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电子政务一场深刻的变革
来源:大众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背景提示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抓规划、创环境、重应用、促发展”的原则,我省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政府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下一步,电子政务的走向如何?政府、企业应当分担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护个人隐私的关系?民族软件企业如何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都是本期嘉宾探讨的问题。  仅仅是把程序问题解决了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个监察系统。下一步要通过信息监督,程序不合规、不合法,就亮黄牌,再严重就亮红牌。这样,电子政务就真正起到了作用。

  ——孙志恒

  国内系统不是没有缺陷。但从应用角度来说,绝对不是不能用,而且也真的好用。着眼于本土软件产业发展,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要给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景新海

  数据信息到底支持到什么地步,公开到什么程度,这种异构不只在一个部门,甚至在不同的国家,都需要整合,这就有个很严峻的标准体系问题。立法先行和标准确定是推行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基础。

  ——孙宇清

  一个不断趋近的过程

  记者:孙厅长,我们山东省电子政务现在是什么态势?

  孙志恒:这几年,山东省电子政务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抓规划、创环境、重应用、促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两网一站十四金五大基础数据库”(两网是指电子政务的内网、外网,一站是门户网站。十四金工程主要是行业,如金关、金税、金卡、金农等等。五大基础数据库是指宏观经济、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诚信山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政府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业务应用不断深入,政府执政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省已有55%的省级机关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专业网。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财政、金融、统计等部门基本健全了覆盖各自系统的广域网络,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在综合监管方面,税收、工商、海关、质监、审计、国资监管、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等业务系统快速推进,政府监管能力极大增强。在社会管理方面,纪检监察、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等业务系统相继完善,有效增强了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在公共服务方面,人事、民政、科技、气象、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业务系统取得重大进展。二、城市应用全面拓展,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增强。近年来,我省17市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并立足经济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开展了特色的应用。

  记者:从企业角度看,网站、电子政务平台与全面意义的电子政务之间还有什么样的距离?对公众来说,电子政务的直观感受是能通过网络看到政府信息、能够通过公用信息平台实现效益提升,那么,完全意义上的电子政务是什么含义,应该包括哪些功能?

  景新海:其实,我觉得“电子政务”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确切的范畴。我觉得很难去给它一个定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需求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发展。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00年,电子政务的范畴在不断地变化。实际上,我觉得它是一个趋近的过程。电子政务整体要达到的目标一个是资源的共享。政务也好,社会发展也好,所有的数据在授权条件下的共享度越来越高,大家对一些情况的了解越来越清晰。在任何层次上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资源越清晰,效率就会越高,决策质量也会越高。第二,用现代科技加快流程效率,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其实,电子政务要解决的无非是这个问题。大家在看待电子政务的时候,不能说什么时候就完全实现“电子政务”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永远的趋近过程。我同意孙厅长刚才所说,从三金工程看也好,从海关监管看也好,我感觉中国在过去这几年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是在大跨步地往前走。当然,问题也很多。

  记者:既然电子政务是一个趋近的过程。那下一步电子政务究竟要走向何方?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孙志恒:要搞电子政务,一要信息公开;二要信息共享;三要更好地实现服务功能。原来审批要到一个一个机关去拿报表,排期、排队。现在,可以从网上下载,填好了再通过网络传过来,便捷性就大大提高了。刚才景新海也讲到,电子政务是一个逐步趋近的过程,现在这一趋势正在加快。目前,我们正在建设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公用平台,这是一个窗口,把机关的系统和人员都连起来了。仅仅是把程序问题解决了还不够,还要通过信息化来考核办事人员是不是按照要求来办,这就还需要有一个监察系统。现在,深圳已经启动了这项工程,我们下一步也要抓。以后通过信息监督,程序不合规、不合法,就亮黄牌,再严重就亮红牌。这样,电子政务就真正起到了作用。

  记者:在济南市地税局就有一个执法责任制的信息系统。一项业务需要十五天,从申报开始录入系统,十五天没有办理完,主办人员就会扣分。这就是一种系统化的电子政务了。

  孙志恒:我们去年开始推工商、质检、国税、地税四部门联网、企业信息共享。原来到工商申请了营业执照,但税务部门不知道你开起公司来了,无法进行税务稽查。系统建成以后,发现一万多户有工商登记没有税务部门登记,补交税款达到8000多万,这套政务系统收效很明显。

  记者:现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向就是通过平台建设把信息孤岛连起来,然后从流程上完善信息化管理,最后把监管纳入,实现信息化时代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孙教授您怎么看这一过程?

  孙宇清:我非常同意孙厅长和景总的观点。我觉得电子政务不是一个目标,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可能在每个阶段上目标都是不同的。从我们走过的历程来看,经过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数据的层次。如孙厅长所讲,实现信息的公开、共享。第二个层次,正如你及景新海所说,是流程层次。针对的是每一个部门职能的网上施行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服务层次。如果把每个部门看成纵向的话,那第三个层次应该是横向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对于广大的老百姓还有企业来说,政府的形象是统一和一致的。

  尚需法规标准支撑

  记者:孙厅长,从我们山东的电子政务来看,电子政务的架构怎么样,它现在发展中的障碍和短腿是什么?

