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电子政务应用案例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5

 

        雅安市地处四川省西部,成都平原盆周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吃饭型”财政,全市电子政务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整体不够高。该市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以应用为推动,在投入不到100万元的情况下,实现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覆盖全市(包括所辖七县一区)的所有单位(近千个),建成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若干个,上网使用这些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各单位每天工作的一部分,走出了一条在资金少、人员网络意识差、应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建设电子政务的成功之路。

  一、建设背景

  雅安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雏型,是始建于1996年的“党政首脑机关决策网”,联网范围是四大家领导及其办公室,是实现本级党政领导计算机电子政务应用。近年来,建立全市统一的基于党政网的电子政务系统,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应用角度,都具备了较强的需求。一步到位式的建设即基于高端软硬件平台之上的电子政务系统当然更能充分满足需求,也显得更有政绩。但是,这样的方式对较为紧张的市级财政所不容许,在软硬件发展较快而应用发展有一定过程的情况下,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雅安市各单位内部计算机的普及率虽然不低,但大多没有形成网络,在应用上仅仅局限于文字处理,这对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既是有利条件也不是利条件,有利的是相对容易对网络进行整合,不利的是单位网络意识不够强。如果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要求各单位基于高端软硬件统一网络平台和开展电子政务应用,表面上看来更能充分满足需求,却是紧张的财力所不容许的,而且在软硬件发展较快的情况下,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费。而且就雅安市而言,大多数单位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不是很高,对信息化、电子政务的认识也很模糊,认为这些离自己都很遥远,如果一步到位建立一套基于高端网络硬件平台和大型数据库之上的完整的专业的电子政务系统,就明显不符合实际,不仅会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而且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被闲置或废弃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雅安市确定了“以用促建、以建兴用”的建设原则,即电子政务建设要以有效的简单应用入手,破除各单位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距离感,促使统一网络平台的建立,根据不断提高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层次,使电子政务系统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二、实施步骤与实施结果

  该市建网之初受财力限制,不允许一步到位。在网络建设上采取了“先纵后横”的建设步骤,即先建立纵向网络:2000年底完成了市级和所辖七县一区9个网络汇接中心的建立,9个汇接中心都采用cisco2509路由器以DDN的方式接通,各个汇接中心分别通过交换机或集线器与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室接通,由于cisco2509有拨号接入功能,单位可通过拨号方式横向接入网络。整个网络设备是全省最差的,网络的发展举步维艰。网管人员分析研究了现状,根据该市网管人员的软件应用开发水平,提出了加大应用力度,靠应用支撑和发展网络,以实用的应用吸引单位用户,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设备,待条件成熟时再升级网络设备。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以上的思路,该市在2000年底完成四大家办公室(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室)的网络连接后,立即推出了基于WEB技术的网站,开展了许多单位日常工作必须要用到的向党委和政府报送信息的“信息报送”应用。之所以以“信息报送”应用为突破口,主要是因为在传统方式下,各单位向党委和政府报送信息主要是通过传真或电话,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党委和政府对收集到的信息利用起来也不方便,而通过基于WEB技术的“信息报送”应用,使用简单,效果明显。在推广这一应用中,由于党委和政府办公室深刻认识到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求各单位在报送信息时尽量通过网络报送,逐步减少传真或电话,许多单位也认识到通过网络报送信息的优越性,纪委、组织部、宣传部、计经委、国土局、旅游局、建设局等单位通过拨号或网线接入了这一网络。与四大家办公室组成的网络连网进行“信息报送”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上单位工作效率的成功提高,让陷入被动的其余各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促使各单位重新认识网络,该市网管中心针对各单位培训学习需求的增长,及时开展培训工作,使各单位网络信息化意识得到加强,为网络的全面铺开打下了基础。

“信息报送”应用的成功,增强了网管人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实施电子政务作好了辅垫。信息报送和发布不是电子政务的全部,光有几家重点要害部门上网,其余单位的信息化意识和网络意识仍不够,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实用网络应用才能让单位感受到网络化、信息化已不再是空中楼阁,信息化已不再遥远。要拉近单位对电子政务的距离感,破除“电子政务遥远论”,必须要开发出有针对性强、与业务工作关系密切的应用。市网管中心提出“以专栏和专题应用破除电子政务的距离感”。基于这种认识,网管人员又相继开发出与市委、市府工作紧密衔接,与单位业务工作关系密切的专栏和专题。至今已建立“党的作风建设”、“电话查询”、“公务员考试指南”、“党的十六大专题”、“科普专题”、“WTO信息查询中心”、“法律法规”等近二十个专栏和专题,这些专栏和专题应用的开辟,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单位对电子政务的距离感,让经过优化、整合过的网络资源充分共享。这些举措的实施,加大了雅安党政网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了单位的网络意识和信息化意识。让上网单位感受到信息化的便利和资源合理配置利用,让未上网单位感受到来自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巨大压力。

