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人大对百姓关注热点进行54次调研
来源:深圳特区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宝安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开展工作

宝安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将于明日隆重召开。在此盛会召开之际,人们不禁想起人民代表关注民生、建言献策、监督解决问题的点点滴滴。

宝安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宝安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民本意识,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以实际行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常委会不断拓宽渠道,切实保障人大代表的知情知政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对民意表达渠道、社区建设、水源保护等问题开展了54次专题视察和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常委会领导还定期深入基层走访代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基层动态,3年来共走访代表650余人次,将人大代表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整理综合,及时报告区委并转交区政府,为区委决策和政府改进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认真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深圳市内环路(鹤洲段)市政工程,即洲石公路鹤洲路口与107国道连接段市政工程,道路全长2083米,包括道路、给排水、路灯、绿化及电力电信保护管等分部分项工程。该工程于2000年7月28日正式开工。2003年9月20日道路全线基本贯通。但工程留下的“尾巴”较严重,主要是一条路段右侧的厂房(面积达3万平方米)未做好拆迁工作,致使无法施工。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该路段暂以单边双向通车。这一问题当即受到众多区人大代表和宝安区市民的质疑。

对此,宝安区人大财经工委和区发展计划局组成调研组,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先后走访了区公路局等部门,在进行多次广泛深入调研后,调研组总结认为该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立项不科学,前期工作不完善;工程严重超计划,项目造价差异大;拆迁问题难以解决。同时指出,造成内环路(鹤洲段)久拖不决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编制的依据不同使施工图预算与计划立项金额出现偏差;根本原因是不按程序办事,管理不规范造成工程严重超计划。

为促使该项工程的遗留“尾巴”尽快解决,调研组建议有关部门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立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加强协调,提高办事效率。调研组把建议转交给区政府,并对工程的解决进度进行跟踪监督,使问题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解决。

有力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为全面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宝安区的贯彻实施,2005年6月至8月中旬,宝安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选择与宝安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6个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及区投资联合办公服务中心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对行政许可清理、行政机关推行电子政务、行政机关政务公开、行政许可事项收费、行政机关服务态度、行政机关贯彻法定办理期限、行政许可后续监管等内容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组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检查后认为,区政府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扎实、开局良好,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之间行政许可的衔接关系还未完全理顺、后续监管工作不够到位、投资联办中心应有的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建设不适应现时需要等。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还发现,一些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等。

对此,执法检查组提出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理顺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之间行政许可的衔接关系、加大行政许可后续监管的工作力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力度、强化区投资联办中心的职能作用等6个方面的建议,有力地推进了行政许可法在宝安区的贯彻实施。

积极关注学生安全健康

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推动《条例》在宝安区的贯彻实施,宝安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执法检查组,共组织区人大代表60多人次,从2005年9月初开始,对宝安区贯彻实施《条例》情况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虽然政府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部分校舍老化、个别校园周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突出、滋扰校园、侵害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学校卫生环境不尽理想、学校内部的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检查组还发现,宝安区学校学位紧张,特别是公办学校,学生急剧膨胀,班级学生严重超员,是带来治安、卫生、校舍等各方面安全隐患的一个因素,也是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检查组提出建立长期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认真调研、规划,加快公办学校的建设速度;综合整治,确保校舍安全;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等建议。

通过此次执法检查,提高了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教育机构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职责,促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为青少年学生营造了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本报记者王明祥罗国淮通讯员王妍霞马刚许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