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行政审批相对人和广大群众总是不断反映和抱怨“办事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某些行政审批程序繁多,过程复杂,时间太长;不能做到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基层单位、企业和个人在办事过程中,对某些部门的职责范围不清楚,对该部门的审批项目不清楚,对审批条件、审批方式、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不清楚,对责任单位、责任人、联系方式也不清楚,即对办事过程心中无数;许多疑问不知向谁询问,问了也常常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回答了也常常是迷迷糊糊,或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建议:
一、提高认识,层层落实。各级行政机关、工作部门要树立“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简化、优化行政审批程序作为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大事来抓,纳入重要日程,建立从上至下的责任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行政审批的责任和任务。
二、建章建制,规范审批。结合《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规章和本单位实际,制定包括监管、听证、告知、联合集中统一办理等许可各项相关制度,对行政审批的各个具体环节作出明确规定,把行政审批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议建立“首办责任制”和“一个窗口接件,内部合理运转,一个窗口出件”的制度。各部门应制定、执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办法》,对行政审批中违规违纪行为及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违法犯罪者追究法律责任。同时,把行政审批工作与干部考核评比、奖惩任用挂钩。
三、完善基础,公开透明。普遍建立公示板、公示牌或触摸屏,对本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承办单位、责任单位、联系方式等应公示的内容作出公示。还可印制宣传手册、宣传单、办事指南、格式文本,免费提供给行政审批相对人。
四、高效快捷,方便群众。提倡设立政务大厅集中联合办理行政审批;除传统方式外,推行电子政务,广泛采用电子邮件、数据电文等方式实行网上递交行政审批申请;办证审批可实行24小时电话申请;实施部门网上审批或多部门联合网上审批。
五、减少环节,缩短时限。各部门在精心分析研究基础上,尽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推行“行政审批时限制”,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并保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行政审批。超过规定时限,一律实行“超时默认”制,视为认可。对需要急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特事特批。
六、注重程序,严格管理。严格把握审批条件和审批程序,严格管理审批文书,实现规范化管理。
七、加强培训,提高水平。注重提高审批人员素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强化培训,实现行政审批人员全部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取得执法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不断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