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成为创新首选之城
来源:华东新闻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有关创新环境的各项指标上,上海都能领先一步,赢在整体。特别是在有关政府政策引导自主创新领域的几项评估中,上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名列榜首——并不意外的意外

  名列榜首,并没有让上海人太吃惊。
 

  上海市科委的同志坦言,这场城市赛跑中的反超之势,早在今年3月20日就已得到认定。在当天由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200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上海的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居于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第一。

  而这也是自1998年发布该监测报告以来,上海首度超越北京荣登榜首。

  上海和北京,一直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相互比较,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上更是你追我赶。此次赶超,意味着这场持续多年的双城记步入高潮。

  就在这次“超越”之后不久,上海迅速出炉研究报告,指出:尽管上海在2005年度科技进步监测中排名第一,但与北京不到2个百分点的领先优势并不显著,随时可能被超越,而排名第3的天津的科技进步加速度,特别值得上海关注。

  整整7个月后,新的排名出炉,领先北京的差距从2个百分点拉大到20个百分点——上海赢得更多的空间。

  如果说,科技进步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平常人看来还较为抽象的话,7个月后出台的企业创新专项调查结果,特别是其中的城市创新环境状况调查,各项指标就更让人耳熟能详。调查选择了我国40个大中城市,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各类企业单位的问卷调查,得出城市创新环境的基本情况。

  据上海市统计局介绍,该项调查,为的是了解我国企业创新水平和城市创新环境状况,以推动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并进而建立和完善创新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多达17项指标,被用来衡量各个城市的综合创新实力。在调查问卷给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等40个大中城市的选项中,上海以近七成的入选率,被上海企业评为最倾向于建立新的创新中心的城市;全国调查结果中,13的企业选择上海,比排在第二位的北京市高出20个百分点。

  看来,上海正在成为令人瞩目的创新之城。

  赢在综合实力

  综合由上海市统计局和上海市科委提供的多项数据,解读这两项排名的指标体系,能从中了解上海这座城市创新能级提升的原因所在。

  总体上看,上海科技进步综合指数排名第一,主要胜在均衡,投入、产出和产业化的良好表现成为主要推力。

  在构成综合指数的5个一级指标中,上海有两个第一、三个第二,即“科技活动产出”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指标排名单项第一,“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个指标排名单项第二。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项指标,北京在指数上落后上海将近20%。

  具体来看,“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指标大幅度增长,成为助推上海科技进步综合指数攀升并一举超越北京的主要原因。据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分析,这主要是由政府引导下的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广泛参与下的科技活动产出优势显现、效率提升基础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等多方面的努力而来。

  这些数据的提升,是上海多年努力的结果。不容否认,正是上海多年来对自主创新、科教兴市主战略殚精竭虑的投入,才换来质的提升。

  创新环境的比较,比的更是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在所列17项关于城市创新环境有关指标的评价中,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评价最高。其次是对所在城市在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满意度较高;对所在城市的人才供应及人才市场情况基本满意;对“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和“科技投资与担保机构”的评价最低。

  特别是在上海参加调查的企业中,有近六成的企业为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打出最高分,近五成企业为相关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情况、城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与自主创新相关的内容打出最高分;而得分相对较高的指标还有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本地科技人才数量及素质、电子政务系统普及程度等;评价较低的指标,则是科技咨询评估机构、科技投资与担保机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

  可以看出,上海的优势与劣势,与全国其他大中城市整体情况大体相同,即政策和信息化环境较好,人才供应及人才市场基本满意,城市科技市场及科技风险投资和担保机构的培育和服务有待加强。而上海之所以排名第一,还在于在各项指标上,上海都能领先一步,赢在整体。特别是在有关政府政策引导自主创新领域的几项评估中,上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多渠道加速城市创新

  能够形成共识的是,上海创新能级的提升,源于其良好的经济基础、强大的产业基础、领先的城市实力,以及在政策层面对自主创新长期的投入和重视。人才、知识集聚,高校、科研机构云集的上海,科技创新向来被视为其优势所在和毋庸置疑的发展主旋律。主观努力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使创新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动脉之一。

  投入是创新的前提,也是科技进步监测的重要内容。在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全面推进之后,上海科技投入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迅速增长,如上海“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迅速增长为2.82%;在政府投入的刺激下和“引逼机制”的推动下,上海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量同步增长,“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指标稳步增长至0.81%;全社会投入显著提升,上海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数年来保持了稳步提升。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员表示,这显示出上海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投入创新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投入带来更多的产出。科技活动的产出水平(论文、成果、专利)及其市场实现程度(技术交易、专利许可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配置创新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上海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大幅提升,上海知识产权的有效性和竞争力也大幅提升。仅在2005年,上海在国内外各类与创新有关的排名中就连获三个“第一”:知识竞争力全球增速第一、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而在今年全国科技大会上,上海就有46项成果获得国家奖励,首次覆盖国家五大科技奖项,“五朵金花”齐绽放。

  补上“短板”,是上海另一发展重点。在效率提升基础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为上海城市创新力带来了显著的提升力。“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的传统弱项,很少跻身全国前三,关键原因在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较低,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产业的增加值规模有限。而近年来,由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益稳步提升,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份额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的出口能力快速增长,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也一举跨上全国第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