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基本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县以上执收执罚单位百分之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百分之百纳入财政管理,应解缴资金百分之百解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据悉,广东省政府在2004年就印发了《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今年6月,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提高非税收入质量的通知》,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同时,逐步推广“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电子化系统”,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实现财政部门、执收单位、代收银行的实时连接、信息共享,实时电子对账和票据核销、收缴情况的实时查询,以及对每一笔收费流向、入库进度的实时监控,有效堵塞了非税收入管理漏洞。截至今年7月底,广东省直已有57家执收单位、528个执收点上线,代收网点已达4000个,系统代收金额达6亿元。
此外,广东省还实行由财政部门对罚没物品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拍卖、统一销毁,变价收入统一上缴国库,较好地解决了执法执罚部门自行收缴、自行保管和自行处理罚没物品普遍存在的物品易丢失、易损坏,处理不及时、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十五”期间,深圳、珠海、云浮3市和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公物仓共接收罚没物品2360批次,处理罚没物品变价收入共3.5亿多元。
为进一步拓宽理财视野,广东省把国有资产(资源)和公共资源开发权、使用权、广告权、冠名权等进行招标拍卖取得的收益,逐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使其体现为公共财政收入,为地方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服务。
与此同时,广东省还建立年度稽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近年来,地方和部门违反规定乱设项目、超标准收费、扩大收费范围、违规使用票据、多头开户等现象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