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一个5年规划的“建议”当中,提到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地方有12处之多,明确把信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信息产业的高度重视。目前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左右,“十一五”末力争达到10%。信息产业规模这么大,占GDP的比重这么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一定要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
信息产业的定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是传统电信运营业和电子制造业;广义上还包括社会信息化和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国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这表明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其自身发展,它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能把信息产业简单地视为常规产业,而应该看作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呈现两个特点:(1)增长速度快;(2)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向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信息产业显而易见将是发展的重点。
一、围绕电信业转型,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工作
1.关于电信业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电信运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瓶颈之一,已经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回顾电信业发展历程,呈现两个主要特点:(1)发展速度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双双跃居世界第一,总数达到7.5亿户,近几年每年新增用户数近一亿户,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互联网发展也很快,目前上网用户超过1亿户,50%以上采用宽带上网,国内中文网站67万个。同时,电信技术和业务也得到飞速发展,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能够提供许多不同种类的新业务,而且有许多新业务从全球范围看都属于原创。(2)改革力度大。我国电信改革是从1994年正式开始的,标志性的事件是中国联通公司成立。中国联通公司的出现对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意义要大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之后,到1998年政企分开、邮电分离、移动剥离,再到2002年的电信重组,电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形成了6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1.6万多家增值电信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竞争格局。实践证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对促进发展、改善服务、降低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电信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电信业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现阶段电信业面临的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电信业还将保持若干年的高速增长。这主要基于两个判断:①虽然电话用户总量达到7.5亿户,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国人口多,现在电话普及率仅57部/百人,而且其中还有许多重复计算;②电信业发展往往依托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而这必然会带动电信业的发展。
(2)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加强。最典型的是,电信资费在很大程度上由市场竞争决定,当然还需要政府加强调控。所以,政府部门必须转变管理观念、方式、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3)技术驱动的作用十分明显。市场需求是第一原动力,但在电信行业,技术驱动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或者说是市场和技术的双驱动。尤其是在移动领域,很多市场需求是靠用新技术新业务培育起来的。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领先一步开发新技术新业务,这样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4)市场需求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趋于多元化和高要求。运营业也有产业链,电信产业链是整个信息产业链条上的一环。这里面实际上有价值链的作用。在垄断经营时期,这个环上的附加值是很高的。但是随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价值链在悄悄发生变化、转移,或者说附加值在降低。运营企业如果固守传统话音业务,路子会越走越窄,这也是王旭东部长在报告中提出要进行转型的初衷。
(5)三网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快。“HT”这是由技术业务的发展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典型的是处于交叉和边缘状态的IPTV业务。IPTV实际上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业务模式和赢利模式还远未形成,IPTV与数字电视到底是什么关系。②内容提供到底是由广电部门管理,还是由电信部门管理。③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现在电视网上有3亿多用户,将来还会进一步扩大,如果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后果会非常严重。④标准问题,标准制定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现在IPTV的标准主要是MPEG4、H.264以及我国提出的AVS,这3种标准到底是什么关系。因而,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我认为对IPTV的发展要慎重,可以积极进行试验和探索,但不宜马上大规模推广。
(6)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这些年电信行业一直在努力改善服务,但现在看来力度和水平不够。以前老百姓能够装上电话就行了,现在需求层次明显提高。目前,老百姓对一些电信服务热点问题反应还比较强烈。服务问题解决不好,行业发展再好也是不完全的,形象不好。
2.关于电信业转型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下一阶段电信业何去何从,全行业都在深入研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电信业界都在探讨转型的问题,王旭东部长在报告中也进行了阐述,在此我谈几点体会。
在国内,转型最早是中国电信提出来的,但是比较狭义的,主要指业务的转型,实际上是希望获得3G牌照。我认为,转型的内容不能局限于业务,而应该进行延伸,包含业务、技术、管理、服务转型。从内涵来讲,正如英国电信一位总裁所说,“转型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战略”。转型实际上就是战略选择。
关于转型,我再强调两个概念。①转型并不是A到B,而是A到A+。传统运营企业千万不能丢掉本来面目,而要利用现有技术拓展信息服务内容。也就是王旭东部长在报告中所提出的,要树立信息服务大行业观念。②自主创新。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比较容易理解,主要是创造发明。运营业的自主创新就体现在转型上,就是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电信发展之路,把中国电信业做大做强。
现阶段电信业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电信强国。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把我们的运营企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从政府的角度说,就是要转变观念,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监管,为行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效”不仅仅是企业的有效,而是全社会的有效。基于这个认识,我认为政府在监管工作中必须把握好3个原则。
(1)监管部门应该代表全社会的利益,追求全社会总剩余最大,包括企业的总剩余和消费者的总剩余。我们的监管部门脱胎于政企合一、计划经济的体制,难免带有旧体制的痕迹。从管制经济学说,监管政策的结果是利益集团影响的结果,消费者和企业是两个主要的利益集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政府的决策。但相比较而言,消费者难以形成合力,是弱势群体。因此,监管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代表全社会利益,代表消费者利益。
(2)政府是鼓励竞争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电信业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发展形势。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也就是说,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不要过多干涉。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市场机制并不十分完善,所以我们在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的同时,还要辅之以一定的行政手段。
3.2005年主要工作回顾
(1)互联互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办75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对解决互联互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赋予了监管部门对电信运营企业干部考察的建议权。此外,我们还推动出台了“互联互通司法解释”,建立了技术监测系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互联互通的局面有了很大改善。
