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架起新农村“信息桥”
来源:山东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4
          拥有41万户城乡居民的山东省平度市,有线电视事业发展异军突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了25万户,村庄开通率达到了90.5%,入户率达到61%,有线电视用户总数位居山东省第一位。

  有线电视似“金钥匙”,叩开了农民致富门儿;似“助推器”,助推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似“传声筒”,时时传递着社会道德和新风;似“文化大舞台”,不时地给人们送去“精神食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有线电视的积极参与。近几年来,平度把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强化舆论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并列于平度市委、市政府为群众重点办好的九件实事之一。有线电视这一新兴媒体,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启迪,增长了文化知识,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文化风尚,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已经为人民群众架起了通向新农村的‘桥梁’”。平度市委副书记王希静如是说。

  农民科技致富的“金钥匙”

  走马平度市灰埠镇,远远看到一排排有线电视网络,纵横交错,在空中构织成一张密密麻麻的信息网。

  “有线电视真正为老百姓带来了福音,成为我们科技致富的“金钥匙”,北张家村农民张学峰高兴地说。

  张学峰是全镇第一个把有线电视拉进枣园的农民。山东有线电视《农科频道》是他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一段时间,他注意到鲜食大枣在国内外只有少量种植空档的信息,决定培育枣树优苗,开发优质枣果。经过四年的艰苦创业,2000年,他终于选育出一个优系芽变品种——“枣王一号”,连续两年获得“青岛农业科技博览会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会“指定产品”荣誉称号。2003年,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致富经》栏目专门派记者前来进行专题报道,从此“枣王”声名远播,枣苗远销新疆、辽宁、河南、陕西10多个省市,每年仅苗木收入就达10万多元,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而且还带动了周边乡镇100多户农民靠发展枣苗富了起来。

  地处店子镇东部茶山南麓的杨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以前由于山区条件差、离镇驻地远,农民们常年只能看山东台一套电视节目。2005年春天,镇里投资帮助新上了有线电视。说起这个过程,村党支部书记杨树洪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山区也能看上有线电视,而且通过有线电视的信息源,带领群众走上了富裕,走向了文明。

  据了解,目前,全村65户人家,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6户,入户率达到85%,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000元,全村上下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和谐发展’的新景象。”

  平度市广播电视局局长薛洁说:“以前,平度电视台只能接收几套电视节目,覆盖面不广。自开通有线电视以来,《金土地》、《每日农经》、《乡村季风》等科技节目格外受到农民群众青睐。近几年,平度有线电视台又办起了《农业科技》节目,向农民群众介绍有关‘三农’的政策法规和致富信息,大力宣传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生物防治、果品蔬菜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新成果,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平度市通过发展有线电视这一平台,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外面精彩的世界,了解到了华西模式、温州小商品市场、张家港经验、深圳速度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做法,干部群众进一步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广大农民从有线电视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制种专业村、养殖专业村、林果专业村和蔬菜专业村,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位于平度“西大门” 的明村镇,是胶东半岛与内陆腹地的交界镇。从90年代中期开始,该镇充分利用有线电视上的《致富经》栏目,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西瓜种植,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示范村和典型户带动等措施,使大棚西瓜迅速形成了规模,已成为明村农业的主导产业和朝阳产业。目前,全镇大、中拱棚、简易棚以及大田西瓜面积达到4.3万亩,年总产量达1.2亿公斤,总收入1.6亿元。2003年,该镇“胶河”牌西瓜被山东省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

  南村镇姜家埠村是该镇第一个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的村庄,近几年,靠山东有线电视《农科频道》发展蔬菜种植,建成了蔬菜批发市场,走出了一条建设蔬菜批发市场,拉动蔬菜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500多亩,建起了年交易量8亿公斤、成交额10亿元、集蔬菜交易、加工、恒温储存于一体的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成为胶东半岛最大的产地蔬菜集散中心。2003年,被青岛市命名为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2005年,又被命名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

  借助有线电视平台,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市之举。近几年来,平度激情迸发,加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步步攀升,今年1-6月份,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16.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6.8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市共完成制造业投资55.9亿元 ,同比增长22%;规模以上企业利税实现18.6亿元,同比有了大幅度增长。

  倡导社会新风的“传声筒”

  近几年来,平度市农村群众反对邪教,崇尚科学蔚然成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社会和谐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这一切变化,有线电视功不可没。在平度市蓼兰镇许家村,已有90%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谈起有线电视的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徐忠军介绍说,发展有线电视是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途径,不但能够让广大干部群众迅速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思路精神,还可以通过观看“法制在线”、“道德与法制”等栏目,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倡导社会新风,促进村民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

  今年3月,该村通过有线电视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会议上提出“八荣八耻”》的报道后,及时在村里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村里建起了“先锋书屋”,购置了科技、法律、居家生活等图书2000余册;村民们还自发的成立了秧歌队、龙灯旱船队;每逢节庆日,村里的大戏台还上演自编自演的《六个大娘看许家》、《计生协会好》等节目,引导村民倡导新风,转变思想道德观念。

  社会新风的倡导,促进了村风的转变,也带来了村民道德观念的变化。村里尊老敬老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多了,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的少了。计生主任李爱翠高兴地说:“这些年村里婚育观念的转变,都是沾了有线电视的光。”目前,全村独生子女户达到71户,有2对夫妇主动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标,11对夫妇推迟了二胎生育年龄。

  繁荣农村文化的“主阵地”

  平度市仁兆镇是地方戏“柳腔”的发源地,素有“柳腔之乡”美誉。近几年来,随着群众物质水平的提高,他们从有线电视上学习演出形式,根据现实生活编排节目,说身边事,唱身边人,深受群众喜爱。各个村庄的菜农在冬闲时节,自发地组织起群众喜欢的地方戏“柳腔”、东北二人转、大秧歌、跑旱船等“庄户耍”,利用节日期间进行巡回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今年以来,该镇“庄户耍”的队伍更加壮大起来,其形式花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他们采取老戏新唱的形式赞美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家乡的新变化。镇里因势利导,通过有线电视台及时录制了他们的演出节目,并利用有线电视差转台《科技讲座》传播给全镇农民,让农民尽享自编自演的庄户节目。据了解,该镇已拥有这样的“庄户耍”38家,每逢正月及重大节日,这些“庄户耍”自发地在镇驻地大街和91个行政村巡回演出,闹火了整个蔬菜镇。该镇王家埠村“庄户耍”演唱的柳腔剧《七仙女下凡到仁兆》,2004年被《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组作为“国庆大家乐”专题节目播映,拐坊村演唱的柳腔剧《蔬菜镇观灯》在青岛电视台“走进大青岛”专题节目播映。菜农们大声讴歌:“蔬菜灯,独莹莹,芋头大姜本地生,招商灯,多风情,开发灯,一路风,招来外商签合同,OKOK赞不停”。这些自编自演的庄户节目,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洽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全镇干部群众的力量。

  目前,平度市有线电视网共传输32套有线电视节目,新闻、教育、科技、影视、体育等频道齐全,广大干部群众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看喜爱的电视节目,不断丰富和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和需要,先后涌现出灰埠镇的京剧、仁兆镇的柳腔、郭庄镇的吕剧等小剧团;城关、香店街道办事处的广场文艺队等100多家庄户剧团和演出团体,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