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耗资三百万民国文献搬上网络
来源:重庆晨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10月24日,工作人员正将民国图书逐字录入电脑。本报记者甘侠义摄因种种原因,民国文献毁损严重,重庆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启动民国文献数字化工程

  本报讯(记者李晟)今年3月,市政府拨出300万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始对重庆图书馆的7.7万册民国图书及2万余册民国期刊进行数字化。半年过去,昨日重图副馆长宋继珍表示,目前已有一万册民国书籍完成了数字化工程,预计明年底,读者就能在家通过网络方便地查阅到馆藏民国文献。

  先天不足文献“早衰”

  据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顾乐进副主任介绍,由于抗战时期战乱不断、没有太多的财力用于造纸,加上当时中国造纸业正处于手工加工到机器制造的过渡时期,造纸材料混杂、工艺落后,造成民国文献虽距今不足百年但受损严重的情况,成为所有图书中的“早衰儿”。

  顾乐进说,据我国专家对民国文献的研究,民国普通报纸的保存寿命为50年左右,民国图书的保存寿命为100年左右。专家们认为,如果依目前民国文献的老化速度任由发展,民国文献很可能会在50年至100年间消失殆尽。

  今年3月,市政府拨出300万专项资金,启动对重图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也让重图成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中首个对民国文献数字化的图书馆。

  两年内完成数字化

  今年3月,“民国文献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该项工程将对重庆图书馆藏的7.7万册民国图书及2万余册民国期刊进行数字化。为避免在加工过程中,造成民国文献的损坏,负责数字化工作的西信天源公司将生产线搬进了重图历史文献中心,60余名工人两班倒,每天连续工作15小时,“按目前的速度,在2008年前,近8万册1400万页民国文献就能全部搬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