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安局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来源:公安部 更新时间:2012-04-13

 
    南京市公安局借助公安信息化之“杆”,以“金盾工程”建设为龙头,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把信息建设延伸到每个民警的办公桌上,将信息应用融入到基层民警的日常办公办案中,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基础工作乃至整个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

    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南京法治环境和治安安全环境位居前列;全市各类刑事发案连续三年下降,发案数处于较后位次。2003年以来,全市“八类案件”破案率均达85%以上。2005年,命案破案率为95.3%。刑侦绩效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公安机关连续三年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6%以上,全省排名第一。

    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2002年底,南京市首次“万人评议机关”结果揭晓,市公安局位次靠后,这在全局引起极大震撼。全局上下掀起四次大讨论,最后统一认识:治安管理必须从被动型转向主动型,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必须实施动态警务、责任警务,确保警力大量沉入一线、深入基层。那么实行动态警务,警力哪里来?出路只有一条,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体制和机制上的瓶颈。苦战一年,2004年7月1日“警务综合信息系统”正式运行。

    信息警务“重装”上阵,公安信息化驶入快车道。三年来,南京市局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能满足全局信息化工作需要的公安信息中心支撑系统,构建了覆盖全市的计算机、无线通信、公安有线通信、公安电视会议系统等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完成了三、四级网建设,其中三级网全部达到千兆,并实现了与省厅千兆高速联结;100%的基层单位宽带接入公安网络,城区分局四级网全部达到百兆以上。万余民警的电脑拥有量从2002年底的2000余台飙升到一万余台,100%的一线民警能熟练操作警务综合信息系统,100%的实战单位实现在网上办公办案。

    人机结合,万余数字警察感受最明显的是全局上下组织指挥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领导决策由封闭局限型向开放多元型转变;组织指挥由人工经验型向智能辅助型转变。

    借助警务综合信息系统、集成通信系统、图像传输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南京市局把现代指挥的基本要素———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紧密联系起来,使领导指挥迈入智能化阶段。去年上半年,南京市街面抢劫、抢夺案件有所抬头。市局党委充分利用信息对个案、系列案进行分类研判,迅速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此类犯罪。据统计,2005年,全市“两抢”案件比2004年下降42.8%。

    从“盲人摸象”到“耳聪目明”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680万、流动人口170多万人的特大城市,南京应如何牢牢掌握治安防范的主动权,编织立体打防相结合的平安“天罗地网”?市局决定派出所正式建立“三队二室”工作机制。以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为切入点,2003年南京市局吹响了对传统警务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号角。

    改革首先在白下公安分局洪武路派出所试点。按照一个街道配备一个派出所的建制,马府街派出所被撤销后全体民警划到了洪武路派出所。派出所设社区民警中队、治安巡逻民警中队、刑警中队和内勤室、调解室。

  其中,治安巡逻民警中队在划定的责任区内专司巡逻,实行“四班三运转”,保证24小时都有民警上街巡逻,这使得街面见警率大大增加。

    随后,这一用警模式逐步在全市城市派出所推行。
    上街巡逻的警察多了,犯罪分子自然受到震慑,群众的安全感上升。改革当年,白下公安分局在群众评议机关中由上年的倒数第三,升至前三名,2005年更是排名全区第一。

    今年年初,市公安局出台制度,机关民警每天必须有10%上街执勤。按照这一新的改革思路,不仅民警巡逻,公安局长、派出所长都有自己的巡区,必须定时巡逻。目前,按照“四班三运转”模式,南京每个时段都有1200余名警力屯兵街面。

    据统计,通过强化街面巡逻,全市刑事案件、街面侵财案件在连续四年下降的基础上,今年同比又分别下降2.7%和1.5%,“两抢”案件同比下降5.6%;通过巡逻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占抓获总数的66%。

    走出粗放排查传统模式
    在建立健全现代警务机制中,南京市局不断探索以信息为先导的主动进攻型多元侦查模式,不断推进侦查破案从粗放排查型向精确制导型转变。

    针对基础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规范源头信息管理入手,以人口、行业、场所、物品、部位等方面的治安管控为重点,将所有基础工作都纳入信息化轨道:全局民警将每天工作中获取的信息,通过万余台接入公安网的计算机,分门别类地录入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并及时汇集到信息中心数据库。警务综合信息系统开通以来,已采集录入信息近两亿余条。针对以往基础工作中,民警掌握的信息相对孤立、缺乏联系的情况,市局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实现了情报信息的“一点输入、多点管理、全局共享”,有力地提高了基础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全市暂住人口信息采集率、准确率以及出租房屋登记率均达95%以上;旅馆住宿人员信息录入传输率达90%以上。

    “警务网上运作、信息网上共享、数据网上关联”的信息警务模式构成了巨大磁场。目前,全市破获的刑事案件中有三分之一是通过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破获的,抓获的网上在逃人员中有80%是通过警务综合平台抓获的。特别是对杀人等八类暴力案件,南京已不再进行大规模排查,而是做大做强情报信息,网上“大海捞针”,侦查破案。特别是如实立案的工作实质性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市局党委和局领导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接处警与执法监督同步
    信息化既用于办公办案,而且还用于内部管理和监督。窗口接警信息与执法监督同步,系统不仅规定了不可逾越的办案程序,而且对民警窗口服务和执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南京市局260多个窗口单位安装了计算机语音网络管理设备,24小时监听接处警和服务电话;180多个基层执法单位在候问室、接待大厅等安装监控设备,建立全局网络图像监控平台。信息化的网上办案平台,对受理、立案、办理等各个环节,实行网上运行和全程监控,切实保证执法办案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民警违法违纪发案数和被处理人数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今年同比又分别减少44.4%和30%。

    具有创新色彩的“网上考核”,在让民警富有成就感的同时使信息化逐步植根警心。通过工作日志,每个民警每天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都一目了然,全市民警每月的工作绩效都通过量化,自动生成排名,并成为年终考评的核心依据。今年以来,全局有212个集体和2200名个人受到表彰,其中基层所队和实战部门受表彰奖励的民警占到总数的91.45%。

    “公安信息化作为一场深刻的警务变革,不仅是技术装备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机制上的创新。”谈及公安信息化对南京公安工作的影响,南京市市长助理、公安局局长孙文德深有感触地表示:“对于现在的南京警方来说,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治安的全方位控制以及队伍正规化建设正随着警务综合信息系统的运用逐步实现,这将给公安正规化建设增添无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