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中国“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地位,更映衬了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巨大发展空间。
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
中国钢铁行业保持着许多“世界之最”——自1996年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并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中国钢产量便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最大的钢铁净进口国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4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2.72亿吨,占全球10.5亿吨钢产量的25.8%,是日本、美国、俄罗斯三国钢产量的总和。
然而,与“世界第一钢铁大国”身份所不相称的,却是国内许多钢铁企业面临“亏损”这一严峻的现实。“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成为我国钢铁企业的通病。
目前,世界钢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而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还相对偏低,一轮并购重组的高潮迫在眉睫,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国的钢铁产业虽然在总量上已经世界第一,但在一些高端产品和技术工艺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供应链,实现精细化的价值管理,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内钢铁企业意识到,要想摆脱困境、应对全球挑战,信息化是一条必由之路。截止2005年底,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共有32家主要钢铁企业成功实现或正在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些企业的钢铁产量之和占中国钢铁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还有大量企业把信息化排上了议事日程。
一场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正在中国的钢铁行业中掀起,它担负着我国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转变的梦想。
“最佳实践”期待实践最佳
钢铁是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钢铁企业通常都是大型、特大型的企业集团。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体系庞杂、投资巨大、费时耗力的过程。一个完整的钢铁企业信息系统从横向看,包括供、产、销及质量、财务、认识、设备、管理等各个环节;从纵向看,从低到高分成五层:设备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决策支持系统。
钢铁行业信息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实施时都会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通常在长远规划之中,会将所有的功能都考虑周全,但在开始阶段,只会实施最主要、最迫切的功能,分布实施、逐步完善。
SAP钢铁行业“最佳业务实践”方案正是基于以上的需求应运而生的。这个方案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集成了SAP多年来在全球钢铁行业特别是在中国十几家钢铁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经验,是一个涵盖了钢铁企业信息化全流程的知识库。任何钢铁企业,不论其信息化基础、发展阶段有何不同,都能在这个方案中找到类似的锲入点,从而在“智囊”帮助下解决很多共性问题,使信息化过程变得事半而功倍。
据SAP中国研究院项目经理张勇强介绍,推出“最佳业务实践”有三个主要目的:一、降低实施成本;二,加速实施周期;三,规避企业实施风险。“从以往其他行业实施‘最佳业务实践’的经验来看,采用这一方案后,企业在实施ERP时,能有效地加速项目实施周期的40%,减少30%的成本和70%的风险。”
据悉,由于中国钢铁业这两年的迅猛发展,SAP钢铁行业“最佳业务实践”还是一次难得的以中国为蓝本开发的“全球版解决方案”,面向其他国家的版本将在这一版的基础上再加以专业化开发。
SAP钢铁行业“最佳业务实践”方案的出炉,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愿这一模式在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实践中能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