏解社情、广聚民智科学决策,致力于建设规范化服务型、公开化透明型政府,政府门户网站对政民互动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将是以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