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砸10亿美元 启动全球“下乡”行动
来源:天极网 更新时间:2008-03-11

   

        1492年,哥伦布启程寻找去印度的航路,他没有真正发现印度,但他把自己遇到的美洲人称为印度人,然后回家跟他的妻子说:“亲爱的,我发现地球是圆的”。512年后,《纽约时报》作者马斯费里德曼出发前往印度,很明确自己的方向,他坐着汉莎航空的班机向东前进,座位边上放着GPS卫星定位系统。回到家,他对妻子说:“亲爱的,我发现地球是平的。”

  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地球在由圆向平转变。显然,中国想要适应这一变化,占据中国总人口数70%的农村就必须改变。

  美国未来学大师托夫勒博士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农业社会可以跨越工业社会直接进入网络社会。或许是贝瑞特为了验证托夫勒博士的理论,或许是英特尔开始看到中国农村市场的广阔前景,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贝瑞特将2006年访华的首站选在了湛江的石井尾村。

  中国农民——英特尔的理想与现实

  在从湛江到石井尾村的路上,这里正在高速崛起的景象清晰无比——处于不同施工进度的大批全新的高层公寓星罗棋布在道路周围。这些错综复杂的道路上既能看到招摇过市的宝马车,也能看到装满了生猪或生菜的大卡车,工业园区内零次栉比建立起来的高科技企业……种种景象都在显示:这是一股正在崛起的力量。

  2005年5月,66岁的贝瑞特宣布退休,随后“Intel inside”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也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对于英特尔来说,“Intel inside”敲响了一个时代结束的钟声。

  当然,贝瑞特在卸任前选择放弃这句广告语不是因为盲目,而是他找到了中国农村这一更具野心的目标。这个目标以贝瑞特卸任CEO转任董事会主席为标志,开启了英特尔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们最大的市场是美国,第二大的市场是中国,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和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我们未来的增长机会主要是在新兴市场,如中国。”贝瑞特如是说。在他的计划中,这是英特尔35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如果成功,将使“英特尔无处不在”的目标变成现实。

点击放大此图片

  一大步还是只有一步

  贝瑞特正试图通过IT改变中国农民的观念和生活。比如村民在种地前,可以先上网查询目前什么农产品最受欢迎,查询种子的价格、产地、质量等,甚至还可以查到各种农业种植技术。科技给这里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在石井尾村,IT的魅力还从学生传递到他们的父母上。村里很多学校已经用电脑来进行教学,这些电脑室除了对学生开放外,在闲暇时也对广大村民开放。“现在很多村民已经学会使用WindowsXP系统和上网了。”石井尾村村长黄同富介绍说。

  村民黄华平说:“电脑正在改变我的生活,并且帮助我养家,因为我从哪里获得可靠的气象趋势帮助我增产增收。”

  如果英特尔计划成功实现,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该计划会一帆风顺,中国农村复杂多变的情况注定为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几分坎坷。

  贝瑞特此次访问的石井尾村位于中国广东境内,村民整体意识比较开放,也比较容易新的事物。但是在中国内陆省份的农村,由于村民的保守意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弱,在他们眼中新事物总是被误会带有侵略性而受到排挤。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是英特尔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难题。英特尔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但究竟能否影响渴望改变现状的中国农民,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英特尔农村计划“标本”

  贝瑞特在造访了石井尾村时说:“英特尔将支持广东政府在2006年底建成300个乡镇信息体验服务中心的目标,使全省居民都能够获取与医疗、教育和商业相关的大量信息资源。每个乡镇信息体验服务中心都会配备若干性能可靠且于互联网告诉连接的电脑。”

  在英特尔的农村战略中,将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超过10亿美元来保证这一战略的实行。

  石井尾村、湛江乃至广东对于英特尔而言,都将只一个“标本”,树立这种标本的意义在于使点燃中国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的星星之火。

  从长远而言,这中标本将深刻改变中国农民长久以来“身靠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以网络为契机,提高当地教育品质,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以计算机使用为基础培养网络时代的基本技能;通过网络引入外部知识和信息,改变当地农民的观念和生产活动方式,并为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达到加速发展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贝瑞特与中国农民的网络情结将对英特尔和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的广度现在还无法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