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以便捷、占地空间小、易于存储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但是自身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受其阅读器所限,数字图书馆的命运始终处于起起伏伏之中。
在百度的首页输入“数字图书馆”进行查询时,会找到相关网页约1400000篇,类别也是千差万别,有医疗数字图书馆、煤炭数字图书馆、科技数字图书馆、中小学教育数字图书馆,有国家级的,有地区级的,还有学院级的,总之,零零总总,看得眼花缭乱。
网络的发展,赋予了图书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美国最早提出数字图书馆构想
早在1948年,美国的数学家维纳就第一个指出,电子计算机在未来的图书馆运作中,会大显身手。1978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卡斯特发表了《走向无纸的时代》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员》两部论著,描述了电子图书馆的前景。
1979年,来自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的哈利又提出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但是正式的数字图书馆概念,则是直到1988年,才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伍尔夫在撰写的国际合作白皮书中正式提出。
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宇航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联合公布了《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正式开始领导、组织和资助美国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开发。
1994年6月,第一次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讨会议在美国得克萨斯召开,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在内的美国6所大学参与了此次论坛,论坛的主题就是“第一届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年会”。在同年的10月,美国国会图书馆最早宣布了它将迈入数字化时代。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起步要稍稍晚一些。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初见成效
从1995年开始,我国陆续有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章发表,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华南理工等院校率先在国内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
1996年7月~1999年12月,我国由北京图书馆、中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文化部文化科技开发中心共同承担实施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CPDLP)项目”。
CPDLP项目在实施中包括了两大部分,首先,研制一套初步成型的数字式图书馆的实现技术,它应具有与国际接轨的特点,同时还要适合在中国推广;其次,逐步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分布式数字式资源库。
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同年3月,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扫描年产量达到3000万页以上。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也开展起来,如辽宁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上海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研究等。
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
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2005年8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国家图书馆支持、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数字图书馆分馆2005年会”召开。
在此次论坛,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刘小琴对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她表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支持,无论是在理论上的认识还是对中国图书馆界的影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各类型图书馆在应用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由政府投资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组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项目、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也已经启动;
技术研发和标准规范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关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方面的法律研究正在进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图书馆等公益性单位在使用数字资源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专门从事电子图书生产的企业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55%的用户开始使用电子图书,人们越来越易于接受电子阅读方式。
同时,在本届年会上,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也正式对外公布其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运作,已经在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运作经验。
占据优势引入合作机制
数字图书馆相比于普通的图书馆,具备很大的优势。首先,数字图书馆实现了把信息以数字化的模式存储,一半储存在电脑光盘或者硬盘里,与过去的纸质资料相比,占地很小。而且,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料在经过多次的查阅之后就会破损,一些比较珍贵的原始的资料,普通的读者一般就很难看到,而数字图书馆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
其次,数字图书馆都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以往的图书资料的查询,都需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繁琐而不便。
同时,由于传统图书馆收图书数量所限,一本书一次只可以借给一个人使用,而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一本书可以通过服务器,同时借给多个人查阅,也提高了信息的使用率。
第三,传统图书馆建设是有限的,数字图书馆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传统图书馆位置固定,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读者只需要登陆网站,就可以在几秒钟内查阅到自己需要查阅的信息,这种便捷是以往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的数字图书馆技术起步和发展都要晚于国外的很多国家,但是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步伐并不缓慢,而且又以行业派和学院派唱主角。
提起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就不得不提OCLC。
OCLC创建于1967年,其成立之初名称为“俄亥俄高校图书馆中心”协作网,是由当时的美国俄亥俄州的54所大学联合建立的一个计算机联合编目网络。
1977年,这一区域组织扩展为全美图书馆合作网络。1981年,正式更名为OCLC,此时,它的成员馆已从俄亥俄的54家图书馆发展到美国50个州的2300家图书馆。1996年,OCLC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服务中心,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图书馆系统。
OCLC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多极对话,在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运用的非常到位。比如我国的国家图书馆与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超星电子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在线阅览,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联机光盘数据库查询等,都吸引了众多的图书馆业界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仅仅在10年之前,数字图书馆对于普通民众来讲,仍是遥不可及,甚至包括图书馆内部的人士,大多对此还是觉得陌生。随着一系列活动的举行,比如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教育部启动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这些工程所制作的大量数字化信息内容,对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就我国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还并不乐观。很多因素都在不自觉中制约着他的发展。
发展有动力但还需突破限制
2006年10月13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在京开幕。
在本届年会,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中,起到绝对推动作用的方正电子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做了精辟演讲。据当天的代表发言表示,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发展一直处于主动探索阶段,而且电子图书供不应求,想买但是买不到。
据该代表表示,网络时代要求个性化,面对日益丰富的需求,电子图书的潜力发展很大。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困难是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理解和尊重程度差别很大,造成了恶性循环,大大损伤了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不尊重信息化产业的不只是提供商,也包括图书馆,有部分图书馆私下购买没有获得授权的电子图书,这样导致了正版的电子图书销售数量上不去,最后导致出版者的积极性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要想良好地发展电子图书,需要我国更好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促进产业良性循环。
在当天的年会上,来自方正的代表还表示,未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可能会有四大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多元并存。今后的电子图书一定不会在短时间内,甚至在长时间内取代纸质书。包括以PC机为主的电子书,移动电子书,包括手机阅读,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看,可以听,还可以玩儿,还有按需印刷,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印刷。
第二个趋势是图书和和大众市场互为促进。通过图书馆市场,培育了大量的熟悉电子书的读者,这些读者反过来又成为了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个趋势,出版社成立专职机构推进网络出版机制;第四个趋势就是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一体化。
不过,作为图书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还需要各个图书馆之间建立更多的合作机制,让用户能够真正达到超越时空限制、突破馆际界限而自由获取信息,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除此之外,相关一系列的数字图书的标准也需要明确,对其手持阅读期也要给予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多的读者来选择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才能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中文在线移动数字图书馆产品图
品种繁多的数字图书馆
方正数字图书馆使用流程
超星数字图书馆首页
链接
我国较为知名的数字图书馆
中国数字图书馆
中国数字图书馆是以国家巨额财政投入建立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为基础,充分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联盟成员的特色资源、借助遍布全国的信息组织与服务网络,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数字图书馆。
截止2001年6月,该网站已有6000万页,合20万册数字化图书,内容覆盖经济、文学、计算机技术、历史、医药卫生、工业、农业、军事、法律等22个门类。
超星数字图书馆
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超星数字图书馆是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项目,由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以公益数字图书馆的方式对数字图书馆技术进行推广和示范。
图书馆设文学、历史、法律、军事、经济、科学、医药、工程、建筑、交通、计算机和环保等几十个分馆,目前拥有数字图书十多万种。每一位读者下载了超星阅览器(SSReader)后,即可通过互联网阅读超星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2003年5月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该规程更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中小学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我国目前所建立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有很多,以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例,该数字图书馆以中小学生新大纲新教材为中心,紧密围绕教学重点,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供教师和学生所需的系统性精品教学资源。运用声音、音乐、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表达手段,同时辅以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使学校管理者能及时获得最新的学校管理、教育动态信息。
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是清华大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主办的一个远程查阅网站,其中收录了国内6000多种学术期刊1994~2002年的内容,并收录了3万多篇优秀博硕论文。采用有偿服务的方式,为人们提供资料和大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