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六大工程打造三秦碧水蓝天
来源:三秦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本报讯 (记者 张彦刚赵争耀赵丽莉)记者从昨日召开的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上了解到,未来5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使全省人居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实施“城市环保工程”

  再现蓝天白云

  未来5年,我省将全面推广城市气化,加快城市清洁能源替代。扩大集中供热,新增供热面积9100万平方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和建筑扬尘污染。5年后计划西安、咸阳、杨凌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汉中创建国家生态城市。西安、宝鸡、咸阳、安康、商洛、杨凌示范区和主要风景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的天数每年大于292天,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等市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化物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水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

  再现碧水

  未来5年,我省将在渭河流域、汉丹江流域和陕北能源开发区新建污水处理厂79座(处理能力534万吨/日)。在较大城市建设中水回用工程,新增中水处理能力33万吨/日,在全省51个水源地开展保护区划分和定界搬迁污染企业截污,植被恢复等工作,使重点城市集中水源地水质达到率达到100%,全省70%的水体达到水域功能区划标准。汉江出省断面保持Ⅱ类水质,丹江保持Ⅲ类水质,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

  对于本报多次关注的渭河污染问题,我省将对该流域内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造纸企业执行强制淘汰,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整治。在渭河流域推行污染行业排污许可证试点的基础上,从2007年下半年起,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无证单位不得排污。5年后,渭河入黄断面达到Ⅴ类水质。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绿化三秦大地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继续做好秦岭生态区环境建设监测的同时,在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实行禁止开发,在重要功能区实行限制开发,在一般区域实行保护性开发,严格限制秦岭北麓开发活动。开展社区共管示范工程,薪材替代工程等建设。新建25个自然保护区,完成7个自然保护区升级工作。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7%以上,自然保护区占省国土面积的5.8%以上,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科技”、“能力”两工程

  确保环境安全

  未来5年,我省将发挥科教优势,开发排放总量、生态补偿等环保技术难题研究,积极推广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加快环境统计与排污申报、污染源在线监测等系统建设,构建功能齐全的环境管理电子政务平台。新建33个空气自动检测站,对重点污染源实行排污浓度与总量的自动在线监测。组建12支应急响应队伍,提高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到2010年前,我省将全省环境监控网络化、管理程序化、技术规范化、方法标准化、监测自动化,提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确保全省环境安全。

  记者采访还同时了解到,我省“十一五”期间还将在环保工作中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改水、改厨、改厕”和建立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措施,扭转农村生活环境持续恶化趋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