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完秋,种罢麦,正是农民“喘口气”的时候。早饭时间刚过,邓州市腰店乡燕店村的“文化茶馆”里就挤满了人。
“安了远教网,我们可有了好去处,种粮、种菜、养猪、喂牛,要啥有啥啊!”一位农民脸上写满了欣喜。“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为主体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满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群众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知识的迫切需要,使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现代文明成果!”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如是说。
的确,2096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接收终端和300多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已真正成为邓州100多万农民增长知识的好老师、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和娱乐休闲的好载体。
2005年,邓州被确定为河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市。按照省委的要求,每个行政村只需要安装一个接收终端就可以了,但邓州却在完成578个村级终端站点任务后,利用宽带DVD与远程教育网络兼容的办法,以商业化运作模式,实施“三个延伸”,将网络拓展到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场所和人群中,使远程教育的潜力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一是向村级“文化茶馆”延伸。“文化茶馆”是邓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它集文化、娱乐、民俗、休闲于一体,具有容纳群众多、传播信息快等特点。把“文化茶馆”作为远程教育的阵地,布建终端接收站点,传播科技、文化、信息,进一步丰富了“文化茶馆”的内涵,增强了吸引力。二是向党员干部家庭延伸。让干部经常受教育,是远教网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远教接收点进入党员干部家中,克服了距离、时间、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党员干部常受教育。三是向优势农户、经济能人、企业家延伸。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的先行者,也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邓州通过远教提供的政策、技术和信息,促使其做大做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至目前,邓州通过乡、村扶持,市直单位对口帮扶,群众自愿出资等筹资办法,已为56个“文化茶馆”、1110名党员干部家庭和324个优势农户、经济能人、企业家建立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同时,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邓州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信息村”、“信息乡镇”创建活动,以“信息村”内部通话免费、降低互联网费用、减免电话初装费等优惠政策,推进远程教育网、电话网、互联网“一线三网”、“三网共进”、“三网互辅”,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功能日益完善,与农民联系、沟通更加便捷。
网络建成后,邓州又在挖掘潜力上下起了工夫。为了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他们以远程教育为中心,各接收站点一方面从网络中收集群众企盼的实用技术、致富信息,通知农民群众收看学习;另一方面收集本地的工作经验、科技成果、产品信息、供求意向等,利用网络进行发布,搭建起基层农村与大市场联系的“金桥”。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他们采用“四固定一机动”(周一固定为党员干部学习日,周三固定为经济能人学习日,周五固定为农民群众学习日,周日固定为群众代表学习日;站点实行全天开放,灵活机动)的办法使广大干部党员、农民群众知道每次的主要播放内容,做到因需施教,有选择、有倾向。为了解决信息化的硬件设备问题,他们开展了“百台电脑送百村”活动,筹资30万元购置100台电脑向村党支部赠送。为了解决群众缺乏信息化知识的难题,今年暑假期间,他们联系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等四所高校120余名大学生开展“大学生暑期邓州志愿增智活动”,进驻100个行政村传授电脑知识和网络操作技术,使信息化建设在农村日渐深入人心。为了强化远教网络的利用和管理,他们聘任578名年龄在30岁左右、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播放管理员,配备到每个村级接收点,并按村委副职标准,从市财政中单列出专项经费予以补贴。同时,对播放管理员进行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既熟知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乡土人才,成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和村后备干部。
有耕耘就有收获,如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已在邓州初步显现。去年10月以来,各终端接收站点共发布供求信息、就业信息11000余条,200多个种养大户实现了网上销售,6000余人通过网络信息找到了工作。
据邓州市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介绍,目前,邓州全市农村电话装机15.6万部,入户率达80%;264个村接入互联网,上网微机326台,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坚信,邓州这片插上信息化翅膀的土地,将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