  孙志恒:原来是各单位自己规划自己的系统架构。不互连互通,看不出什么问题。一旦互连互通,架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现在,无论电子政务,还是电子商务,都需标准。经过大量研究,制定标准。有了标准,都按标准走就没有问题了。现在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一个是认识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对推进电子政务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原来的那套还可以用。第二,应用不够。计算机网络不断普及,升级越来越快,要有一个学习和提高应用技能的过程。第三,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不够。这方面还需要更大的推进。

  记者:我觉得整合系统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就像河道防洪一样,这条河道五十年一遇,那条河道一百年一遇,一对接,还是五十年一遇。电子政务在推进中怎么避免这种短板现象对整个系统结构的影响?

  景新海:我觉着这个不能太着急。不能把电子政务一下子就想象成一个很完美的东西。为什么我强调这是个趋近的过程呢?你说五十年一遇也好一百年一遇也好,要有统计。统计数字不到,谁也无法判断五十年一遇还是一百年一遇。问题是电子政务对我们来说没有这个先例,是要我们这代人以及以后的若干代人去实践的。有些观念大家要去思维、去考虑,但不能总停留在设想的阶段,不行动永远不知道。遇到问题我们才能去设法解决问题。信息化是在跟时间赛跑,有时候不能太保守,因噎废食。

  孙志恒:再一个问题就是政策法规方面。没有政策法规保障,就没有强制力。通过立法,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孙宇清:谈到架构,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技术架构,首先从技术上有能力提供服务。第二个是行政架构。比如,有些部门的职能,由于电子政务的实施,可能会调整,这有个行政架构和技术架构的协调问题。这不是单方面的,是相互的。第三个就是法规和标准架构问题。美国是运用电子政务方面比较先行的国家,在“9·11”之后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就是信息系统的应急问题。数据信息到底支持到什么地步,公开到什么程度,这种异构不只在一个部门,甚至在不同的国家,都需要整合,这就有个很严峻的标准体系问题。立法先行和标准确定是推行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基础。

  安全如何来保障

  记者:这里有个矛盾,一旦电子政务实现信息充分集中。可能会爆发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本身安全问题,一个是对公众来说,信息权利膨胀所带来的私权安全问题。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如何解决?

  景新海:我觉得什么都是相对的。比如安全问题,想共享肯定可以达到。以前,邮件有平信、挂号信、机要信。平信给你寄到就完了,挂号信就必须签字,机要信还要专人送。信息的共享也是相对的,其实它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道高一丈,魔高两丈”的问题。信息共享里面需要安全,有一万个办法来保障安全,就有一万两千个办法来破坏安全性,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再一个,刚才孙厅长谈到的内网外网的问题。内网,在机关内部的,只有有权限的人才能看到,这也是一个保障。

  记者:说到权限的问题,设计电子政务的路子,重要的目的是行政转型,向服务型的、更透明的系统转型。你设置权限之后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信息权利会集中。

  景新海:信息权利集中,你要怎么看。信息权利集中,是好事坏事还很难说。信息快速集中,可以帮助上层有效决策。从这个方面来说,信息集中未必是坏事。确实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谁有信息,谁就有财富。这是信息社会的一个特点。这个就还要谈到立法问题,你支撑到什么程度,哪些信息你必须保密,需要有个界定。

  孙志恒:共享也是哪部分来共享。共享的信息都要设置不同权限。再有操作数据库,都是分部的,这一部分某个人知道,那一部分他就不知道。使用过程中涉密问题,信息管理的权力问题,要通过法规确定,在信息安全方面,有矛就有盾。

  景新海:山大王小云教授提出的数字加密,加锁再给钥匙。网上传输信息你只有拿到这个钥匙,才能打开信息资源。这是数据级的加密,还有系统级的权限定义。还有部门级的内网、外网。这个意识大家要有。做这件事情利益是主要的,当然问题也是有的。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立法也好,标准化也好,问题是怎样去更好地实现事先预警,和预后保障。

  景新海:政府要考虑政府的事,比如系统规划,立法,标准,授权。面向应用,搞宏观设计。山东大学是做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机构。企业就是去操作,作技术实施。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三方各有侧重,但一定要作为一个整体来配合。你说的安全问题等,绝对不是单一的。有技术问题、架构问题、立法问题、标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各自定位定好了,谁该做什么明确了,保障体系也就建立了。

  政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

  记者:还有一点,在信息化过程中会对传统的职能产生一些影响和变化,比如说,我在济南地税局的时候看见一个例子,原来的计统处,负责数据收集统计,给领导提供决策辅助。可是现在,随着信息化展开,不需要他提供数据了,直接从网上一点击所有数据就出来了。现在这个处的职能已经从原来单纯的收集统计,变成数据分析了。其实,我觉得信息化对机关来说,可能有两个内在矛盾,一是信息化与传统机关职能之间会产生一个分歧;另外一个,行政权力的灵活性与信息系统的刚性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两点怎么解决?