(2)积极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204和408号文件表明了政府部门对价格调控观念、思路的重大转变,引进了资费上下限管制。在国外,政府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主要是设置上限,价格只能降不能涨。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目前我们把政府指导价作为上限,同时考虑到6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都是国有控股企业,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不计成本的恶性价格战比较严重的具体实际,又设置了下限。企业的资费如在下限之上不干预,低于下限就认定是不正当竞争,是国有资产流失,就进行干预。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基本遏制了恶性价格战。同时,近年来资费总体水平稳步下降。2005年通信业务总量增长25%,通信业务收入增长11%,业务量增长远远快于收入增长,这说明价格在不断下降,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3)加快推进农村通信发展。在偏远地区,通信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的输出、对于帮助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都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农民的通信问题不解决,我国电信业的发展也是不完全的。2005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村村通电话”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通电话行政村的比重达到了97.1%,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4)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网上不良信息影响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安全。我们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只顾发展、不管管理,应该是管理与发展并重,通过加强管理更好地促进发展。2005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提出“谁经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信息安全管理原则,明确经营者的信息安全责任以及开展网站集中备案和清理整顿工作,初步建立了网站备案信息数据库、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全国域名信息数据库等3个基础数据库,净化了网络环境,为打击利用互联网进行有害信息传播,建立互联网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006年重点工作
(1)加快立法进程。目前《电信法》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2006年争取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研、论证、协调等工作。同时,在《电信法》的指导下,要抓紧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法规。已经开展的一些工作,比如加强对电子邮件的管理,贯彻落实好国办75号文件及信息产业部有关文件等,还要进一步加强。
(2)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推进全业务经营,优化竞争格局。在3G牌照发放问题上,必须考虑4个因素。①3G技术业务的成熟性。目前3G技术业务已经基本成熟,而且3G语音业务成本仅为2G的50%~60%。2006年运营企业扩容时如不采用性价比更高的系统和设备,显然是一种浪费。②要优化竞争格局。国务院36号文件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主要精神是对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对运营模式的研究不够,片面强调了固网的同质竞争而忽视了异质替代竞争。移动、IP对固网的分流很严重,这本身就是竞争。固网的垄断性更强,移动的可竞争性更强。但现在移动只发两张,固网四张半,而且移动领域两家企业实力相差悬殊。再者,目前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因此,应借助于3G牌照的发放优化竞争格局。③IPR的问题。在移动通信领域,一代我们一无所有,二代我们慢了半拍。唯有三代,我们的集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跨国公司用知识产权费来制约国内的企业。合理的专利费要出,但目前国外厂商的要价太高,要占到营业收入的15%~20%,付出这些专利费后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肯定大大削弱。④TD-SCDMA的问题。2005年TD-SCDMA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内企业能拥有3G标准的核心技术专利非常不容易,这几年信息产业部非常支持,指配了频率,与相关部委共同指导建立了产业联盟,组织了两次大规模测试等,促进了TD-SCDMA的快速发展。当然,不仅是政府和产业要支持TD-SCDMA,运营企业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应该要有实力的运营企业支持。基于这4点考虑,我认为目前我国发展3G的条件已经具备,该到决策的时候了。
(3)推进农村通信发展。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仅仅解决了大部分行政村通电话的问题,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目标,关键问题如何量化。从通电话的角度说,要做好两件事,延伸到自然村和进一步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此外,还要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
(4)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要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准备推行手机实名制,上海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对于法律法规和网关平台建设等工作,也要高度重视。要积极配合有关内容主管部门做好网上内容监管,逐步建立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
(5)改善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06年要继续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手机质量、电话卡余额、短信欺诈、不对等协议等。2005年11月我们启动了“畅通网络,诚信服务”主题活动,要扎实开展,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一些实事。要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努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管理
1.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产业从小到大,取得了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成绩。归纳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市场需求是第一驱动力。许多企业老总说,政府对企业最大的支持是订单。这句话从侧面说明了市场需求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2)得益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为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努力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了技术,培育了市场。电子信息产业较早开始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在较高起点上的腾飞。(3)得益于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转变,产业市场化程度很高,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状态。对电子企业来讲,创新和运作的难度要远远高于电信运营企业。但有竞争也就有压力和动力,市场对资源实现了有效配置。(4)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来看,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将逐渐摆脱近年来发展低迷的态势,开始步入新一轮发展增长周期。未来几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将会保持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尤其是中国,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将进一步细化,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产业的国际转移呈现出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变;由整机转移向元器件转移转变;由生产环节转移向生产、研发、营销环节共同转移转变的新趋势。全球范围内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仍将十分活跃。产业结构日趋呈现出“软”的趋势,软件外包发展迅速,软件的模块化和工程化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跨国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发展模式,加快向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拓展。还要看到,周边国家正通过土地、税收、市场、劳动力、政策等优势,加快吸引外资。目前这个趋势十分明显,国家间“产业转移承接地之争”将越来越激烈。加入WT0后,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许多国家对国内产业保护不再局限于使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多以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为武器,加大国内市场保护的力度,打压我国的本土企业,出口企业都做得极其不容易。在全球技术转移过程中,许多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高技术出口设置障碍,提高了我国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门槛和成本。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已经超过美国,相关国家已经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而最高精尖的技术引进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说明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信息产业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很大压力和挑战,我们要认真分析形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个措施或路径中央已经明确,关键是走自主创新之路,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关于产业综合竞争力