  随着“信息报送”、“专栏专题应用”的成功实施,单位网络化、信息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引起了市委、市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公文网上交换”时机日趋成熟,该市网管人员又及时提出“以‘核心单位’带动,‘重要单位’示范,所有单位共同应用,以点带面,平滑过渡到全面实施‘公文网上交换’”的指导思想。把“党委、政府两个办公室”作为“核心单位”紧紧抓住,以党政机关综合部门作为“重点单位”来主动服务。2001年7月,市委办开始 “公文网上交换”试运行,期间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双轨并行,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公文网上交换”不再印制纸质文件全部以电子文档交换单轨运行。网管又及时做好了跟踪服务,随后政府办也相继开始“公文网上交换”。这一关键举措,彻底击溃了“电子政务遥远论”,看着上网单位在工作上的得心应手,极大地刺激了未上网单位,纷纷要求尽快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络,市电子政务网络覆盖面因此得到充分扩大。2002年4月,90%的市级部门入网,5月份100%的市级部门入网,完成了第一个“100%”目标。随着“核心单位”和“重要单位”无纸化办公示范的成功实施,在2002年10月份100%的市级单位和区县、部门、乡镇都通过“公文网上交换”实现全市党政机关的无纸化办公,实现了第二个“100%”目标。“公文网上交换”的成功运作,为电子政务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上应用的不断增加,公文网上交换的成功实施,使得沟通成为网络建设的又一个重点,及时开启“领导信箱”的应用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领导信箱”既是党政机关领导联系群众的沟通桥梁,又是政务公开的一种好的表现形式,也是领导的现实需求。有了公文网上交换应用的基础,各单位网络意识的不断增强,网络的及时性和必用性已展露不遗,“领导信箱”的开启时机成熟。自“领导信箱”应用投入使用以来,已收到来信上千封,面对如此旺盛的需求,网管人员及时做好来信的编辑、转发等服务工作,做到了干部群众有来信,领导有回信,涉及部门有答复,突破了传统的干群关系联系方式,拓展了政务公开领域,网上办公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网络建设覆盖面的扩大,需求不断的增大,网络带宽成为瓶颈,针对这一情况,网管中心人员提出“统一规划,先纵后横,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全市的网络统一平台,统一采用厂家的网络设备,优先建设省、市、县三级纵向主干网,然后各级单位横向宽带接入网络。2002年10月该市网络以Cisco3640路由器为主路由设备,华强VERTEX5124 100M 24口3层交换机为核心交换机,各楼层采用性价比较高的国产D-Link 10/100M 24口交换机为楼层交换机,以10M ATM的方式上连省中心,对区县以2M ADSL+方式,完成了整个主干网的宽带升级连接。横向以9个汇接中心为中心,以市(区县)委机关、政府机关局域网为重点,采用星形汇接方式,采取有条件、需求大的单位先上,无条件的单位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同时保留原购置的Cisco2509路由器作为远程拨号和乡镇拨号上网的主要设备,完成了横向网络的建设,升级前后的网络设备没有一件闲置和废弃。

  三、实施效果

  通过“以用促建,以建兴用”,增强了单位网络意识和信息化意识,加大了网络应用效果,吸引并捆绑住了用户,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电子政务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夯实了基础,展现了电子政务的勃勃生机。

 

  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纵后横”,完成了网络的基础建设。目前,省、市、区县三级纵向网络全部实现宽带接入,横向部门网络以重点单位宽带接入为龙头,其余各单位逐步向宽带接入平滑过渡,最终实现整个网络的宽带接入,并以网络为平台全面实施电子政务之路。

 四、经验体会

  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出发点和归宿。电子政务尤如一条高速公路,应用则如风驰电挚般的优质汽车,老牛拉破车只能浪费、闲置国家资源,这并不我们的初衷和结果。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要有好的应用作为支撑,应用可先行一步。

  先进的一定是有效的,但并不是最好的和最实用的。构筑一个先进的大型网络,高端设备的投入是肯定的,但不是绝对的,尤其对经济相对落后,财力有限的地区,更应注重网络的实用、可用和易用性。好路当然要跑好车,好车不一定只跑好路。

  “按需分配” 网络建设一步到位当然是一种好的方式,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财力有限的地区,要找准需求,按需求、视财力进行网络建设,尽量做到榨干网络设备的每一滴“油”,从而做到“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