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谈税收执法的“铁面”监督员
来源:人民日报 克克 更新时间:2008-03-14
   ——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

  第一时间、“人机合一”、“齿轮传动”、毫不留情、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这些听起来各具特色的监督模式,在税务系统却指向同一个监控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

  这个正在试运行中的“电子监督员”,将对依法规范税务执法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风趣地说:“运用信息化手段,由机器管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人管人更铁面无私、更公平公正、更不知疲倦。今年7月起,我们准备在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地区全面推行这个系统。”

  “电子监督员”让人又敬又怕

  背景:王某,安徽芜湖市国税局一名执法人员。自从去年12月1日,“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在该局试点运行以来,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系统查找自己有无过错。此前,在模拟测试中,信息系统认为他过去的执法行为有不少过错,需“责令待岗”,惊出他一身冷汗!通过系统的预警提示功能,他发现了自己的9项过错,逐条及时纠正。结果,在系统12月的考核记录中,他的过错记录降到“零”。

  记者:对这个监督系统,税务执法人员似乎是又敬又怕!敬的是,系统人性化的预警功能可以让大家少犯错、不犯错;怕的是,稍有疏失机器就会发现,随之而来的惩戒也不讲情面。对执法人员来说,这是一道必须戴上的“紧箍咒”!

  谢旭人:这个系统规范的就是执法者。2002年我们在河南全省国税系统和辽宁沈阳市国税局进行第一批试运行;2004年12月,又在安徽芜湖、江西南昌、山东烟台和威海、浙江绍兴等5个城市进行第二批试运行。在系统对过去记录的模拟测试中,测出了许多执法过错。我们发现,被机器查出的许多过错,是过去一线执法人员不在意、不察觉的,税务局领导又往往看不见、不了解的问题。

  这个测试答案,给每一个试点单位、给每一位执法人员敲响了警钟!极大地触动了每一位执法人员增强自身责任意识。所以当这个系统正式运行后,几乎所有试点单位的执法过错数量都大幅下降。

  以芜湖市国税局为例。测试时,抽取了该局2004年10月的数据进行模拟,对发现的执法过错进行分析。系统运行的第一个月,执法人员通过自查考核指标,及时纠正执法过错,执法过错行为大幅下降。

  全面监控115项过错

  记者:采访中,税务执法人员都提到“115”这个数字———系统预先设定的115项过错行为。请问,这115项过错行为从何而来?

  谢旭人:与税务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现行有效的有3000多件。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梳理归纳,以税收执法权为主线设定了65项考核指标,包括:税种登记准确率、涉税案件账务调整率、查补税款入库率、一般纳税人逾期年审处罚率、税款上解率等等。这65项考核指标,涵盖了税务执法的主要方面和关键监控点。与这65项指标相对应,包括了115项过错行为,主要是:对逾期未申报纳税的,未按规定催报催缴;未按规定解除非正常户处罚;未按规定进行税种登记等等。

  对这65项指标和115项过错行为,系统可以实时、自动提取执法活动记录,筛选出错误执法信息并直接追踪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然后根据既定的执法标准自动打分评判,发出执法通报。通过系统的这些信息,使税收执法各个环节随时置于计算机的严密监控之下。

  考核记录随时可查

  背景:通过“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河南商丘市某区国税局发现了税源管理人员张某的违纪行为。2002年9月,通过系统,市国税局管理人员发现一商户连续3个月停业,情况异常。实地调查后,发现该商户一直正常经营。进一步查实系统记录,张某浮出水面。原来,他不但违法将7户纳税人信息调整为停业,而且为一“关系户”减免税款450元。张某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调离岗位并责令待岗半年。

  记者:这个系统,可以用“铁”字来形容,做到铁面无私。只要你出了错,就等着被抓个“现行”吧!没有商量余地,没有情面可讲。

  谢旭人:这个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公正、透明、严密。从局长到任何一位税收管理员,都可以从自己的计算机进入系统,看到一样的考核记录。对领导来说,可以随时了解谁在什么时间出现了哪些过错;对执法人员来说,通过日常查询就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铁腕”监督,促使税务执法人员实现从权本位向责本位的转变。

  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应用这个系统对加强和规范税收执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就税收征管工作而言,以前执法人员大多以管理者自居,如今自己却成了系统的管理对象;评判执法质量的标准,也由“向外看”,变成了“向内看”。该系统的运行,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加强税收征管,同时也更好地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