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当前无论是政府、理论界还是企业,都在探索这个问题。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涉及的面远比电信要广。它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一个产业的竞争力,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载体。必须要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些一流企业,应该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品牌,拥有资本运作能力。
(2)市场需求拉动,包括出口和内需。市场需求是促进发展的第一原动力,中国具有独特的优势。需求取决于国内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通过用发展经济的方法来刺激和培育市场需求。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就是成功的案例,13亿的庞大人口和需求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产品需求市场之一,带动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3)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出现不但培育了市场需求也拉动了市场需求,这种市场需求和高新技术双驱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果说市场需求仍是根本驱动力的话,技术驱动的助推剂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专利数的掌握上,谁拥有的核心技术多,谁就占据竞争优势。
(4)上下游产业链支持与互动。作为一个创新周期短、生产环节多、市场变化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产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不是依靠某一产品或产业某一环节优势,而是建立在其产业链的整体优势上的,要求提供更健全的相关支持性产业。未来各国信息产业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产业链之间的对抗。
(5)资源方面的要素。对一个国家而言,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拥有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国科技发展的根本保证。电子信息产业强大的国家都有大量优秀科技人才的积累,都有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成功机制。
(6)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企业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上,国家无疑扮演着关键角色。
产业发展有4个驱动力。①技术驱动力。未来几年,信息技术拥有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集成电路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新型元器件及新材料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②市场需求的驱动力。③竞争压力的驱动。④政府调控的驱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建设电子强国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发展战略。而是在既要考虑国家宏观发展目标,又要考虑技术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还要考虑市场、机制环境和企业实力的系统工程。
3.关于政府的作为
政府调控方式多种多样,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还有行政手段。《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政府的行政手段必须有法可依。应该指出,政府的调控作用具有两面性。如果违背经济规律,政府的调控可能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反作用。这对我们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产业做大做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把产业发展的需求条件瞄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已经非常之高,只有融入世界范围的供应链,才能把先进技术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撑纳入自己的发展体系,把自己的水平提得更高。
(2)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培育竞争优势。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而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是当务之急,产业链不贯通寸步难行。信息产业存在着3个不同层次的产业链: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通信业构成的大行业产业链。②从原材料、元器件、软件到整机的制造业产业链。③以产品设计、生产和应用过程为特征的微观产品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涉及上游的材料、设备、仪器仪表到设计、流片、封装,整机集成和应用,产业链的特征十分明显。
我国是大国,必须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产业链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培育竞争优势。产业链的背后有价值链在起作用,取决于市场,取决于该环节在产业链上的价值,取决于本国家或地区的基础、上下游产业的支撑和政府的导向。各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不平衡,条件、基础、人才、资源都不一样,要加强对各地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
(3)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构建我国的竞争优势。中央《建议》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过去我们的企业以加工为主,科研主要在高校和研究所,中央《建议》的提法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我们在这个体系上已经作了一系列的探索,建立了产业联盟,如TD-SCDMA联盟、闪联等,应该继续做好这篇文章。
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当前,标准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光有标准是不行的,标准需要核心技术和专利的支撑。如TD-SCDMA标准,我们不仅拥有标准、核心技术和专利,而且培养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标志着这个标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要处理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相互关系,研究标准的形成机制,探讨用企业联盟发展标准的可行性。专利战略中的专利保护、规避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正确处理引进外资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外资独资和合资企业仍是我们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仍要鼓励发展。对这类企业来讲,虽然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上,但是对于就业、提升产业规模、培养人才等,这类企业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将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存在。当然今后要注重本土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
(4)构建有利于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机制和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能够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①统筹规划。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家意志,明确了发展重点和方向,对企业和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指导和引导作用。②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双刃剑”,过度保护不利于企业的创新,缺乏保护对产业有损害。这个度应把握好。③政府引导基金。当前,在我国核心基础产业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优势企业不突出的背景下,政府的基金支持对产业发展而言仍是不可缺少的。基金在我们过去的发展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具有倍增效应。④运用标准手段为产业发展服务。另外,在推动建立企业联合机制,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完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政府也大有可为。
总的来看,政府应该“后退一步、站高一步”。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学习和干部队伍建设,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干部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执政能力。信息产业部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各地搭建交流、沟通、学习的平台,共同提高信息产业系统的整体工作水平。信息产业前途是光明的,经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