  孙志恒:信息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场革命。信息化确实牵扯到“职能”调整,牵扯到一些公务员的切身利益。这些确实给现在的电子政务推行带来了较大的阻力。而且阻力还很大,只有政府下决心往下推才能走得通。

  景新海: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老调重弹的事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互相推动的。信息化就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它是评价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表了一个有关国家需要电子共享的论文。当时,我从国外回来,就深刻地感觉到这个技术会往这方面走。这个技术发展后,它的推动力挡都挡不住。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整个社会发展和公众服务提供更好的决策,意义非常巨大。

  孙宇清:我觉得这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信息化对政务是辅助决策作用,到逐渐成为一个支撑作用。这个过程当中,政务人员实际上也是面临一个转变,辅助作用是一个手段,决策作用则是一种依赖。通过信息化,让每个职能人员感到规范性约束,最后变成习惯。他可能在规范化和灵活性之间谋求一个平衡。第三个阶段是集中阶段,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案例,对税务局的计统处来讲,他的职能转变了,需要重新进行数据挖掘的一个过程,从原有简单完成这个工作得到了一个提升。

  记者:我感觉,实际上技术方面对于行政权力逐渐是一个同化的过程,让它更规范,推进模式改变。像生产力推进生产关系一样,它是一种生产力,而行政系统毫无疑问是一种上层架构,是一种生产关系的映像。通过生产力的促进,使这种映像更趋近于与生产力水平的吻合,更趋近于符合现代文明的架构。

  国内软件业的最后机会?

  记者:现在电子政务里面,国有自主知识产权占多少?

  景新海:就我个人看来,从操作系统来看,Linx肯定是可以用的。当然,微软也很厉害,有很大的使用面。数据库,几大品牌Or-acle、DB2等有的是,北大研究的金仓也可以用。另一方面,中创软件做中间件,也是行业协会评的20年最有价值的软件产品,但这里面就有个政府怎么来推动的问题。政府不推动,单纯从市场层面来竞争,很困难。保护民族产品、民族知识产权,我们国家也提出了,怎么推动还有一个过程。

  孙志恒:现在每种技术国内都有相应的产品,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还有些应用软件都有,但是并不占主流。政府要支持这些产品,它一开始可能是弱小的,但是,政府要用它,在使用中不断改进。

  景新海:正如孙厅长所说,从政府部门看这个问题很可怕。我搞这个行业,现在第三次产业革命,所有关键性发明都是人家的。而且这个东西成了系统架构的一部分,就像你的高速公路跟铁道、航空一样,所有东西就像建在沙滩上,如果人家的地基一撤所有东西都完了。在中国,我们立足应用渐渐做出一些系统产品,做出的产品与国外比,现在确实还没法比。但如果不搞民族产品,不搞民族知识产权,就是在饮鸩止渴,企业要有企业的责任感。

  记者:有人用了,有了反馈机制,产品才能提升。现在政府采购,对国内系统往往是肯定采购,但采购了肯定不用,我认为这是个扶持产业发展的误区。不但要用,还要反馈,这样才能促进产业不断提升。

  景新海:国内系统不是没有缺陷。但从应用角度来说,绝对不是不能用,而且也真的好用。我们的InforFlow在交通银行总行做的信贷系统,大概全国10万多个网点,InforFlow从架构支撑上,从负载压力上,都没问题。从这个点上我们与IBM相比一点都不差。着眼于本土软件产业发展,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要给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孙志恒:烟台市综合信息平台全部采用国产软、硬件搭建,成为我国第一个将国产化软硬件集成应用的成功案例。应用效果很好,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这种做法应该推广。

  孙宇清:在过去,我们培训公共课程,很多都是微软产品。很多课程成了微软产品的免费培训班。我们所背负的责任不可推却。现在,我们不仅教授国外产品,也增加了像Linx等国内产品。这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我们高校与技术应用及人才需要应当加快对接,与民族产业紧密结合。

  景新海:汽车产业是个例子,现在全国到处都是汽车厂,生产量是大,销售额是高,但是技术谁掌握?钱被谁赚走了?真的有些担心我们的信息产业也步了后尘。汽车不管怎么说还是消费市场,如果软件产业也走了这个模式,一不具有核心技术,二不是最终消费市场,就什么都没有了。

  孙宇清:随着信息网络的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能控制;但是电子政务方面,政府能发挥关键作用。说句有点悲壮的话,我觉得电子政务是国内软件发展的最后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