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工程耗资数百亿漏洞频出 国税总局处境尴尬
来源:财经时报 更新时间:2008-03-14
  
  由于系统和软件存在漏洞,这个耗资数百亿元、一直承受着批评的工程该想想怎么继续下去了。

  梁红是北京一家工业企业的会计,两年前她的单位就已经实现了网上报税。那时,她和她的同事都以为网上报税可以免去每月到税务局排队的麻烦,但后来才得知,不论是网上报税还是装有税控机的企业,都需要亲自前往税务局才能报税成功。

  网上报税后,企业必须将登记表格打印出来送交税务局审核并签字,而使用税控机的企业也须将其存有数据的IC卡送交税务局进行核对。每个月报税的那10天,国税局大厅依然那么拥挤。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的童伟博士说:“纳税环节没有减少,纳税成本也没有降低,这种结果与金税工程二期的预期有所偏离。”

  “金税工程”是国家税务总局建设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总称,目的是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全国税务机关互联、信息共享,全面加强对税收各税种、各环节的监控和管理。目前运行的工程二期的主要监控对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国家税务总局在2002年时就曾透露计划实施金税工程三期,并通过三期的实施,使税务信息化系统在5年内覆盖全国的税收工作,使国家税收征收率达到75%-80%。

  但这个计划至今已经讨论了近3年时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还是没有批复。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对投入90亿元的金税工程三期的技术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有所怀疑,而这种怀疑源于工程前两期的实施结果。

  中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因为实行增值税以后,虚开、代开、伪造专用发票的现象不断出现,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为打击犯罪和保护国家利益,国家的税务部门开始研究增值税的监管问题,从而实施了耗资几百亿元的金税工程。

  金税工程运用了一个会计常识,即销售方开具的四联发票,尤其是抵扣联和存根联所登录的数据必须一样,否则增值税进项税额不予抵扣。

  在工程启动之前,制售假发票者和偷漏税分子可谓闻风丧胆,有人甚至放弃假发票转做利润相对较低的假文凭。然而,由于工程一期在发票防伪技术方面不理想,制假者和用假者后来有增无减。

  金税工程一期因此而曾经饱受批评,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承认,金税工程一期未能解决好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问题,网络也没有覆盖全国,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的效果。

  接下来,被认为技术、管理都比较成熟的金税工程二期同样露出了缺点和漏洞。

  由于工程二期做到了企业进项与销项的网上比对,卖假发票和开“大头小尾”、“阴阳票”等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明显减少,增值税发票申报交税率由92%提高至99%,假增值税发票由8%下降至万分之几,并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腐败行为,保证了税务人员执法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同时,税收系统内部人员涉案也由2000年的200多人下降至2002年的12人。

  但工程最终并没能杜绝虚开发票和假发票等犯罪行为,而且偷逃税款的犯罪案件涉案金额逐年增高。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1月13日就曾公布了一起特大系列虚开、骗税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8亿元,税额4.3亿元。

  因为系统不能核对受票单位,工程二期所采用的新系统还给新型的假发票——“克隆票”以可乘之机。

  所谓“克隆票”,就是已经开出的一张机打发票被无限制地复制使用。这种“克隆票”如在税务局的网上查询,其发票号码、开票单位和金额均核对无误,无法验证发票的真假。

  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税控收款机国家标准》也受到了质疑。童伟说,这个标准是在一些大企业的推动下完成的,其内容或多或少是按照它们的标准来制定的,因此没参与起草、制定技术标准的企业认为,这样的标准难免“偏心”。

  实际上,国家早在1994年就提出推广税控收款机并于2000年试点使用,但此后的推广工作并不顺利,期间甚至曾经瘫痪。实达电脑设备公司电子支付产品部副总经理乔栋说,税控收款机一直没推广开来的表面原因是很多产品质量差,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机器寿命短,纳税户的怨言比较大,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国内税控收款机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有关部门根本无法对税控收款机的生产和经营进行有效管理。

  他还说,由于生产缺乏统一标准,税控收款机产品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用户和厂商的积极性因此受到了严重打击。“很多生产税控收款机的企业或转行或倒闭,对整个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

  耗资巨大的金税工程所使用的系统和软件就是这样遭受着指责。国税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让他困扰的是,据说税务局内部也有人对金税工程有抵触情绪。他说,他的办公室里每逃诩有向他推销新技术和软件的企业,而这些企业首先向他陈述的就是金税工程前两期所使用系统的种种不是。

  浙江大学普通金融税控研究所就是游说者之一。该所从去年10月开始就一直带着它的研发技术向国家税务总局自荐,希望能得到审批。该所的技术尽管还没有一个正式名称,但据说已被很多业内专家论证。

  不过几个月来与国税总局的接触让浙江大学方面倍感挫折。它担心自己前期已经投入了2000万元资金,如果技术不能及时获批,等到其他机构企业进入,形势将更加严峻。

  浙江大学的新技术要点是使系统控制交易数据而不是发票。它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将税源的监控放在一张小小的发票上呢?古代人以实物缴纳税赋,后来用银子,再后来用货币,现在我们只交数据不可以吗?

  浙大普通金融税控研究所的新系统在对发票的核对上增加了受票方,受票方则按单位的税务代码登记。开票方将交易数据交给税务局后,交易数据同时传输到受票方。这样,税务局在网上不仅能核对发票号码、金额、开票单位,还可以核对受票方,确保一张发票只有一份,使“克隆票”无法存活。

  对交易数据进行控制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纳税环节,降低纳税成本。公司在网上报税核对,税款则由税务部门从公司的帐户中扣除。

  浙江大学方面透露,国家税务总局的高层目前已基本了解了这项技术,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司副司长范坚并已表示可以在农产品收购行业试用。不过一位技术人员说,农产品收购行业生产方式落后,计算机、电子商务普及率低,他们的系统很难在这样的领域应用。

  这位技术人员并补充说,目前攻坚的难度不是技术而是国税总局的态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表示,对于新技术的审批,国税总局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也不会有人积极推动,因为如果使用新系统,就等于推翻了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

    他说:“让国税总局自己否定自己,这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